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忆八叔二三事

张心俭

张大千先生是我的八叔。在我的记忆中,最重感情、最孝顺、最慈祥的长辈要算是八叔了。

安徽尽孝

那是1929年我7岁时,八叔和另三位长辈奉阿公(祖父)灵柩由江苏松江县迁葬安徽郎溪县侯村之花学园时,八叔那深沉的忧伤和虔诚的添土垒墓的神情使我至今难以忘怀。1930年,阿婆(祖母)70岁大寿,几位长辈从各地又会集于安徽郎溪城内前桑园街新建楼房。八叔是由上海来的,他的礼品中没有忘记老人的爱好,带来了阿婆最喜欢吃的苏州“花生酥”。这种点心既香甜又松软,阿婆一见,特别高兴。1935年,安徽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水灾,郎溪城一片汪洋,我家楼下一层也水深三尺,全家人移居楼上。当时,八叔正新迁居苏州网师园,闻讯后,火速赶赴郎溪省亲,在叩拜阿婆知其安然无恙时,那种悲喜交加之情,难以言表。1936年,阿婆不幸仙逝,诸长辈均到郎溪奔丧。八叔守孝100天才回北平。当年八叔在北平城内住武定侯胡同5号和颐和园养云轩,在那里绘画,接待友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大举侵华,八叔被羁绊于北平,1938年才设法离开北平,绕道香港返回四川老家。

神交

李秋君娘娘是八叔亲如兄妹的神交密友。1948年农历四月初一日,在上海卡德路李秋君府上,大家为八叔和李秋君娘娘祝寿。他俩坐在客厅大圆桌上方,四围亲朋满座,欢聚一堂,谈笑风生。时有上海金石名家方介堪敬献“百岁千秋”方印两枚。原来他们两位都是1899年出生的,八叔是4月,李娘娘是9月。按上海风俗计算,两位的年龄加起来刚是100岁。八叔生平最喜欢友人在诗词中包含“千秋”二字,因为此二字乃取两人名字中各一字合成,并象征他们的友谊千秋长存。因此,当时八叔手捧那两枚“百岁千秋”方印,心中十分高兴,随即与李娘娘当场挥毫合作回赠方介堪国画两帧。不久,八叔应邀出国讲学,遍游欧亚及南北美洲。多年来与李娘娘鸿雁频传,寄兄妹之情思从未减少。

1986年于四川内江 PabPt2sUFuEinPzQPG1RwLfYTfHcSw3Jd2kuqF67BOxtPie1gitCnqQqPcwUHd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