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
——吃减肥药让她从此没法出门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可以说是减肥药方面的“专家”。说她是“专家”,倒不是说她很熟悉减肥药的成分、药效,以及副作用,而是她吃过的减肥药实在太多了,市面上常见的减肥药,她基本都能叫出名字来。有什么减肥新药,她也第一个想要去尝试,真是吃减肥药把自己吃成了“专家”。

减肥药让她减肥成功了吗?没有。多数她试过的减肥药,吃了完全没效果。有效果的,人短暂地瘦下来,但副作用也很大,于是停药,人又胖了。

她说有一次她吃过一种减肥药,吃药后,一开始人特别没胃口,什么都不想吃。她还挺高兴,后来发现这种药吃完了口干、头疼、便秘,晚上还睡不着觉。接着开始心慌,出现明显的心率不齐。她说拿钥匙开门的时候手抖得厉害,钥匙都插不进钥匙孔里。

那次她倒是瘦了好几斤,但后来实在受不了副作用,只好停药。停药以后体重马上反弹回去了。

她还吃过一阵子奥利司他。一开始是排油便,后来肚子疼,一排气就难以控制,非常尴尬,弄得她一个礼拜完全不敢出门,也不敢见人,最后只好停药。问题是那次奥利司他效果也不明显,就这么折腾了半个多月,人也没瘦多少。

最严重的一次,她尝试两种减肥药一起吃,结果出现了全身性症状,而且排不出尿来。赶紧停药,还去了医院。

吃减肥药的经历给她留下了很多不堪回首的记忆。开始她完全靠吃减肥药减肥,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后来逐渐地,她开始尝试控制饮食,加上适量运动,再配合一些温和的减肥补剂来减肥。这种方法,她感觉效果好多了。但是到底是饮食和运动起了主要作用,还是减肥补剂起了主要作用,她自己也说不清。 OFirYME/TcR+1j4dDZKYyjliUxIdXPqXkeO3QjhC3GSidzlfgcBSpzpZxUhu+F3R



2.1 减肥药,首先关注副作用

对减肥药,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减肥药就是害人药,有用没用搁一边,反正副作用非常大,绝对不能吃;另外一种观点是,减肥药虽然有点副作用,但是绝对管用,减肥吃减肥药,不用节食不用运动人还能瘦,减肥药就是减肥的捷径。

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对。过去我们做科普,一般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减肥药不建议碰。但减肥药本身也是药物,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用。学术界现在对减肥药,也逐渐变得宽容,比如2015年1月,美国内分泌学会,协同欧洲内分泌协会和肥胖协会发布了《肥胖的药物管理: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在这份指南里面,首次肯定了减肥药有助于改善肥胖患者的健康水平。

但是,这绝不是说我们就应该倒向第二种观点,对减肥药抱以美好的幻想。对于过度肥胖者,常规方法减肥无效的个体,为了健康的考虑,权衡利弊,可以在医生的监督下适量使用减肥药。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仅仅是追求美而去使用减肥药,那很可能得不偿失。

也就是说,减肥药是实在不得已才可以考虑去使用的东西,一般情况下轻易不要用。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减肥药,可能都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一说减肥药,大家可能觉得,只是减肥嘛,副作用能有多大?

实际上,很多减肥药,最初都不是专门为减肥研发的,都是治别的病的药,发现有减肥的效果,才变成了减肥药,这跟伟哥是一样的。有不少减肥药,一开始都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还有治癫痫、帕金森病、酒精成瘾(甚至毒瘾)、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想想就知道,这些药副作用都小不了。

减肥药也是药,减肥药上市,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很多减肥药,允许上市销售了,过一阵子又被禁了,原因多半就跟副作用有关。

比如我们熟悉的西布曲明,作为减肥药曾经很火,但使用后会使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明显增加,最后在全球主要地区基本都被禁止使用了;比如抑制食欲类的减肥药苯丙胺和苯丁胺,20世纪90年代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但因为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心脏瓣膜病而退出市场。

再比如安非他命类似物和拟交感神经药物,一般都容易成瘾,并且有心肌毒性和致人突然死亡等严重风险[1];麻黄素可能引起心脏病、高血压、心悸和猝死[2];阿米雷司引起的慢性肺动脉高血压,死亡率为50%[3];利莫纳班能导致抑郁,增加自杀的风险[4];苯丙醇胺能引起颅内出血和卒中[5],等等。

已被禁用的减肥药

减肥药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抑制食欲的,可以让你的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从而起到减肥作用。这类减肥药可以说是主流。但抑制食欲类减肥药一般作用于中枢神经,副作用非常大。很多这类减肥药,都属于精神类药物。

另外一类减肥药是增加产热的。所谓增加产热,就是让人多消耗热量。这类减肥药也可以被称为兴奋类药物,作用的靶点一般是甲状腺素和交感神经系统。但严格来说,这类药物现在使用得很少。增加产热的药物,有很多也有抑制食欲的作用,所以这两类药往往不会分得特别清楚。

最后一类减肥药就是减少热量吸收的,这类减肥药,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奥利司他。奥利司他能抑制一部分食物脂肪的吸收,这样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

在三类减肥药里面,副作用最大的就是抑制食欲的减肥药。我们前面说了,这类药一般都属于精神类药物。比如,芬特明、马吲哚、安非拉酮、芬氟拉明、西布曲明、唑尼沙胺、阿米雷司、利莫纳班及劳卡色林等。

这类药物里面,很多都是老减肥药,很早就有了,其中不少已经被大范围禁止使用。但现在国内的减肥药市场很混乱,药品监管机构禁用的药物,不一定就不会出现在花样繁多的减肥药商品中。所以,大家需提高警惕,尽量不要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FirYME/TcR+1j4dDZKYyjliUxIdXPqXkeO3QjhC3GSidzlfgcBSpzpZxUhu+F3R



2.2 高风险不一定高收益
——减肥药的作用很有限

很多人觉得,减肥药固然有副作用,但效果肯定是好的,高风险高收益嘛。实际上,绝大多数药的效果很一般,甚至没有明显效果。拿芬特明来说,一般也必须配合运动和饮食控制,才能看到比较明显的效果。比如有研究报告表明,在配合运动和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用药,芬特明试用组比安慰剂组平均多减少3.6公斤体重,效果相当一般。

《肥胖的药物管理: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也建议,使用减肥药,有效性方面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减肥药用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比如常常有减肥药使用后3个月内体重下降小于5%。一般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综合利弊就没必要继续服药了。

3个月体重下降5%,相当于70公斤的人3个月只减少3.5公斤。这个减肥速度已经很慢了,但很多减肥药可能连这种效果都达不到。

比如西布曲明,2002年启动了一项大规模实验,就是为了检验西布曲明的效果。这项实验有9800名肥胖或超体重者参与,整个实验时间长达6年。最后发现,跟安慰剂组相比,服用西布曲明组只平均多减少了2~4公斤体重,但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这个实验也直接导致了西布曲明在欧盟国家被禁。

所以,本书不建议大家使用任何减肥药。重度肥胖者需要使用减肥药时,也必须经过医生的许可,自主使用减肥药非常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FirYME/TcR+1j4dDZKYyjliUxIdXPqXkeO3QjhC3GSidzlfgcBSpzpZxUhu+F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