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真乐是兴尽无悲

梁先生语录:

“乐不难,乐之后不苦难。”不但在乐之后,即在乐之中间也会感到凄凉。老是灯红酒绿热闹不散,仍然是苦,能于乐之后乐之中没有旁的味道就对了。

人生于世,苦和乐,犹如一张纸的正面与反面。要是世上有单面的纸,那么人世间也可能只有苦或者是乐。诚如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所说的,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打个比方说玫瑰虽美,却长着刺,会扎人。

生活中,苦与乐简直就是孪生兄弟。正因为如此,所以世人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与叹息。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对待生活中的苦,只能随之任之;而对于快乐,我们只能说一声“可遇而不可求”。

相反,我们可以发现快乐,寻找快乐,甚至创造快乐。但是,快乐不难,真正地快乐却很难,持续快乐也很难。所谓“兴尽无悲”,就是真正的快乐。梁先生在《新年的感触》中也指出,“乐不难,乐之后不苦难”。

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要获得真正的快乐,能尽兴且没有悲伤,是极难的。但是,这也是我们追求快乐时应该到达的境界。试想,若是夜夜笙歌,却泪眼朦胧地睡去,当时的快乐又怎么算得上是真正的快乐呢?相反,它不过是撩起悲伤与惆怅的罪魁祸首罢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兴尽无悲,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呢?

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论语》通篇没有一个“苦”字,一上来就是“不亦乐乎”。当年,孔子一班人被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日,个个饥肠辘辘,面呈菜色。子路牢骚满腹大发脾气,而孔子却弦歌不绝。这样的“乐”是苦中作乐,亦是一种真乐。临危不惧,是英雄;不忧不惧,是君子。这一切都得自孔子坦然的心境。人生中有许多苦,甚至常常是苦多于乐,大于乐,这时候我们要懂得“苦中作乐”。在苦中寻求快乐,“乐以忘忧”。这样的潇洒,不正是兴尽无悲的表现吗?

抗战期间,袁鸿寿先生在桂林七星岩请梁先生吃饭,饭后在一棵小树下聊天,恰逢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袁鸿寿大惊失色,准备逃离,但是梁先生却临危不动,聊天如常。若不是梁先生如孔子一样有着坦然的心境,又怎能在那样危险的时刻沉溺在与友人聊天的快乐中呢?

这是于苦中寻求真乐,且兴尽无悲的方式。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更为普遍的情况是从快乐中寻找兴尽无悲的真乐。这时候,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与心态呢?对此,梁先生说:“‘乐’‘玩’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有乐趣。”由此可见,梁先生告诉人们人生的真正乐趣来自于对整个人生的高度的把握,来自于对人生根本的领悟与追求。唯有如此自始至终才能坚持自己的方向,保持自己的初心,以此为乐,乐而无悲。否则,不但不能“乐以忘忧”,反而会出现悲伤尾随一时的快乐而来的情况。

生活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众人相约聚餐,大鱼大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无不尽兴。可是宴席结束之后呢?心中有一种莫名的空落感与悲伤之情。也许是因为难得相聚,可能是因为生活压抑时刻太多,轻松之时太短;抑或是因为感慨于人生百味……总而言之,因为没有“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所以,有时会觉得放松是一种罪过,快乐是一种奢侈品,会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沉重与苦闷。殊不知,人生于世,循着自己的初心不断前进,就无怨无悔,问心无愧,就能真正地享受人生的快乐。

要“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也非“一劳永逸”的事,相反,需要日日反省。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在人生的歧途中,迷失自我。自然而然,兴尽无悲的快乐才有“清源”。对此,梁先生常说:“人在世上生活,如无人生的反省,则其一生就过得太粗浅,太无味了。无反省则无领略。”

人生于世,须知,真正的快乐是兴尽无悲。因此,我们无须迷恋一时的纸醉金迷或是灯红酒绿,而应当追求毕生的真乐,细水长流,至真、至纯、至乐。而真乐要建立在弄对人生的根本上,时刻反省自己,改进自己。如此一来,百味人生,也能时时笑得酣畅淋漓! 4/0GxjZJJ0sc2wdNjBcRc9oCT5Wt0i8z1EIF5xRHyQACZf79rGkmfZkQmb3O9e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