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他送回家

光盘

作者简介

光盘(1964—),原名盘文波,广西桂林人,瑶族,与朱山坡、田耳合称“广西后三剑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桂林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第四、六、七、八届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英雄水雷》《王痞子的欲望》《请你枪毙我》《摸摸我下巴》《毒药》等,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光盘卷》《桃花岛那一夜》,曾获第十届《上海文学》奖,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第三、四届少数民族文艺创作“花山奖”,第七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等。

作品信息

原载《上海文学》2004年第6期,收入《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光盘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阿德。

有人叫喊。阿德四下张望,却没有见到那个叫他的人。阿德自己叫了一声:阿德。声音很大,身边行走的人停下脚步看看他,发现没什么好看的便继续走路。阿德揉揉脖子继续往前走,汗水紧裹他的身子,他越来越分不清前后两个“阿德”声音是不是一样,他怀疑根本没人叫他,前后都是自我叫唤。阿德双手拍打虚弱的夕阳,说今天不该到镇上来,遇上自己叫唤自己肯定不顺。

阿德说得不错,前方走过来的人,使阿德后来的生活很不顺起来。

那人手里提着一个黑布包,后来阿德才知道,这是骨灰盒,里面装着骨灰。

把他送回家。

那人对阿德说。那人脸上绽出亲切的笑容。阿德接过布包,然后接过那人递过来的钱,友好地回敬那人几个笑。

阿德提了黑布包往家走,速度不快不慢。他的家离镇子一公里,按现在的行走速度,步行回家可能只需四十五分钟。夕阳照在阿德脑门上,火红火红。行走一两百米,阿德意识到忘记了一件事,“他”的家在哪里呢?没有地址怎么送“他”回家?阿德就地蹲下,回头望着镇子。他想,那个交代他办事的人会追上来作一些补充说明的。

路上行人稀稀拉拉,他们注意到了阿德怀中的黑布包。有人说,你抱着什么?阿德只是笑笑并不作回答。问的人多了,阿德也想知道包里的秘密。他悄悄打开布包,又打开了盒子。看到里面的骨灰,阿德心静如水。再有人问他时,他就说,骨灰,我抱着骨灰。

前面那座山挡住了夕阳,那人还是没来。那人可能不会来了。别人对他说,天就要黑了,快回家吧。

第二天阿德又来到镇上。今天人比昨天少了许多,阿德能看清每一个人的脸。不过那人长什么样阿德想不起来了,就算那人搁在面前他也认不出来。阿德慢悠悠地在路上走动,他甚至把黑布包举到了几个人脸上。那些被强迫观看黑布包的人对黑布包无动于衷,说明他们都不是那人。

天又黑下了,阿德必须回家了。阿德交代镇上一个居民,说,见到那人一定要告诉他。居民说,怎么样才知道就是那人呢?阿德把黑布包递过去,并准备存放在居民家。居民给了阿德一巴掌。阿德摸摸下巴走进另一户居民家。这是一个布店,阿德买了几尺黑布,里面包裹一块与骨灰盒一样大小的砖头。见到那人一定要告诉他。阿德交代老板。老板说,好的。阿德对老板的好心很是感动,从兜里掏出一些钱给老板。收了钱,老板说,我给你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那个位置真的很显眼,前来买布的都能一眼看到黑布包。老板对前来的每一个顾客都要说上一句“把他送回家”。顾客听得抓耳挠腮,老板指着黑布包再次重复“把他送回家”。顾客在黑布包上抓一把,摇摇头,走开了。

大耳朵顾客来到布店。老板说过两遍“把他送回家”后,大耳朵说,这些天真是邪了门了,你这里挂一个“把他送回家”,街上有一个人提着“把他送回家”;这些非常举动是不是预示着要地震了?

听大耳朵说话,你就知道,数天已经过去了。那人还是没来告诉阿德“他”的家在哪里。

大耳朵说过话,灵感就来了。他说,不行,不能让阿德提着骨灰成天在镇上东游西荡,否则全镇人要倒霉。他奔出布店,伙同一帮人到铁皮厂弄出一个大手掌,再把大手掌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此时阿德正朝这边走来,大耳朵用力扫过去,铁皮手掌扫在阿德脸上。阿德说,你们不能平白无故打人。大耳朵说,肉掌打你我嫌脏!你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吗?大耳朵的铁皮手掌挨近阿德的黑布包。阿德低下了头。由于时间仓促,大耳朵一帮人没能把铁皮手掌做得像手掌,倒像一只蜻蜓,现在阿德脸上就有了一只乌红色的蜻蜓。

阿德不甘心,过了一天他又来到镇上,骨灰盒他不提了,他提砖头。在黑布包里他也放着与骨灰盒一样大小的石头。石头很沉,致使他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他”的家在哪里。

又过了些天,阿德不再徒劳地到镇上会那人,他积极开动脑筋。他认为这里面包含一道智力题,答案就是“他”的家庭住址。阿德思考半天,没有找到答案。他把儿子叫到跟前。

儿子,你聪明吗?

儿子说,不比你笨。

儿子,你会破译密码吗?

儿子说,会。

阿德将儿子带到黑布包前。黑布包挂在老屋里,这里曾经停放过阿德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尸体,黑布包挂在这里阿德对得起“他”。阿德说,儿子你看到了黑布包了吗?儿子说,看到了,黑布裹盒子,盒子装骨灰。村里人镇上人都知道你得了一个骨灰。阿德说,看来你知道的不少,省去了我许多说明。

“把他送回家”,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阿德说。这是一道难度很大的智力题,也是一份从天而降的密码。

儿子的眼神凝固在墙脚,口里反复咀嚼“把他送回家”。

老婆过来了,阿德将考题抛给老婆。阿德说,谁找到答案我就给谁重奖。

老婆和儿子自以为是,可是很多天后他们不得不承认智商一般。

阿德说,题目太难,你们做不出也是正常的,我不也没做出来吗?只是这奖金要落到外人手里了。那天早晨,阿德去找全镇人公认的智者。智者家在镇西一条深深的巷子里,因为名气大,再深的巷子人们也知道他。智者的胡子长长的并且黑白参半,但是很脏。阿德走近智者,向他表示了由衷的敬佩。智者两眼无神,双手却大放光芒。阿德还是第一次见到智者,不懂智者的生活习惯,显出六神无主。

提着什么?智者说话了。

阿德说,砖头,骨灰的替代品。我碰到难题了,今日特意上门求教。阿德将黑布包搁在地上,然后手足无措。智者大放光芒的手向阿德伸伸缩缩。阿德忍不住说,智者,你这是什么意思?智者摇摇头,对阿德有些失望。阿德说,我是凡人,理解不了你的意思,请你谅解。

坐吧。智者叫阿德坐到地上。

阿德坐下了。

“把他送回家”。阿德给智者出题。

智者嗬嗬嗬地发出声音。智者可能会用嘴思考。阿德想。在智者思考的过程中,阿德感到脸上隐隐作痛,铁皮手掌打中的地方在阿德停下思考时就隐隐作痛。阿德很想知道铁皮手掌打在智者脸上会是什么样子,但他想象不出。因为没人敢打智者的脸。

你走吧。智者闭上眼睛。

阿德心里漆黑一片,他说,答案很不吉利吗?

你走吧。智者不耐烦起来。

阿德退出智者家,步子凌乱地走出深深的巷子。

阿德不甘心,第二天又来到智者家。智者闭门不见。阿德使劲敲门,声音在古巷变成海啸。

别敲了。智者被弄得烦躁不安,打开门。智者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来问我?阿德说,真的那么简单吗?还是你根本不知道答案?

智者走上前连打阿德几大巴掌。

现在正是秋天,镇子周围那些山岭树叶全部飘落,灰白色的石头因此显露出来,像智者的脑袋。阿德对迎面而来的一个人说,没有树叶的山会思考吗?来人说,不会。阿德说,智者的脑袋就是没有树叶的山,所以他不会思考。来人说,你不可以有这样的结论。阿德说,我碰到一道智力题,“把他送回家”,智者找不到答案,还故弄玄虚地说答案太简单。来人看了看周围的山岭,说,我有答案了,答案真的很简单。阿德说,答案是什么?来人笑笑,从阿德身边逃跑了。

这道智力题本来很难,现在他们都说很简单,阿德觉得更加难了。阿德和家里人商量在全镇弄一个大奖赛,谁第一个把“把他送回家”的答案告诉他,他就给谁重奖,后来者按先后顺序再取两名奖励。

启事被阿德贴在镇子几个路口。不多时镇上人全知道了大奖赛。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拥向阿德,阿德得意扬扬,认为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阿德举着钱,说,说吧说吧,谁先说对我把钱给谁。他们一步步逼近阿德,嘴里发出不同的笑声。阿德最后被逼到墙角,他们说,阿德你说,答案是什么?!阿德说,我要你们说。他们说,答案太简单,我们不说!秋雨下起来了,他们一哄而散。

阿德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无限感慨地说,我们全家人智商不如别人啊。老婆不承认自己的智商比别人低,一听阿德说这种话,便火冒三丈。她说,我们低在哪儿了?你把骨灰挂在家里,带来一股股晦气,还说我们智商低。我们低在哪儿了?老婆手脚乱舞,不小心将挂着的骨灰盒弄到地上。

老婆看着掉在地上的骨灰盒,说,哈哈,我有答案了。“他”的家在大地,你把“他”埋在地下,不就送“他”回家了?

阿德听后,摇头说,这个答案不对,这算什么答案呢?

阿德半信半疑地又来到镇上,他对镇上人说,我知道答案了,“把他送回家”就是把“他”埋在地下。别人听了不置可否,中性地笑笑走开。

一道智力题难的还在于答案出来了,你却不知道对不对。

阿德当然拗不过老婆,心想把骨灰盒埋了也许就一了百了了。阿德提着骨灰盒来到村西的铁皮山,挖了一个坑,将骨灰盒埋下。阿德按常规给“他”垒起一个大坟墓,秋阳下坟墓十分显眼。

傍晚的时候,屋里来了一伙人。他们是村里的领头人和村民代表。

你们家谁死了?领头人说。

谁也没死。阿德说。

那铁皮山上埋的是谁?

“他”,无名氏。

“他”是哪里人?

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你为什么要埋在村里的土地上?一寸土地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土地。不是本村人,谁也不得占一寸土地。你明天必须把那东西给挖出来。

阿德低下头,村里人说得有道理。但是埋下去的人怎么可以挖呢?当夜阿德无眠,天亮他想出来一个办法。他拆下一块门板,用石灰写上一行字:

秦阿德之墓。

阿德把门板埋在“他”的墓前,完工后,阿德对山下喊,就当我死了还不行吗?!

阿德这么一喊,别人再没有意见了。但他回到村里,儿子说,你把自己的墓地让给了“他”,以后你真死了怎么办?叫我把你埋哪儿?

阿德觉得真是个问题。

老婆说,你就不能把“他”丢掉吗?

阿德想不出别的办法,只有按老婆说的去做。他提着黑布包穿越镇子来到沱巴河边。此时天已经黑了,秋风无语,水面上没有一只船。阿德将骨灰盒抛入江中。

秋雨一连下了三天,在地上湿漉漉一片。这个午后,你看到村里的领头人带着几个外地人来到阿德家门口。一个外地人手提黑布包。

你还认得它吗?来人对阿德说。

阿德惊诧不已,抛出去的骨灰盒又被人送回来了。

|创作评论|

追问真相,应该是记者的基本职责。光盘是一名非常称职的记者,追问真相,常常成为光盘小说构思的基本思路。他在小说中经常绘声绘色地描述真相在当下社会里的尴尬处境。

光盘追问真相的勇气有时会使他的作品变得格外尖锐,因为他不得不将现实华丽的外衣撕开,让人们看到残酷的真相。

——贺绍俊:《追问真相与追逐故事之间——读光盘的小说》,《文艺报》2015年10月19日第007版

光盘的小说主要取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是一个大转型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上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是偏于保守的社会转型为急剧开放的社会。社会的大转型造就了人心的大动荡。光盘置身于这样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的光怪陆离、人性的变幻莫测、命运的云谲波诡以及价值观念的跌宕起伏,种种生活的资源,经过他小说家思维的演绎,形成了其小说两个很醒目的特点,即情节的荒诞和人物的变态。

——黄伟林:《价值体系重建的寓言——瑶族作家光盘的小说创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光盘的感觉是细腻而深刻的,他敏锐地洞察到了人类心灵深处哪怕十分微小的秘密,并用一种推向极致的书写无情地展览人性的罪恶与荒诞。当我们蓦然发现亲情、良知、尊严这些原本人类生存的力量之源在人的欲望面前显得苍白而无力时,我们该有一种怎样发自内心的震惊?可以说,光盘在一种平平淡淡的故事讲述中,始终在思考着我们时代最深刻的问题,始终以最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在悲苦的命运中挣扎的人们。他以直面现实的勇气,真实地裸现了一幅幅人生百态图,展示了人类在荒诞现实中的生存之痛与心灵之伤,在一个更深层次的维度上,思考着关于人、关于存在、关于灵魂的话题。

——杨荣:《荒诞背后的生存之痛——瑶族作家光盘小说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 uALcj54K1xcU6hsf0Kk3vOtpgI5I6etfKpTR3sLscFLl7KoGtoCfiCzABsP+Yq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