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真的了解我吗

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深深铭刻着时代的烙印。

这是一个混合动力的时代

每个人做事都有一个驱动力,也就是所谓的动机。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职场中最活跃也最多的三类人群,“70后”“80后”“90后”。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强调的是集体力量,靠的是觉悟。20世纪70年代的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要好好学习,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依然更多地强调了集体利益。总的来说,这几个年代出生的人受经济条件所困,在成长过程中被灌输了过多的为了“大家”而牺牲“小家”的思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让这几代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通常会忽视了个体的存在感、幸福感以及获得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个体的生产力。各项政策的实施,如包产到户、个体经济发展,国家鼓励个人释放个性,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为自己做事,竭尽全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得不说这种原始的动力成为人们走向成功道路上最强大的动力。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变化,变成了以实现每个人的梦想来成就集体和国家。但是,当改革开放30年后,国家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开始对物质利益盲目追逐,“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影响着很大一批人,让他们过多地在意个人利益而忽略对集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改善,生存已不再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需求,人们的思维模式又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他们开始从对个体的财富追求转向对个人兴趣爱好的追求。那么,这一代人较之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一批人,在个性上更加自由。

综上所述,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人们,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对于他们来说,所产生的驱动力是自上而下的。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们,逐渐地强调个人价值的体现,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追求,这是现状,更是趋势。

从人们追求驱动力的心态来看,我把驱动力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驱动力1.0形态:人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

这种形态在改革开放初期最为典型。1986年9月25日,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倒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家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当时我还根据这篇报道写了一篇作文,被学校老师们传阅并视为作文样板。这意味着工人阶级赖以生存的“铁饭碗”被打破,自此之后个人得靠自己生存下去,你得学会自己养自己,于是社会上开始涌现出大批的个体户。而仅过了10年的1996年,国家正式宣布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制度。此时,中国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接受“命令”、听从“分配”、服从“指挥”,彻底变成“自谋生路”。

那么,对于这个阶段的中国人而言,“服从”才是应有的、必需的态度。

驱动力2.0形态:人们通过工作来提高生活品质,彰显社会地位。

这个时代的人,是活在别人世界里的,非常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尽管他们也知道要积极奋斗,但工作未必是自己最喜欢的,他们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羡慕和赞叹,比如父母亲戚、同学朋友等等。总之,驱动力2.0形态下,人们把对工作的关注点过多地投注到对工作结果的追求上,忽略了工作过程对于自己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懂得去享受工作过程带给自己的愉悦,而他人眼光里的赞许才是自己成功的标志。

驱动力3.0形态:人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推动社会进步。

在这个阶段,人们学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为了体验自己生命的多样性,是为了让自己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曾经,我很羡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人们,他们的那种率真、敢于追求个人兴趣喜好的精神,那种喜欢就做、不喜欢就不做的劲头深深打动了我。时至今日,我才理解了其中的原因,那是由于人们不再因为经济条件所困,不再为生存发愁,所以,他们可以不用生活在他人的评判中,他们敢于追求人性的本真。而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国家也跨进了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此乃国之幸运,民之幸运!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人们从驱动力1.0时代到驱动力3.0时代,也就是从匮乏经济时代进入充裕经济时代,历经了近三百年的时间。那么,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种历史上最为奇特的社会现象,那就是驱动力的三种形态是并存的,其在人群的比例中呈现纺锤状(即两头少、中间多),也就是具有驱动力2.0的人最多。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彻底消灭贫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然后,再用15年的发展,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到那时,我想大多数中国人要开始换装驱动力3.0这个超强的“绿色动力”了。

这是一个更加关注人性的时代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面对子女苦口婆心、领导面对属下用心良苦、同事相互之间推心置腹,一方讲得滔滔不绝,而另外一方却是无动于衷,完全不在状态。

为什么?答案自然是“不愿意听”。

我算得上是中国第一批软件营销人员,那个年代电脑还是稀有产物,绝大多数人连基本操作都不懂,更是对这种应用管理软件存有很高的防范心理,这就给我的营销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形下,我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我一张口就引起对方的兴趣?如何说对方才愿意听?最终我发现,只有说到对方的兴趣点上才行!

随着接触的人不断增多,我梳理总结后发现,虽然不同职业经历、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的兴趣点会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同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的人而言,其群体特征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所以是时代造就人。也就是不同时代的人会有着不同思维模式,相同时代的人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

如我前文所言,目前活跃在职场上的集中在“70后”“80后”“90后”人群。那么,这三个时代的人,其思维模式又是如何呢?

匮乏经济思维

我母亲是山东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她性格开朗,当亲戚朋友来看她时,她总是特别骄傲地跟别人夸赞我,但每次夸完后总要加上这样一句:“我儿子从小到大特别听话。”这是我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也是最好的表扬了。

母亲退休前是高级教师。作为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分子,对我们兄妹三个人灌输最多的就是,18岁之前一定要听父母的话,18岁之后自己做决定,她只提建议。为此,我还专门做了个验证: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假期,我在回家之前特意买了包“大重九”香烟,还故意在她进门之前点上。然后,我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假装看电视。没想到妈妈进门后,只是瞥了我一眼:“别躺着看电视,小心烫着自己。”然后径直去了厨房。

在那个年代,母亲能这样给孩子表态,应当算得上是一个很开明的人了,但是她的主流价值观还是“要听话”。在这代人的眼中,“听话才是好孩子”。同理,在职场中,在企业里,“听话才是好员工”,我相信也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企业管理者的主流价值观。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正处于匮乏经济时期,受有限资源所困,资源及利益大多采用“军管模式”进行分配——此时这是对资源最高效的利用模式。军队管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服从”“听话”,所以,听话,才是好战士;听话,才是好员工;听话,才是好学生;听话,才是好孩子。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依靠的就是军队的力量,而之后部队转业下来的各级干部都充实到了地方政府各级管理机构。这无疑巩固了整个社会的“听话模式”。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造就不同的社会思维、国民思维。不仅中国如此,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不是年代的问题,而是国家所处经济阶段的问题。只要处在经济匮乏时期,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资源分配模式:配给制或计划制。因为资源非常有限,只能保障人和社会的基本运行,所以必须实行强制性的计划分配制度。

想想看,作为拥有对资源分配权力的人,他会将资源优先分配给谁呢?一定是给那些认同其价值观、肯听话的人,这是人之本性——人类从本质上来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有相似兴趣、价值观和信仰的人。

到广州做了集团CEO之后,我深感责任重大,先后开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而当微信出现之后,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微信。但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其内容里面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无外乎就那么几个:出大力来流大汗、拼命努力要苦干;服从、成功、责任……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认真是一种态度,坚持是一种品格。同时,在我们朴素的处世观里总是坚定地认为:今天的拼搏是为了老了不后悔、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的你、老板们创业的艰辛为员工们搭建了人生的舞台……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烙印。

过渡经济思维

我时常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记忆中,听到媒体宣传最多的是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什么来着?”

“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能回答出来的,全都暴露年龄喽!都是‘70后’吧?”回答出来的同学们哄堂大笑并频频点头。

我会继续问:“那么,我想请问‘80后’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少年时期听到最多的宣传是什么?”

“万元户、暴发户!”同学们兴奋地七嘴八舌,回答的内容却是高度一致!

上述这两个问题暴露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烙印,这些烙印会深深地留在一代人的心里,影响着他们对人、对事、对物不同的理解和判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那些“80后”们成长并形成自己的“三观”的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进行到蓬勃发展的阶段,此时整个社会就是以经济为导向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在这样的国家政策引导下,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广播、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万元户”“暴发户”。在舆论的鼓动下,“下海”做生意成为热门话题,以至于有了“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跑单帮”的说法。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不让他们“谈钱”“谈利益”是几乎不可能的。这不仅仅是受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影响,而且是他们的年龄已然到了需要挣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的阶段。尽管他们已经成为社会、职场上的中坚力量,但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童需要抚养,婚姻也正处于“七年之痒”的骚动期。并且在经历了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后,又要面对鼓励生育二胎政策的“揪心压力”中。对于这一代人,用一个词去总结他们就是“纠结”。

这是一个过渡经济时代,随之而来的“90后”,在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空间中成长起来,他们似乎更能适应这个时代,忽然间,“80后”们发现,前有即将知天命的“70后”尚未到退休的年纪,后有生在互联网时代朝气蓬勃的“90后”,“80后”们成为职场、家庭中的“三明治”,所以,他们不可能不纠结。此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由于人们过分地追求效率,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价值观的影响下,也带给这一代人太多的焦虑和不安。

总的来说,“80后”是最为纠结的一代,处于匮乏经济向充裕经济的过渡期,“拜金主义”盛行。对于他们而言,这个社会充满了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他们时常感到焦虑。是这个时代,造就了他们工作时很强的交易心态。

充裕经济思维

惊蛰,全名雷惊蛰,1992年生人,酷爱读书,现在是我们享象读书会的CEO。两年前,他还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是公司的业务骨干,负责小、微企业的金融贷款项目,年收入近30万元。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参加了一次我们读书会的活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周二晚的读书会,他都要驱车一个半小时从佛山赶到广州来参加。最后,他竟然跟行长提出辞职,要全心全意参与到读书会的运营中。行长惊呆了,要知道读书会的工资每月只有5000元,因此建议他到读书会先试一试,不行再回到原单位。

辞职的当天下午,惊蛰收拾好东西就来我这里报到了,这一试,就再也没回去。没多久,他母亲也知道了此事,担心他是不是被传销组织拉下水了,就和他哥哥一起来到读书会了解情况。他告诉他的母亲和哥哥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方,这里让我有种很爽的感觉。”

我想,“爽”是他心里的一种感觉,是任何物质都无法置换来的。

图3-3 人的需要层次

我们看到,图3-3中左图是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人们满足了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才有可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出生在这一时代的“90后”而言,可以直接跨过这一层进入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项都可以忽略不计。至于有人提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大学生们不愿意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我常去大学里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就业指导时说:“还有没有找不到工作的?请举手,下了课可以跟我走,我给你安排去餐厅做服务员的工作,管吃管住,每月3000元。有报名的没有?”此时,回应我的只有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顿巴教授经过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只能容纳一个148人的稳定社交网络,四舍五入到150人,就是著名的“顿巴数”,也称“150定律”。也就是说,一个人以自己为中心,一生当中不过也就维系密友3~5人、好友数30~50人、其他100~150人的数量。一旦其交际圈的人数超过这个数值之后,就很难再维持巩固的社会关系了。

然而,当微信成为我们今天用于社交的主要手段之后,顿巴教授的这项社交理论被颠覆了。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官方的统计数据,我个人对近500人进行过调研,其中包括我正在读高二的女儿,经统计后发现,手机微信通讯录里所拥有的人数已经在225人左右。这意味着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曾经的社交门槛已然被打破。但是,与传统社交不同的是,今天的社交方式转换为圈层社交,即以兴趣为核心构建的社交圈层。

基于此变化,我将图3-3中的左图迭代为右图,对于“90后”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他们从小就渴望被尊重,并能更早地展现和表达这种需求,从学校到社会,兴趣小组和社团的吸引力要远远超过父母的期望、老师的要求、领导的祈愿。对于他们这一代人而言,最执着于对自由的追求。

通过近几年来我对“90后”进行的大量访谈统计资料来看,我总结了他们在对自由的追求上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追求的自由。

这类人群做事的驱动力是基于是否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如今的“90后”“95后”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工作主流,他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极为重视,主要体现是:这件事只要是他想干的事,他就愿意去做;如果不是他想做的事,绝不会勉强自己,别人勉强也不行。

第二个特点:时间的自由。

这类人群做事的驱动力是基于是否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大有“我的时间我做主”的洒脱,因此,一种新职业滋生了,那就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去工作,当需要工作时就工作,当不需要工作时就休息。他们生活得更加率性和自主。

第三个特点:财务的自由。

更明确地说是财务收入和支配的自由。他们深知劳动的意义,明白有回报就得先付出劳动。他们不做“伸手族”,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取佣金。但同时,他们更懂得如何享受生活,面对辛苦赚来的钱,他们不当“守财奴”,在支配财物方面更多了一份随性。具体表现为:这个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无权干涉;情愿当“月光族”,可以没有一分钱的积蓄,但是“我的人生我做主”。

这是一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

我们看到当人类拥有文字之初,最先使用文字的是法师、巫师、部落首领、酋长等。并且,当意识到思想统治胜于武力统治的时候,统治阶级就开始牢牢地控制各种舆论传播工具了,自古至今、无论东西,无一例外。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诞生并在全球推广开始,人类思想传播的历史就此改写,尤其是微博、微信的陆续推出,开启了自媒体时代。此时,人们忽然发现,只要肯努力,作为普通人的自己也可以成为“无冕之王”“名嘴”“名人”,这就给我们今天的各级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管理思维模式也应该变一变了。过去,我们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用命令的方式跟员工沟通,而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优秀管理者,必须转变为服务型管理思维模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听你说”的伙伴沟通模式。 ckADUmLLcAB6WmBlsA8G1NBY+KTDomI0pcEVW6s1vRdj4envFddxd60RY3VJqX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