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楔子
捅马蜂窝的孩子

刚刚下过一场暴雨,夏季里一向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此刻更加巨浪奔腾。那咆哮着的浪头如发了疯的野牛,一次接一次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虽然化成白雪一样的碎沫儿,还在盘算着下一轮的进攻。

南岸山坡一棵高高的大槐树上,自命不凡的蝉儿不甘心只做大河的观众,它们也成群结队地鸣唱起来。“知了——”“知了——”,蝉声此起彼伏,一阵高过一阵,大有不压倒浪涛声不罢休的架势。

突然,“知了”声戛然而止,蝉们不约而同地缩头缩尾起来。原来,一个男孩子正从树下往上瞧呢。

这是一个瘦瘦的男孩子,看上去有十一二岁的年龄,大眼大耳厚嘴唇,戴一副茶色框儿的近视眼镜。他的头上顶着用茅草编结成的伪装帽儿,手里拖着一根长长的竹竿。

怪不得蝉儿害怕,这个貌似文静的男孩子是蝉儿的克星啊!这一带的蝉儿谁不记得,他的弹弓打得极准,差不多每块石子儿都能让一只蝉儿送命。他还会用面筋粘蝉儿,一旦被他的竹竿儿碰着非倒大霉不可。瞧,这不,他又带竹竿儿来了!恐惧的蝉儿颤抖起来。

男孩子聚精会神地观察了一阵子,脸上浮现出调皮的微笑。他像个老练的猎人一样,不慌不忙地伸伸胳膊,蹲了蹲身子,样子显得挺轻松。接着,他把竹竿儿夹在腋下,如猴子一般灵活地攀住树干,“噌噌”地蹿上来。肝胆欲裂的蝉儿“扑棱棱”飞向四处逃命了。

其实,这是个误会。男孩子今天不是冲着蝉儿来的,他今天进攻的目标是——马蜂窝。

上午的语文课上,学习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他听得津津有味儿。男孩子们谁不晓得,他的“黑旋风李逵”是常胜将军。“黑旋风李逵”本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手持两把板斧,勇猛过人。他养的那只蟋蟀是从蛇洞里捉来的,又黑又凶,所以便起名叫“黑旋风李逵”了。不过,这堂课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常老师的最后一番话。常老师说: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这篇文章为什么写得成功呢?首先因为他观察得细致准确。你们都是快上六年级的学生了,也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观察能力。今天,语文作业就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作文。”

讲到这儿,常老师慈爱地笑了,她扬起右臂伸出食指在空中比画着,说:

“注意啊,第一是观察!我要好好看看五(3)班谁的观察能力最强!”

说完,常老师用温和的目光环视了一遍全班同学。这个男孩子觉得,常老师望着他的时候,那目光里含有一种特别鼓励和期待的意思,因为他是学习委员嘛。也许,还因为别的什么。

老师灼热的目光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火焰。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热烈谈论自己的观察计划。有的说要观察蚂蚁窝,有的说要去参观石棉矿,也有人说去观察大渡河。这个男孩子默默地听着同学们的议论,不时地耸耸肩膀,还撇撇嘴。在他看来,这些观察计划都太平淡了,有什么新意呢?

李悄然见他神色骄傲,以为他又有了什么惊人的主意,好奇地问:

“喂,‘探险大王’,你准备观察什么呢?还是上老熊顶观察水晶石吗?”

李悄然的名字大概起错了,她讲起话来声音又响又尖,引来好几个女生,都伸长了耳朵想听点什么新闻。男孩子微微有些脸红了,因为他不习惯与一群女孩子在一起叽叽喳喳。再说,他并没有想好去观察什么。由于经常上山探险的缘故,全校同学都叫他“探险大王”,他当然要选择比别人难度更大的观察项目喽。所以,他只嚷了一句“我的观察计划保密”,便匆匆地跑开了。

中午放学的时候,他已经暗暗决定去捅马蜂窝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专门选择特别难的事情来做,轻松地模仿别人对他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大槐树上散发着潮乎乎的湿气和浓郁的香味儿。他贪婪地吸了几口,一使劲,爬到了树的上端。衣服划破了,胳膊被扎出了血,他不但毫不在乎,反倒愈来愈兴奋。每次探险几乎都有这种体验,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使他越接近探险目标越来劲儿。

他背倚着大树干,在一根如自己小腿粗的树杈上坐了下来。从这儿观察马蜂窝角度最佳。他稳了稳身子,摘下眼镜,用劳动布褂子擦去上面的湿气和灰尘,又戴上,专心致志地观察起来。

椭圆形的马蜂窝,搭在大槐树顶端的枝杈上。一大群马蜂在窝儿周围飞飞停停,进进出出。强烈的阳光下,一只只黄色的大马蜂闪耀着晶莹的光芒。仔细看去,他发现马蜂的头部和胸部是褐色的,而腹部中间有一道道黑褐色的条纹。尾部看不太清楚,不过肯定有尖利的毒刺,不然怎么蜇人呢?

大槐树上暂时还是平静的。这是一种大战爆发前的平静,是一种恐怖的平静。可是,这个男孩子却神态自若。关于捅马蜂窝的危险,他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过,虽然听起来毛骨悚然,他却渴望亲眼见一见。

他定了定神,运了运气,举起长长的竹竿儿,绕过密密的枝杈,猛地捅了一下牢固的马蜂窝。

这一下子,马蜂窝里犹如遭了七级地震,马蜂们纷纷冲出来,寻找挑衅者。刹那间,随着“嗡嗡”的轰响,蜂群如同战斗机群一样俯冲下来。大马蜂果真名不虚传,它们飞得极快,攻击目标又准。男孩子顿时招架不住了。还没等他看清马蜂窝的模样儿,只觉得眼前飞弹一闪,脑门和手上便火辣辣地疼。

他大叫了一声“哎哟”,立即像坐滑梯一样溜下树去。粗糙的树皮磨得大腿生疼生疼,他顾不上抚摸一下,便抱着头蹿进了附近的茅草丛里,赶紧缩起了脑袋。

马蜂虽凶,毕竟不如人聪明。男孩子一藏,它们马上失去了追击的目标,只好气呼呼地返回窝里。

大槐树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男孩子的伪装帽已经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他用红肿的手去摸红肿的头,疼痛不止,禁不住“哎哟”起来。他从茅草丛里露出脑袋,生气地朝树梢上望着。只见马蜂们照旧飞来飞去,他不肯服输的倔强劲儿又上来了。

他站起来用力蹦了几下,震落身上沾的水珠和碎草,然后,把劳动布褂子脱下来,蒙在头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准备完毕,男孩子捡起掉落的长竹竿儿,再一次“噌噌噌”地爬上了大槐树,隐蔽在刚才的宝座那儿。

通过刚才那场较量,男孩子尝到了马蜂的厉害,也发现了它的弱点,那就是容易失去攻击的目标。他决定杀马蜂们一个回马枪,将马蜂窝捅碎,看看它们怎么办!

男孩子咬紧牙,小心翼翼地朝树上伸着竹竿。他的动作很轻很轻,唯恐让马蜂发现自己的意图。终于,把竹竿伸到了马蜂窝的底下,他突然大吼一声“嗨”,用全部力量狠狠捅去!然后,迅速往下撤退。

遗憾的是因为他视力较差,捅得略偏了一些,只把马蜂窝的边儿捅碎了。马蜂们的火儿刚刚平息下来,想不到又遭受了更猛烈的攻击,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它们一齐扑向这个瘦瘦的男孩子,在他的周围绕成一片黄雾,疯狂地轮番攻击着。可惜,那厚厚的劳动布褂子护卫着男孩子,它们的毒刺儿扎在布上有什么用呢?就在马蜂困惑的时候,劳动布褂子也消失在深深的茅草丛里了。

马蜂们失去了攻击的目标,恼羞成怒地胡乱盘旋了一阵子,无可奈何地飞回去了。

男孩子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得意地站起身来,抖抖劳动布褂子。树上的马蜂们正忙着修补破碎的窝儿,那样子很是沮丧。不知马蜂能不能像人一样流泪?如果能,它们一定会流很多很多泪水的。这么一大群不可一世的马蜂,今天败在一个小孩子手下,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假若带了望远镜来瞧个明白,那多开心啊!男孩子懊悔地想着。

回家的路上,尽管头上和手上依然钻心地疼,鞋子也湿透了,他却觉得美滋滋的,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叫我呃唱歌呃我就唱呃歌,

千万啊不要反手摸耳朵,

山歌子呃不要呃银钱呃买,

只要你的心头嘛记得呃多。

这是外婆教他的一首家乡山歌,他挺喜欢唱,今天一高兴便随口唱出来。他跑着进了家门,快活地嚷道:

“婆婆,我胜利了!胜利了!”

可是,头发花白的外婆一见外孙红肿的脑袋,吓得手都哆嗦起来,忙问他是怎么弄的。他轻松地回答:

“咳,捅马蜂窝时让马蜂蜇的!”

“马蜂?”

外婆一惊,眼角差点儿飞到耳朵边上。她颤巍巍地走近前一看,泪水就止不住涌了出来:

“咳哟,你这小祖宗,不要命了吗?那马蜂的毒针可不是好耍的呀!”

说着,她慌作一团,又倒水又打肥皂,扯住外孙就往他的伤口处涂抹,还兑了碱水涂在上面。她一边摆弄,一边唠叨着:

“这是老法子了,去去毒啊!”

男孩子一向孝顺外婆,任她摆布着。他歪着脑袋问:

“婆婆,您这方法科学吗?”

外婆用指头戳了他的脑袋一下,继续唠叨着:

“啥子科学不科学,这法子就是管用!那年前街上有个彝族娃子也闹这么一回,多亏牛中医用这法子救了他的命哪。咳,一会儿你爸妈下班回来,见你这红脑壳,还不吓死啊!你这娃儿呀,没有不敢闯的祸。”

涂抹完了肥皂水和碱水,外婆又吩咐他:

“你去河边掐点臭椿叶来,我给你捣碎了敷在伤口上,还能止疼呢。”

第二天早晨,男孩子去上学的时候,脑袋又红又亮,肿得眼睛也眯成一条缝了。老师和同学们见他这个怪样子,又吃惊又好笑。他却自豪地取出昨晚写成的作文,交给常老师。常老师疑惑地接过来,一看作文题——《捅马蜂窝》,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惊讶地重新打量着自己的学生。

这个男孩子名叫王子奇。

性子急的读者也许会问:王子奇是哪儿的人呢?他怎么会有这么惊人的胆量?他平时是怎样生活的?他后来又做了哪些事情?等你读完这部长篇小说,你会明白这一切的,而且你会欣喜地发现,你结识了一个多么好的朋友啊! 2Kt5H8P33ohtWpJY0Pcstnzpd8VAD5XAPVFZSv5ZAz8LdjJ3GJHyZKJLVv9oRQy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