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尊刘贬曹”的历史意义在哪里

很多研究《三国演义》的人会发现,书中提到的魏、蜀、吴三个国家,罗贯中明显偏向刘备所建立的蜀国,与蜀汉相对的势力大都遭到了贬低。较为明显的是曹操的势力扩张属于武力强占,而刘备则带有鲜明的“和平演变”的味道。

小说第十一回写道:“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玄德。玄德愕然……再三相让,玄德那里肯受。”可以看到,小说将刘备塑造成了一个单靠气场就能令人折服的大英雄,而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也令人钦佩。后来陶谦亡故,刘备在州府百姓、地方官僚以及关羽、张飞的力劝之下才接掌徐州军政。

类似的现象还有刘备夺取西川,当时刘璋手下文武官员先对刘备设局,后者被逼无奈才予以反击。双方争斗的结局依然是歌舞升平——刘璋为了保全成都百姓选择投降,刘备则以礼相待。

小说中写:“(刘璋)亲赍印绶文籍,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玄德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共入寨,交割印绶文籍,并马入城。”“握手流涕”“奈势不得已”“共入”“并马”……短短数言将刘备衬托得高大无比,甚至到了迁徙刘璋一家之时,作者也表示这并非刘备本意。

“尊刘贬曹”的思想展开后,刘备集团和非刘备集团的对立角色也被赋予了不同特质。正史中周瑜是在征战途中染病身故的,但依照“尊刘”思想,罗贯中将他写成了嫉妒心极强并因此送命的东吴大将。

《三国志》的出现比《三国演义》早了一千多年,前者是史书,但“尊刘贬曹”的思想在这一千年间逐步形成,其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宋朝,尤其到了南宋,这种思想开始生根发芽。为什么这样说呢?

和西方很多国家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宋朝的封建制度已经达到了较为完善的地步。但是,宋朝出现的一整套政治体系和制度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个朝代的实践演变,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不同政治形态,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同实践,到了宋朝,人们认为当年蜀汉的制度实践相对较稳固,也很容易被后人接受。虽然蜀汉在三国之争中是失败者,但中国古人并没有“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所以他们依然选择了蜀汉的政治制度。

那么,人们为什么认为蜀汉的政治制度优越呢?这需要将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制度做一个深入的对比。首先,魏国体现的是强权政治。从曹操起家的“唯才是举”政策就可以看出,曹操崇尚的是实力与权势,他认为武力决定一切。但是,他过分夸大了权势与实力的作用,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这很容易造成集团内部的矛盾和仇杀,每个有权势的人都可以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一股割据势力。而且,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宋朝的统治者吸取了教训,从封建制度的理念上就把魏国的体系排除在外。蜀、吴两国,则没有像魏国那样崇尚权势和实力。

吴国的政权与魏国完全不同。曹魏的当权者可以是贵族,也可以是有能力的平民,而吴国则更接近于贵族政治。例如,周瑜和陆逊等人都是出于江东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家族并不仅仅靠武力获得权力,更多的是依靠出身和家族的荣耀。

蜀汉政治也很特别,它不同于曹魏和孙吴,刘备、关羽和张飞都可以被看成是平民,刘备的皇室血统也已经年代久远,只能被作为征战的噱头,却不能被当作一种“硬实力”,关羽和张飞更不必说,父辈祖辈连官都没当过。蜀汉因为是平民建立的,所以它没有像曹魏和孙吴那样拉帮结派,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一个要求,孔子就曾经说过“君子不党”,目的是要保证公正性。

蜀汉是知识分子掌权,这使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地位不弱于任何名门望族,这种理念在宋朝形成并完善,当然,这种制度仍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蜀汉的平民知识分子掌权的理念并没有延续下来。曹魏的权势不能延续,因为导致了内部割据纷争。孙吴的贵族政治也不能延续,因为权力垄断会使腐败蔓延的速度加快。建立在平民基础上的知识分子开放政治,诸葛亮虽然不遗余力地加强制度的延续,但收效甚微,因为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都是外来人员,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与蜀国当地平民知识分子和谐相处的有效办法。直到300年后,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才改变了这一不利的现状。又过了400年,宋朝建立,科举制度更加完备,知识分子终于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这就是从宋朝开始“尊刘贬曹”的真正原因。

所以,在历史因素的作用下,民间对刘备集团的惋惜和拥戴显而易见,罗贯中在挥毫之际也深受世俗影响。王纲正统的观点对维护社会稳定、禁锢百姓思想有着深远意义,这也是支撑“尊刘贬曹”思想的重要动力。 dmJ7wj3JoVU+nG4dsJF9G4p9mxfWdO4bpZ7W+VrYGWHnjp59hpISI43OoQMzso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