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佗是否曾给关羽“刮骨疗毒”?这种痛楚常人能忍受吗

《三国演义》详细记载了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但是很多人对“刮骨疗毒”的真实性表示质疑。因为那次战役是襄阳之战,时间在219年,而史书记载华佗早在208年就已经被曹操所杀,他怎么可能出现在10年后的荆州,给关羽刮骨疗毒呢?

《三国演义》中,华佗能在219年渡过长江,到荆州见关羽,又能在220年出现在许多地方帮曹操治头风,并且之后被杀害,这显然不合常理。有这样的可能性:曹操在处决华佗后不久,他最喜欢的儿子曹冲得了重病,无人能治,曹操想到了华佗,甚至为此写了一篇很长的悔过书来祭奠华佗,所以,罗贯中在书中整整为华佗续了12年的命。

其实,罗贯中之所以把刮骨疗毒这件事算到华佗身上,主要还是因为华佗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济世救人,经常给穷人治病。民间经常喜欢神化在某些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把其当作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就像宋朝的包拯一样,人称“包青天”,民间将其作为清廉为官、为民申冤的代表。何况华佗早年曾经为江东的周泰医治身上的枪伤,更早些的时候,还帮助董袭治疗刀伤。另外,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这是一种治疗外伤时减轻痛苦的良药,关羽刮骨疗毒正好和华佗这个医治外伤的高手相对应,《三国演义》中的原文是:

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

其实,罗贯中之所以安排这个情节,一是体现关羽的超强毅力,树立武神的形象;二是凸显华佗的医术高超。既然历史上华佗并没有替关羽疗毒,那么疗毒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呢?

历史上确有其事,《三国志》原文如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这表明,关羽确实是中了毒箭,每到阴雨天气就会疼痛难忍,这时候,有一位医生为他刮骨疗毒,治愈了他的箭伤,而且,在刮骨的时候,关羽喝酒吃肉,谈笑风生。《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又把喝酒吃肉改成了更高雅的下棋。

既然刮骨疗毒确有其事,那么当时给关羽治伤的名医究竟是谁呢?首先确定的是,那不是一名普通医生,有人怀疑是和华佗同时代的名医张仲景。但是,这个假设疑点颇多,外科手术是华佗的强项,却不是张仲景的强项。张仲景主要擅长查病用药,内科比较强。

既然医治关羽的医生不是华佗,那就肯定不会使用麻沸散,那么,关羽真的能忍受这种痛苦吗?对于平常人来说,不小心摔伤或擦伤胳膊就会疼痛难忍,更何况是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把肉割开,在森森白骨上动手术,不要说痛处了,就算旁人看到这幕景象,估计都会瑟瑟发抖。那么,是不是小说为了表现关羽的英明神武,才故意夸大他的忍受能力呢?其实,这完全有可能。我们不要小看人的生命力,在濒临绝境的时候,人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在没有麻沸散、刮骨疗毒又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关羽必须忍受这种痛苦,而谈笑自若还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意味。

刮骨疗毒这种外科手术在三国时期出现后,在以后的朝代延续了下来,而且有所发展。《北史》记载:“子彦少常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肉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时以为‘逾于关羽’。”

《宋史》记载:“城中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牙将馆陶张琼遽以身蔽之,矢中琼髀,死而复苏。镞着骨不可出。琼饮酒一大卮,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而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强弩括取之”的时候。到了明朝刮骨疗毒的例子数不胜数,仿佛成了很普遍的治疗方法。

所以,纵观历史,刮骨疗毒并非不可能,而且,即便在20世纪,刮骨疗毒的方法仍在使用。 XsPjJLfhE6st8Elc5S6RoKcYrB4cd6aiUdaTJcP+Xi5SJiql37D0wT8TuEE5Un6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