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读学士臣徐致靖跪奏,为请特颁明诏,废八股以育人才,易风气而救危局,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顷以时事艰难,国势危急,人才乏绝,廷臣条陈纷纷,多有请变科举、废八股者,而礼臣守旧拘牵议驳,致皇上依违不决。臣窃思维中国人民四万万,倍于欧洲十六国,此地球未有之国势也。而愚暗无才,虽使区区小国,亦得凭凌而割削之。中国神皋奥区,地当温带,人民智慧,而愚暗无才至此者,推原其故,皆八股累之。
泰西人民自童至冠,精力至充之时,皆教之图算、古今万国历史、天文地理及化光电重、格致法律、政治公法之学,其农工商贾,亦皆有专门之学,故人人有学,人人有才,即其兵亦皆由学出,识字绘图测量阅表,略通天文地理格致医学始能充当。而我自童时至壮年,困之以八股之文,禁其用后世书,以使之不读史书掌故及当今之务,锢之以搭截枯窘虚缩之题,钩渡挽入口气破承开讲八比之格,使之侮圣而不言义理,填词而等于俳优。束之极隘,驱天下出于一途;标之甚高,使清班必由此出。得之累资格,则可任台司封疆;失之为举贡,亦分任守令教佐。上之为师傅,则宗室亲藩之学识锢焉;下之为蒙师,则农工商兵之学识锢焉。故自皇上聪明天纵之外,使举天下无人不受不学侮圣之传,以成其至陋极愚之蔽,目不通古今,耳不知中外,故至理财无才,治兵无才,守令无才,将相无才,乃至市井无才商,田亩无才农,列肆无才工,晦盲迂谬,西人乃贱吾为无教,藐吾为野蛮,纷纭胁割,予取予求,而莫敢谁何,皆八股之迷误人才有以致之也。
夫八股取士,非我祖宗之制,实前明敝陋之法也。我圣祖仁皇帝即位伊始,深知其敝,特诏废之,此真大圣人之盛谟也。后虽复行,而海禁未开,天下无事,尚不觉其为害。今又二百年,法敝更甚,出题既多重复,文艺尤多陈因,侮圣填曲,捐书绝学,而当万国极智之民,是犹两军相交,吾兵有耳目手足枪炮而掩蔽束缚捐弃之,而以拒强敌也。故言科举不可变、八股不可废者,与为敌国作反间者无以异也。愿皇上深思明辨而勇断之也。彼礼官所守者旧例,无论如何条奏必据例议驳。以皇上之明,岂能曲从一二人硁硁拘执之见,而误天下大计哉。伏望皇上上法圣祖,特旨明谕天下,罢废八股,自岁科试以至乡会试及各项考试,一律改用策论,以发明圣道,讲求时务,则天下数百万童生、数十万生员、万数举人,皆改而致力于先圣之义理,以考究古今中外之故,务为有用之学,风气大开,真才自奋,皇上亦何惮而不为哉!臣愚以为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此。谨恭折渎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四日
康有为37岁中进士,他的《自编年谱》记载这件事时,显得对科举名次非常在意,却又声称自己参加科举是“迫于母命,屈折就试”,这种矛盾的表现折射出他在科举路上磕磕绊绊的经历。这位天资聪慧、自命不凡的人,童子试考了三次才中秀才;18岁开始参加乡试,又屡次受挫,直到36岁才中举人。对折腾自己大半生的八股文,他有多么厌恶可想而知。早在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早已开始声讨八股之弊;康熙帝看透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曾一度废止八股文。到康氏生活的时代,面临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局,八股之害已昭然若揭。康氏在上清帝第二、第三书中已批评了八股取士,但他的头几次上书都太长,四面出击而没有重点,即使为政者拿到手也难以操作。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改变策略,将自己的改革方案按专题单篇上奏,废八股、办学校是其变法的重中之重。这一年,康氏奏议共有74篇,涉及这方面改革的不下14篇。《请废八股以育人才折》由康氏代礼部右侍郎、维新派领袖徐致靖(正是因为徐的保荐,康氏受到了光绪的召见)草拟,其矛头直指阻碍改革的“守旧礼官”,说这些人“与为敌国作反间者无以异也”。收到此折后,光绪次日即发废科举、改策论明谕,可见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