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欧阳修与梅尧臣迭相唱和

如果说,与尹洙等人的切磋砥砺,使欧阳修迈出了古文写作的第一步,从而开启了宋代散文的新声;那么,在与梅尧臣诸友的酬答探讨中,欧阳修则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多种尝试,共同孕育了宋代诗歌的新貌。

梅尧臣比欧阳修年长五岁,任职洛阳时即以诗歌才能称誉遐迩,留守钱惟演特别欣赏他,与他结为忘年交。在《七交七首·梅主簿》一诗中,欧阳修曾写道:

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离骚》喻香草,诗人识鸟兽。城中争拥鼻,欲学不能就。平日礼文贤,宁久滞奔走?

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诗歌称赞他为东南人杰,状貌魁伟,以诗名世,兼擅《诗》、《骚》,学者如云,而自叹弗如。“拥鼻”,即拥鼻吟。东晋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吟,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这里以谢安喻梅尧臣,兼切洛阳本地故实。

午桥相会,欧阳修与梅尧臣一见如故,从此结为挚友,迭相唱和,无一日不相从,而诗歌则是他俩永不厌倦的话题。作为一名初学者,欧阳修虚心地向梅尧臣学习,不仅就诗歌“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 《书梅圣俞稿后》 )等问题向他请教,而且涉及“心得意会”的深层次艺术奥妙的探讨。

一天,竹影扶疏,清茶在手,几个朋友又在一起切磋诗艺。欧阳修说:“唐代诗人大多穷困潦倒,最近读孟郊、贾岛诗,发现他们都很擅长写穷苦之句。像孟郊《移居》‘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家无长物,说得极为真切。又如《谢人惠炭》‘暖得曲身成直身’,这样的好句子,倘若没有亲身体验,怎么能写得出来?”

梅尧臣连连点头首肯,并说:“贾岛‘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即使能织,又有多少?又比如《朝饥》‘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也真是饥寒交迫,让人不忍卒读。”

“那么二位以为,贾岛、孟郊谁更穷困?”王复冷不丁地插话。

“当然是贾岛贾阆仙更穷啰!”欧阳修抢先答道。

“何以见得?”

“孟郊说:‘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而贾岛则是‘市中有樵山,我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可见孟郊家里柴米自足,贾岛家里柴水俱无。”

大家听罢,哄然大笑,同时也佩服欧阳修博识与机敏。略停了一停,欧阳修又道:“贾岛虽然写了不少好诗,但是有时为了贪求好句,不顾义理不通。他《哭柏岩禅师》有‘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乍一看,真是吓人一跳,这岂不是烧杀了活和尚?”

梅尧臣笑道:“这样的例子,不止贾岛。以前也有人写‘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燕归’,好虽好,但进谏哪有用草稿的道理!”

“不过,”他接着说:“有的诗,义理虽通,但太浅俗,也是可笑,是另一种诗病。”他举例道:“记得有一首《赠渔父》诗,其中两句说‘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有人就开玩笑地说这人是得了‘肝肾风’。又有人写《咏诗者》,说‘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意是说好句难得……”

欧阳修笑着打断了他:“依我看呀,是哪家的猫儿丢了吧!”

话音刚落,众人为之绝倒。

梅尧臣边笑边说:“诸如此类,传为笑谈。所以,写诗虽然应该各出己意,但遣词造句仍不简单。只有做到意新语工,道前人之所未道,同时又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才算是最高的境界。”

谢绛点头说道:“以此看来,贾岛‘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描写山邑荒僻,官况萧条,就不及‘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新颖工致了。”

欧阳修听罢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说:“语言工致者固应如此。那么,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又有哪些诗句呢?”

梅尧臣说:“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似乎很难一一明言。真要说起来,严维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是如在目前?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

这样的聚会清谈让欧阳修受益匪浅,在《再和圣俞见答》诗中他深有感慨地写道:

嗟哉吾岂能知子,

论诗赖子初指迷。

当然,欧阳修毕竟不是一般的初学者,他是一位早有创作准备的作家。国子监试、国学解试和省试均为第一,已能见出他非同一般的文字驾驭能力。他性格磊落豪宕,富有艺术感受的禀赋。因此,他对诗歌的品赏、选择以及自己的诗歌创作,也会影响到他的诗歌启蒙者梅尧臣。他们之间的诗歌交往关系,不是单向的施受,而是双向的交互影响。诗赋往来之际,互相激励,互相浸润。此时,梅尧臣诗的基本风格是平淡隽永,但日后逐渐发展出古硬奇瑰、琢剥怪巧的一面,就是受了欧阳修的影响。

欧阳修对梅尧臣的影响还通过他对梅尧臣诗歌的评赏表现出来。在《书梅圣俞稿后》他不无自豪地说:

然夫前所谓心之所得者,如伯牙鼓琴、子期听之,不相语而意相知也。余今得圣俞之稿,犹伯牙之琴弦乎!

他以钟子期自喻,表达了对梅尧臣诗歌艺术的相契之深。尽管此时梅尧臣诗歌创作尚处于发轫期,个性特点还不很突出,欧阳修也只有二十六岁,对诗歌艺术的认识还有待深入,但他对梅诗的激赏和全身心的投入,必然换来梅尧臣诗歌创作的热情反应。这种互动互补的效应促成了梅尧臣诗歌艺术的完成。 1Tkz+caouKRfdsjLT0tqjgktQn+WCqk4LzIVfqK2eWVb+C5Axua4IhNjNA2Azz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