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升入一年级的时候,豆豆并不太喜欢校园,有一次还要求回到幼儿园上学呢,弄得妈妈啼笑皆非。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期之后,豆豆突然特别喜欢去学校,每到周末的时候,他还会要求爸爸妈妈带他去学校里玩一玩。妈妈感到很纳闷:“豆豆,你怎么突然这么喜欢学校了呢?”豆豆狡黠地笑着:“你答应周末带我去学校玩,我就告诉你。”妈妈当即说:“没问题,不过我不知道学校是否开门,要是学校不让进,那可不怪我。”得到妈妈的许诺,豆豆这才神秘莫测地告诉妈妈:“妈妈,我喜欢学校,是因为学校的操场上有很多金黄的落叶,每一片叶子都像扇子一样,非常漂亮,走在上面就像踩着黄色的地毯沙沙作响,而且落叶下还有白果呢!我有五颗白果,我的同桌却有八颗,我要去找白果,我要有十颗,才能超过他。”听到豆豆的话,妈妈恍然大悟。原来,豆豆是爱上了金秋美丽的校园,才爱上了上学。
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们心思单纯,爱和恨同样纯粹。因为爱上了校园里银杏树的落叶,喜欢那金黄色的落叶地毯,也喜欢上了躲藏在落叶中的白果,所以豆豆才喜欢上学,也才会周末都想去学校。可以说,是银杏树激发了豆豆对学校的爱,妈妈理所当然要感谢这些银杏树,帮助豆豆顺利度过了幼升小的适应期。
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孩子尽快地爱上校园,就要带着孩子发现校园的美。对于孩子而言,家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同样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很多父母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却没有意识到校园环境对孩子同样至关重要。在一天的时间里,除了睡觉,孩子在校园环境里的时间比在家庭环境中更长。
校园环境除了硬件之外,更包括很多软件。例如,学校里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氛围等,对孩子都会产生影响。要想让孩子爱上校园、爱上小学,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更加积极努力地融入校园环境,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物更多的美。只有发自内心地接纳和热爱校园环境,孩子才会更加喜欢小学生活。此外,良好的校园环境要靠每个人去努力维护和建设,所以父母也要引导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从而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为了更好的校园环境而努力。众所周知,要培养孩子对于家庭的热爱,就要让孩子树立小主人翁的意识。同样的道理,要想培养孩子对于学校的热爱,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成为学校小主人的观点和意识。如果孩子亲身参与校园建设,他们就会对校园有更加深厚的感情和更加热烈的态度。对于孩子而言,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校园中成长,是何其幸运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过于急迫地引导孩子去爱校园。很多父母在孩子开学之初,几乎每天放学,都会迫不及待地询问孩子对于学校的感觉、与同学们相处的情况。虽然这是父母在关心孩子,但孩子在父母急迫的追问之中,会感到焦虑不安。对于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刚入学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只要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走入孩子的内心,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有更加顺畅的沟通,孩子在情绪出现异常的时候也才会向父母倾诉。了解孩子,是父母关心和照顾孩子的前提条件,也是父母首先要做好的。
当学校里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多参加。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里的活动,总觉得参加活动会耽误孩子学习,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对于幼升小的孩子而言,此前他们一直在幼儿园里学习,因而节奏平缓、内容轻松。如今,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小学生,要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也要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无疑压力很大。父母要着重帮助孩子减轻学习上的压力,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校园的热爱,这样孩子才能尽快融入校园,成为校园的一分子、校园的小主人。引导孩子参加学校里各种丰富精彩的活动,让孩子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感受到更多的乐趣,这对于孩子至关重要。所谓学习,不是一味地死学,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要过于紧张和急迫,而是要尊重孩子内心的节奏,让孩子踩着生命的节奏,从容地绽放。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父母的心态也会跟着发生很大的改变。当孩子背起书包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那一刻,原本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增多了,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也希望孩子能够以优异的成绩为父母增光,成为父母的骄傲。为此,父母的风向马上转变,当即要求孩子必须非常努力地学习,而且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只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样的急于求成,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反而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面对幼升小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摆正心态,才能不骄不躁地面对孩子,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对待。若父母心中慌乱,还如何能够气定神闲地对待孩子呢?教育不焦虑,才会与孩子有更好的相处;亲子关系良好,才会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动向。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的成绩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对于一年级孩子的父母来说,如何才能让孩子由玩耍成长的状态顺利过渡到努力学习的状态呢?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因而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记住,父母关心孩子没有错,但是不要让对孩子的关心本末倒置。唯有让孩子心态健康且积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努力进取,孩子才会拥有内部驱动力,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拥有持续的动力。
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很多父母误以为孩子还小,就认定孩子没有想法,殊不知,孩子虽然小,也会有理想,也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为此,在制订目标的时候,父母没有必要要求孩子把目标制订得远大,因为目标即使再远大,如果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会失去对孩子的指导意义。所以父母要以孩子的意愿为基础,再引导孩子制订合理的目标。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父母要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如果只有目标,而从来不指导孩子努力实现,那么目标就会变成空想。只有在目标指引下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计划,才能有的放矢地奔向目标。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还要注意计划的可行性,不要犯好高骛远的错误。很多父母恨不得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和更大的成就,却忘记了孩子不是成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节奏,根本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更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出类拔萃的杰出者。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每一个成功者在成功的光环背后,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作为父母,我们更不要只看到成功者的光环,而忽略了成功者的付出。尤其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是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帮助孩子成功地实现蜕变。
最后,还要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孩子,在学习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总是非常被动,而且学习效果很差。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才能在学习中提升效率,事半功倍。通常情况下,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提升,为此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亲子阅读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样,孩子在学习中才能更加专心致志,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学习更不可能一步登天。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大多数人的天赋相差无几,之所以长大之后人生迥异,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不同。父母要做的,就是客观中肯地评价孩子,理性认知孩子,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充满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学习上勇攀高峰。
升入小学之后,思琪一直感到很不适应。如今,到了三年级,学习的内容难度增大,思琪觉得更是力不从心。每天放学之后,又有大量作业要做,所以思琪恨不得有隐身术,让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找不到她。妈妈非常细心,在一次考试之后,发现思琪的考试成绩有很大波动,再结合平日里对思琪的观察,妈妈意识到思琪也许在学习状态上出现了问题。经过一番了解,果然思琪对妈妈说不想上学,妈妈感到非常担心。
妈妈和思琪讲了很多大道理,思琪虽然能听个半懂,却做不到。到底怎样才能调动思琪的积极性呢?妈妈绞尽脑汁,发现思琪非常擅长语文学科。为此,妈妈决定从语文学科的学习入手来调动思琪学习的积极性。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思琪在作文方面文采斐然,她写的作文总是能够被老师当成范文朗读。为此,妈妈为思琪选购了很多经典的作文选,让思琪发展写作能力。思琪的作文越写越好,她最喜欢上作文课,因为每到上作文课的时候,她就会成为老师重点表扬的对象,也会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看到时机成熟,妈妈对思琪说:“思琪,其实你在学习上有很大的优势。你看,你语文学得这么好,看应用题的题目一看就明白,一定会比其他人学得好。”思琪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并渐入佳境,再也不提不想上学的事情了!
当孩子对学习表现出慵懒倦怠的样子,甚至充满浓重的厌学情绪时,父母往往心急如焚,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还会因为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劈头盖脸地数落孩子。不得不说,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并没有好处,非但不会激发起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故意与父母对着干。作为明智的父母,当发现孩子对于学习提不起兴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努力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这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呢?关键在于,父母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很多父母在给孩子报名参加兴趣班的时候,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或者完全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成绩,增加孩子竞争的资本,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为此,父母钱花了,孩子却很不乐意,或者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或者与父母对着干,甚至和父母争吵。不得不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兴趣班,就应培养孩子的兴趣,所以父母要先尊重孩子的兴趣,其次要根据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相应的兴趣班,这样孩子才愿意去学。如果父母总是强迫孩子必须怎么做,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很多父母也一掷千金,给孩子报名他们认为好的课程。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学习钢琴,却没有发现孩子缺乏音乐天赋;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学习英语,却没发现孩子根本对英语不感兴趣……这样的兴趣班,逼得孩子毫无兴趣,孩子如何能够获得成长呢?
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父母一定要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坚持尊重孩子的原则,切勿盲目地强迫孩子上不喜欢的兴趣班,也不要对于孩子的意愿完全置之不顾。孩子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在本能的驱使下,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加关注。只要父母用心、耐心、有心,就会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不仅在特长培养方面如此,在学习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对于学习不感兴趣,也没有动力,父母可以观察孩子更擅长哪个学科,从而激励孩子学好该学科,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样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才会更加大,效果也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