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载关门始变更”
——白石老人的衰年变法

胡佩衡

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纪念艺术大师白石老人的逝世,在北京举办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遗作展览会。搜集展出老人经意的作品七百余件,其中有绘画、有书法、有诗文、有篆刻,满目琳琅,非常难得。特别是绘画部分,按照年代排列,从最初青年时代幼稚的作品,经过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直到晚年成功的杰作,整个发展过程非常清楚,可以明显看出,老人的成就是从临古而写生,由写生而创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循序渐进的规律性。

这次展览会对人们有极大教育意义,使人感觉到白石老人的伟大成就不是天生带来的。只有像老人这样从事绘画劳动,终生不懈地努力学习,才可能由木工达到艺术上高深的境界。应该特别指出,白石老人杰出成就的关键——1917年到1927年,所谓“衰年变法”。了解这一阶段的详细过程,会给人们尤其是艺术家们极大的鼓舞。

白石老人一生在学习上是十分虚心的,他不仅向绘画遗产学习,并且也向当时的画家学习。不管是谁,只要画有所长,他就要学习。因此,他最爱才,有才能的画友和学生,都成为他的良师益友。提起来,对白石老人影响最大的画友是陈师曾,白石老人最崇拜而没有见过面的大画家是吴昌硕。

白石老人55岁定居北京后,经陈师曾的劝告,才走上吴昌硕开创的大写意花卉翎毛一派。后来,一变再变,到60多岁才独创出红花绿叶的浓色花卉和用墨笔画鸡、虾、蟹等杰作,自成一格。

白石老人在1917年认识陈师曾后,很钦佩他的绘画才能,又博、又深、又富有创造性,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画,细心钻研,大胆创作,笔墨高超。不久,老人与师曾就成为益友,互相帮助,研究艺术。老人记师曾有“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的诗句,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了。在那时,我就认识了白石老人,我又和陈师曾先生同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任导师,也常和陈师曾同到白石老人家研究艺术,所以,白石老人这一阶段的情况我还记得清楚。

陈师曾最崇拜吴昌硕,曾得吴昌硕的亲传。当时,吴昌硕所创大写意画派很受社会的欢迎,白石老人也非常崇拜吴昌硕的作品,自己认为笔墨上和吴昌硕相差很远,必须虚心学习。况且,已经有名的大写意画家很多,除吴昌硕、陈师曾外,还有王一亭、陈半丁、姚茫父、王梦白等人。当时,收藏家吴静庵印《寒匏移画萃》,集吴昌硕、陈师曾、陈半丁、凌文渊、王梦白和白石老人等六位的花卉作品。在这本画集里,白石老人以自己的作品和其他画家相比,觉得自己的造诣不深,作品也不突出,应该再进一步努力“衰年变法”,因此就听信了陈师曾的劝告——学吴昌硕。

白石老人有诗注记这一时期的情况说:“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

那时,白石老人已经快60岁了,作品的确可以和明末大画家八大山人朱雪个媲美,绘画造诣原已很深。再学吴昌硕也与一般不同,是在自己原有的造诣基础上,吸收吴昌硕的优点,融化在自己的技法里,进一步再创造,独立风格,自成一家。

这一过程非常艰苦,是老人艺术造诣杰出成就的关键,对这过程老人称为“衰年变法”。老人记叙当时情景有诗:

扫除凡格总难能,

十载关门始变更。

老把精神苦抛掷,

功夫深浅心自明。

诗句记叙了“扫除凡格”独创新风格是很艰难的,老人用了十年的长时间,闭门研究,才开始有了变化。在漫长的岁月里,老人苦苦地把精神花费了不知多少,功夫是深是浅只有自己的心里明白!

“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是指白石老人来北京定居后的10年,也就是1917年到1927年左右,真是十载寒窗苦。他记叙当时艰苦努力的情况还有“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的诗句。意思是说,自己的进步太慢,作品年年总是寻常,不突出,自己很不满意。

老人这个时期学习的方法与以前的临摹大有不同。他对着原作品临摹的时候很少,一般都是仔细玩味原作的笔墨、构图、色彩等,吸收它的概括力强、重点突出、大胆删减、力求精练的手法。把这些优点加进自己的作品里,进行新的创造,以达到“扫除凡格”的目的。

当然,“扫除凡格”的目的也不是容易的事,我常看到他面对着吴昌硕的作品仔细玩味,之后,想了画,画了想,有时一稿可画几张。画完后都挂在房里,仔细分析每一张的收获和优缺点。这种艰苦奋斗认真钻研的精神,令人十分钦佩。

在这一时期里,老人画了很多习作和创作,凡自己认为精到的有显著进步的就保存起来。展览会中这一阶段的作品大部分是老人自己的收藏,这都是我们研究老人“衰年变法”最宝贵的材料,应该特别重视。

因此,我们看出白石老人1927年前后的作品和以前大不相同,根本看不出来哪里是“八大山人”、哪里是“徐青藤”、哪里是“吴昌硕”了,我们看到的只是“齐白石”。老人的变法终于成功了。

我们应该了解,白石老人摹古师今不是学皮毛,而是广泛吸收成功的经验,长期写生的所得,苦下功夫再进行创造,推陈出新,才有这样的杰出成就。也正像白石老人常说的:“小技,人拾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也。”

这种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大胆创造的精神,老人不是自70岁成名以后就终止的,而是活到老学到老。例如展览会上有一张仕女图,就是他80多岁临王梦白的作品。我知道老人学习的面很广,甚至自己的学生谢时尼画的鸡,老人以为有独到处,也要学习一回。毛主席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白石老人一生能这样不断进步,获得杰出的成就,正是这句名言在实践中的证实。这种虚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5C7UtngLHzU8DiTSTYN4uHWveqe0MYhFDwqtHIGS2NDzRWJkP/WxL/mT+hbdRY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