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倾听孩子的想法,让沟通就此开始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总会上学读书。作为父母,在和老师沟通后,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问题,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在老师面前教育孩子,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妥当的。

父母通过当面教育孩子,虽然会给老师留下配合工作的印象,可是,孩子们会怎么想呢?他(她)可能会暗暗担心,怕你回家收拾他(她)。这时候,作为父母,就要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先看看,下面的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下午,放学时妈妈去接女儿,顺便向班主任问了一下女儿最近的表现。老师说,孩子上课说话多了,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如以前积极了。

晚上,临睡觉的时候,妈妈和女儿有了一次谈话,谈话内容如下:

妈妈:今天,我问了老师,怎么说你上课时候说话多了呢?

女儿:不知道。

妈妈:还记得妈妈和你说过的话吗?

女儿:上课时候不要说话,即使老师教的你都会了也要认真听,说话会打扰别人。

妈妈:对,上课就是上课,不能随便讲话。老师怎么反映你最近上课说话呢?

女儿:妈妈我知道了,以后上课时候不说话了。

妈妈:真好,这样做就对了。

女儿:……

妈妈:现在,上课怎么不举手回答问题了?

女儿:妈妈你不是说,要我给那些不会的同学留机会吗?如果我回答了,他们就没机会了。

妈妈:哦,对,妈妈是这么说过。不过,现在老师说希望你能积极举手,再说了你要是举手了老师也不一定叫你啊,对吧?

女儿:是,那我就举手。

……

妈妈听了老师对女儿的评价之后,没有按照老师的意见,批评孩子,而是和孩子进行了沟通,倾听了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做,对于亲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有好处的!

虽然,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还是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不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和独立性,还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承受力和面对困难的能力,都需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以获得彼此间的支持和鼓励。

一般情况下,很多家长都认为沟通的形式主要是“说”,父母所呈现的态度是“说”,而孩子只要做好“听”的工作就可以了。其实,在沟通过程中,“说”是一个不重要的环节,真正重要的沟通形式是“倾听”。倾听孩子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个用心倾听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学习的这段路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应该知道的

很多父母不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找寻更好的方式,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那么,该如何倾听孩子的想法呢?

1.不要一边听,一边想自己的事

很多时候,在不经意之间,我们总是在重复着同样一个错误,那就是:问了孩子一个问题,却不关心他(她)的回答,而是忙于自己手头的事情。

比如,问了孩子这样一个问题:“你今天过得怎样?”可是,很多父母在问了孩子这个问题之后,却忙着做饭、收拾、工作。这时候,孩子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在孩子们的眼中,父母的忙碌就意味着在告诉他(她):“快点说,我没有多少时间。”如果父母一边听孩子说话,一边做其他的事情,很多时候,从孩子那里只会得到一个让我们又惊讶又气愤的答案,比如:“没什么”、“还行吧”。

如果想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就不要一边听,一边想自己的事情。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悠悠和妈妈在同一所学校,悠悠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而妈妈则是五年级的班主任。

这一天,虽然已经放学了,可妈妈还在阅卷,悠悠来了。外面阳光正好,妈妈的心情也不错:“悠悠,今天过得怎么样?”

悠悠说:“嗨!今天又测验了,你猜我们班最低的考了多少分?”

“不会是你吧?”妈妈笑笑,将桌子上的作业本收拾好,侧过身子和女儿谈论起来。

“怎么会是我!我考了97分,我们班最低的考了25分,太不像话了!”女儿愤愤地说。

悠悠见妈妈在很认真地听自己说话,接着又说:“他考试的时候一边写一边玩,交卷的时候,才写了四分之一!”

“原来是这样啊,老师一定很失望。”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不知不觉中,妈妈已经和悠悠聊了十几分钟,然后说:“好了,妈妈还有工作,你自己先写作业,行吗?”

“好吧!”悠悠打开书包,趴在另一张办公桌上,写起作业来。

孩子们都有被尊重的渴望,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讲话能够受到重视。因此,家长在倾听孩子讲话的时候,需要精力集中、态度端正、全神贯注,千万不要让看手表、抠耳朵、打哈欠等不雅的动作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更不能一边听,一边还在想自己的事情,否则,只会让孩子觉得你心不在焉。

当一个人摆好坐姿,安静地看着对方,既不打断对方的话,也不左顾右盼的时候,这就表明:我很专注,我对你所说的内容很有兴趣,我在注意听。作为父母,也要对孩子给予相同的礼遇。当他们想和我们谈论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好全神贯注地听,既不能忙于手边的工作根本不理会他们,也不能心不在焉。

2.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打岔

在孩子讲话的过程中,父母的坦率、真诚尤为重要。不经意的打断,只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不仅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为人父母者也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

李莲今年已经上初三了,由于处于青春期,父母便对她多了一份“关心”。

只要家里的电话一响,在李莲谈话期间,母亲就会要她帮忙,不是拿个苹果,就是倒杯水,或是问:“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呢?”

每一次,当李莲被母亲打断谈话时,她都要尽量和缓地向妈妈解释:“妈妈,我现在正在打电话,请不要打断我好吗?”但是,妈妈并没有听进去,一次又一次地打断了李莲的谈话。

有一天,李莲终于忍不住了,对妈妈吼叫:“别打断我说话!”结果,妈妈不但没有闭嘴,反而闹得更厉害了,而李莲也没法继续打电话了。

李莲愈是向妈妈吼叫,妈妈就愈要打断她的谈话。这种恶性循环的关系,只能让他们时刻都处于一种对立状态。

作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在孩子还没有充分把意见表达出来之前,不要随意表态或乱下断语,更不要随便批评,打断孩子的表述。

3.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一天,一个穿着体面的人走进了火车站,他领着一个已经会说话的小男孩。当他们坐下来后,小男孩开始问问题:“爸爸,停在那里的是什么东西啊?”

父亲说:“是火车。”

“它要开向哪里啊?”小男孩继续问。

“它要开往包头。”父亲回答说。

小男孩兴奋地说:“我长大后也要开火车。”

“好啊,我支持!”父亲的语气中出现了敷衍的意味。

小男孩问:“爸爸,它为什么要鸣汽笛啊?”

父亲用生气的声音回答:“我不知道。你问得太多了。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好好坐着,行吗?”

听了爸爸的训斥,孩子受到了惊吓,快乐的小脸沉了下来。他还是坐在那儿,但是不再问问题了。

这位父亲的行为是正确的吗?看了这则故事,我们一定会说:不正确。父亲的发火使得孩子停止了笑容,并且没有勇气再问问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扼杀掉孩子追逐梦想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认真地回答;不明白的问题,要与孩子一起查资料、一起学习、一起找答案。如果实在不知道答案,也要和孩子讲明白。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解决。

4.一边倾听,一边发问

孩子成长中无小事,任何事情的发生,大人如果能够把握机会,正确地进行发问与引导,都能使孩子获得成长。

一天,女儿莉莉哭着跑回家,妈妈连忙过去安慰:“怎么啦?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莉莉哭着说:“我的自行车不见了,一定是被别人偷走啦。”

妈妈:“是吗?你一定很难过。能不能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

看到妈妈接纳了自己的感受,莉莉便说:“我把车放在刘蓓家的门口,忘记锁了。等我从刘蓓家出来,就发现自行车不见了。我恨死那些偷车的家伙了。他们真坏!”

妈妈:“是啊!这些小偷真是坏,把我女儿心爱的自行车偷走了。”

莉莉:“嗯!”

过了一会,妈妈问:“小偷偷了我们的自行车,我们是不是也有责任呢?”

莉莉:“我太粗心了,没有锁好车子。”

妈妈:“既然这样,今后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让小偷有机可乘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候,莉莉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想了想说:“我以后一定要锁好车,最好锁在车棚里,就不会被偷啦。”

妈妈充分地接纳了莉莉的情绪,通过提出问题,给了莉莉思考与判断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可以说莉莉妈是一个聪明的妈妈。

父母在倾听中,要不断地发问,在确保自己没有误解孩子的意思的情境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通过孩子的身体语言、情态,把握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导向工作,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解开孩子的心结,和孩子保持畅通的交流。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要多使用一些能激发孩子思考的问话,比如: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现在,你打算怎么做等。孩子不断地得到父母的支持,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更好地跟父母沟通。 2COOVl3j94E/UyzYu5eY90Vma7unyWPKmTVJ5CIACBTJIUoCVzCCH6BmHCP5Ke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