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战略是一把刀,你握住了刀背还是刀刃?

如果你握住刀背,最坏的结果也会保护你;如果你握住刀刃,最好的结果也会伤害你。战术决定好坏,战略决定成败。正确的战略可以让一个小企业快速壮大,也可以将一个“巨无霸”赶下神坛,在战略面前,没有哪个企业强大到不能被挑战,也没有哪个企业弱小到不能去竞争。

我们经常讲:战略是一把刀,如果你握住刀背,最坏的结果也会保护你;如果你握住刀刃,最好的结果也会伤害你。

提起战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只有那些伟大的人、那些处在权力顶峰的人才有资格谈战略,只有那些几十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才有资格谈战略,似乎觉得战略是成功之后的奢侈品,其实恰恰相反,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摆脱困境、走向成功的起点。

什么是战略?

大家再看“战”字,左边是占领的占,那怎么占领呢?右边告诉你方法,就是金戈铁马的戈,就是一把刀,意思是你不仅要切割市场,而且市场和战场一样,是要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不是你说,不是你想,而是你干。

大家看“略”字,左边是一个“田”,就是把一块地分成四块,右边一个“各”,就是问你要占领哪一块儿?然后再逐步地各个击破,从一个第一走向另一个第一,最后取得全局的第一。

这两年口水仗打得很猛的就是格力集团的领军人物董明珠,格力毫无疑问是中国空调业的知名品牌,企业有品牌、有实力、有干劲,董明珠曾经预言“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并且亲自担当手机的代言人,但是从2015年第一代格力手机上市,到2017年第三代“色戒”面试,毫无疑问,董明珠的豪言壮语没有变成现实,而变成了网络“戏说”。

为什么?格力手机没有制定战略。苹果凭借IOS系统的唯一性,切割了高端商务和青年精英阶层;华为以“中国第一”的高度,切割了庞大的公务员阶层;小米以“高性价比+社群营销”切割了新一代的普通白领阶层……格力手机只卖了“格力”两个字,没有切割市场,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一和唯一,大品牌、大企业、大实力,却没有对任何对手产生威慑力,反而挫伤了格力的品牌神话。

战略抉择决定生死,正确的战略可以让一个小企业快速壮大,也可以让一个大企业走下神坛,在战略面前:

没有哪个企业强大到不可能被挑战,也没有哪个企业弱小到不能去竞争。

大家可能都知道:苹果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但是大家不知道:2000年诺基亚就设计出了一款只有一个按键的智能手机。2006年诺基亚的CEO康培凯就意识到互联网和手机的融合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当时苹果手机还没有诞生(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智能手机是2007年1月9日正式发布的)。

很多人会说,即使诺基亚生产出智能手机,会不会也“可以砸核桃”呢?能达到苹果手机今天的人性化吗?事实上,诺基亚的人性化设计一点不差,而且具有众多的专利,连苹果公司都要向他支付6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2006年诺基亚面对一个艰难的战略抉择:要么继续坚持传统通信手机,改写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三分天下的格局,创造属于诺基亚的手机帝国;要么开辟和引领全球智能手机新市场。

凭借诺基亚的品牌威信和遍布全球的终端分销网络,也许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会甩苹果几条街。也许是出于对既得利益的眷恋,也许认为智能手机的战略机遇还不成熟,诺基亚选择了:

继续深挖传统通讯手机的存量市场,推迟智能手机上市的时间。

当苹果手机出来的时候,诺基亚曾经轻视它、忽略它,觉得这个通信功能差、待机时间短的破板子肯定活不长久,但是,这次诺基亚错了。

苹果的出现、安卓的普及、不计其数的软件应用迅速捕获了消费者的心。消费者毫不留情地抛弃了那个“能砸核桃”的硬家伙,转身投入了智能手机的怀抱。2010年,伴随着苹果“再一次,改变一切”的口号,世界真的改变了,这个15年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巨人开始倒下,而当时苹果仅仅上市3年。

诺基亚错误的战略抉择帮助苹果打了一场无人防守的进攻战。如果当年诺基亚选择了做智能手机,也许今天智能手机的第一品牌就是诺基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苹果第一,诺基亚第二。战略是一把刀,你握住了刀背还是刀刃?如果你握住了刀背,最坏的结果也会保护你。可惜诺基亚握住了刀刃。

诺基亚的失败告诉我们,任何战略的抉择都是艰难的,但无论何时都不要忽视行业的未来,即使看到一个小小的火苗,也要好好把握,记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顺大势、做大事,这是战略抉择的出发点。

同样是大企业,同仁堂为什么能越做越好呢?

同仁堂300多年一直坚持一个信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话今天听起来依然让人感动。但是,仅仅依靠这块金字招牌就能走到今天吗?在中国企业史上,有多少像同仁堂这样有金字招牌的企业,到了今天都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明末清初,当西药进入中国市场时,传承几千年的中药受到西药的强烈冲击,大量做中药的中小企业受到了打压,走向了衰败。大家想,当中小企业退出的时候,对中国市场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大家都说“狼来了”是坏事,但我觉得是好事。中药市场可以得到净化,可以为那些品质至上、疗效确切、有深厚经营理念的中药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这时候,摆在同仁堂面前的有两大战略选择:第一,依托300多年的金字招牌,继续高举中药治病的民族大旗,与西药形成切割,做好中药治病市场的第一品牌;第二,像扇子一样把产业领域打开,依托中药治病,向中药保健、中药滋补等大健康产业方向转移。

对于中国很多老字号企业来说,往往会固守第一条,坚持原来的老字号打法,但是同仁堂恰恰选择了另外一种战略。没有居功自傲、没有倚老卖老,最终冲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顺应了医药领域新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战略,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中药治病。

这次战略转型让同仁堂摆脱了医疗渠道限制,从中药店、医院走进了更广阔的商超渠道、互联网渠道、滋补品渠道,顺应行业趋势,拥抱大健康市场,再次升级为一个百亿级的企业,市值达到了400万~600亿元。

无论你过去的模式有多成功,无论你过去的招牌有多厉害,都不能以过去决定战略,否则只能让金字招牌成为前进的枷锁,同仁堂给我们的是正面的战略选择的案例。

但是,前进半步是先驱,前进一步是先烈,战略还要考虑企业的承载力。

中国有很多企业家,当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后,就容易出现“战略妄想症”,往往认为自己的企业什么都能干,忽视了企业的承载力。

比如有一个企业家,做地产很成功,后来什么都干,他有个大的战略梦想,开启多元化政策,进入食用油行业,砸下了上亿元的广告,说要把一瓶油卖出100亿元,他没想过:为什么鲁花做了30年才做到100亿元的规模?仅仅是因为差钱吗?

这家企业又进入饮用水行业,又砸下了1亿元的广告费,要跟娃哈哈、可口可乐竞争;而后又进入乳制品行业,再次砸下了一亿元广告费,说要跟伊利、蒙牛竞争……

从地产行业到快消品行业,企业有的只是钱,但没有快消品的思维模式,缺乏快消品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最终铩羽而归。

战略是一把刀,要握住刀背的话,就要杜绝两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忽略未来的发展,不用未来决策现在,而是用现在决策未来,甚至用过去决策未来。

第二个误区:忽略企业的承载力,认为财力就是一切。

战略上的误区往往导致全盘皆输,战略决定成败,战术决定好坏。 H+F8yppsOa0Y61CVEHNagBupSJTi/LRGGpV0Si1C6VYX6RMk59M0rp/g9aW1ir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