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首语

从整个中国史看,太平天国有两个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最后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此一历史,若开端于秦末陈胜、吴广,那么,终点即为太平天国。第二,它是鸦片战争之后的新历史背景下,近代中国社会内部所发生的第一个重大事件。

这两点结合,赋予太平天国一些异乎寻常的意义。它既可以说代表着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阶段,同时,又因新的历史因素加入,使此一传统现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取向和维度,从而标示中国历史的一种类似于分水岭性质的改变。径而言之,太平天国已不再单纯是传统中国旧社会矛盾导致的结果,而直接承载和演绎着“千年变局”的主题,乃是异质文明冲击下中国在整个社会层面的第一个回声。这种新旧交织的情形既十分尖锐,也极复杂,于是构成太平天国历史纷披难解的面目,从中既能回望中国的沉重因袭,又能前瞻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社会变革线条及文明冲突的要点,乃至于各种令我们困扰不堪的症结。总之,对于重返并探究中国新旧历史分野原点,几乎没有比太平天国更好的素材。

但太平天国的研究,在种种原因下,却未达到与其历史价值相当的高度和丰满度。应该说,太平天国研究的基础甚好。民国以来,几代学者付以辛劳,在史料搜罗整理、史实辨订等方面,成就极著。另外,由于太平天国事件发生在一个相对较为开放的时代,锁国之态已被打破,因此尽管清朝当局颇尽毁禁之能事,仍有大量一手文献由洋人携出,保存于国外各种机构。这是为什么太平天国研究在国外亦有相当开展的原因,其中美、英、日等国尤为突出。不过,从总体看,一个显而易见以至是致命的缺陷,是始终不能有效克服情感化、情绪化偏向。这并不仅见于“革命意识形态”指引下的研究,也包括一些洋人著作 例如英人呤唎著名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 ,乃至“文革”之后出版的一些旨在非议或贬损太平天国的著作。它们也许观点相左、臧否各异,所犯毛病却如出一辙。可以说,迄今为止,太平天国研究万事皆备,惟独缺少置于理性目光和中华历史整体观视野下的观照。

本书旨在完成一次对太平天国摈弃主观、不预设立场和倾向的精密梳理、还原描述、忠实考察和辩证解析,俾使此一有其深邃内涵的历史事件,经过我们细心的擦拭,真正焕发它所有亮点。作者将循如下路径,来实现上述目的:一、坚守“历史应如镜,勿使惹尘埃”之原则;二、慎察的实证考释;三、全景式多层面描摹和微小细节并呈互见;四、专题性深度研究;五、知人论世的史学襟怀。作者指望于此基础上,《天国之痒》可以成为对太平天国既有研究及认识的一番总结。 38KM/Zvr2+y3DgSF05xbFI7d2g3LZsFub3KWwCOJaW3DjXOSBXHsgflBiu5spT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