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帝纪
——雄材大略,文治武功彪史册

【原文】

孝武皇帝 [1] ,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胜皆为列侯。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 [2] 、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 [3] 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注释】

[1]孝武皇帝:刘彻,景帝之子,王氏所生,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2]中二千石、二千石: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再下是比二千石。[3]绾:卫绾。

【译文】

孝武皇帝刘彻,是景帝中子,母亲是王美人。四岁时被立为胶东王。七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其母被立为皇后。十六岁时,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驾崩。正月二十七日,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田胜均为列侯。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令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国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丞相卫绾上奏:“所推举贤良,若是提倡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淆乱国政,请一律罢去。”皇上同意。

【原文】

夏四月己巳,诏曰:“古之立教,乡里以齿 [1] ,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则于乡里先耆艾 [2] ,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 [3] ,为复子若孙 [4] ,令得身帅妻妾遂 [5] 其供养之事。”

【注释】

[1]齿:指年龄。[2]耆艾:年六十称耆,五十称艾。亦泛指老年人。此处指尊长、师长。[3]受鬻(yù)法:官府供应米粟给民众做粥饭的制度。[4]复:免除徭役。若:犹“或”。[5]遂:顺。

【译文】

夏四月初九日,下诏说:“按照古代立的规矩,乡里以年纪为尊,朝廷以爵位为重,治国教民,要把德行置于显著地位。可以说在乡里注重尊重长者,奉养高年,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今日天下的孝子贤孙虽然愿意尽心尽力赡养自己的长辈,然而,外迫于公事,内乏于资财,因此孝心也就难以尽到。朕深为同情。百姓年届九十以上,朝廷已有供应米粟给民众做粥饭的制度。现增加免除其子或孙的徭役,使得他们可以带领妻子承担供养老人之责。”

【原文】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 [1] 各一人。

五月,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2]

春,诏问公卿曰:“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 [3] 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 [4] 王恢建议宜击。夏六月,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将三十万众屯马邑 [5] 谷中,诱致单于,欲袭击之。单于入塞,觉之,走出。六月,军罢。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 [6] ,下狱死。

【注释】

[1]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2]董仲舒:汉代著名思想家。公孙弘:儒者,曾为丞相。出:脱颖而出。[3]闵:通“悯”。[4]大行:大行令,汉代掌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名。[5]马邑:县名。今山西朔县。[6]首谋不进:首先划谋,而临阵反惧不进击。

【译文】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十一月,开始令郡国推举孝、廉各一人。

五月,诏贤良说:“贤良之士明了古今王事的兴衰,无论受策还是察问,都请用文字写好,编辑成册,让朕阅览。”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脱颖而出了。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春,下诏问公卿说:“朕曾装饰美女嫁给匈奴单于,金币文绣赏赐甚厚,而单于承诏之后表现更加傲慢,侵掠不已。边境受害,朕深感不安。今想发兵攻讨,众卿以为如何?”大行令王恢建议应该出击。夏六月,任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领三十万军队驻扎在马邑谷中,引诱单于入塞,准备偷袭。单于入塞后,发觉有异立即退回塞外。六月,收兵。将军王恢因犯“首谋不进”之罪,下狱而死。

【原文】

元光六年冬,初算商车 [1]

春,穿漕渠通渭 [2]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 [3] ,骑将军公孙敖出代 [4] ,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 [5] ,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 [6] 。青至龙城 [7] ,获首虏七百级。广、敖失师而还。

元朔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还,休士马于定襄、云中、雁门。赦天下。

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 [8] ,大克获。前将军赵信军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亡军 [9] ,独身脱还,赎为庶人。

【注释】

[1]初算商车:开始对商贾的车辆征税。[2]漕渠:运河。渭:渭河。[3]上谷:郡名。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4]代:郡名。治代县(在今河北蔚县东南)。[5]云中:郡名。治云中(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6]雁门:郡名。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南)。[7]龙城:匈奴单于祭天与大会各部之处。[8]绝幕:穿过沙漠。幕:通“漠”。[9]亡军:军队溃散。

【译文】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开始向商贾车船征税。

春,开凿运粮的漕渠通于渭水。

匈奴侵入上谷,掠杀吏民。皇上派车骑将军卫青出兵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兵代,轻骑将军公孙贺出兵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兵雁门。卫青至龙城,斩获敌人七百首级。李广与公孙敖战败而回。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率领六名将军及士兵十余万骑出兵定襄,斩敌首三千余级。回师后,兵马在定襄、云中、雁门等地休整。大赦天下。

夏四月,卫青再次率六名将军穿过沙漠,大获全胜。前将军赵信军败,投降了匈奴。右将军苏建部队溃散,只身逃回,花钱赎罪为平民。

【原文】

元狩五年夏四月乙巳,庙立 [1] 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 [2]

元鼎五年秋,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皆将罪人,江淮以南楼船十万人。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 [3] ,咸会番禺 [4]

【注释】

[1]庙立:于宗庙中策命。[2]诰:指敕封诸侯王的策文。[3]牂(zāng)柯江:今广西西南部之北盘江。[4]番(pān)禺:县名。今广东广州市。

【译文】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夏四月二十九日,在宗庙册立皇子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开始作封拜王侯的策文——诰。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兵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出兵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弋船将军,出兵零陵,下淮水;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率领的都是罪人,使用江淮以南的楼船,共十万人。越人驰义侯遗另外率领巴蜀罪人,征发夜郎军队,下牂柯江,最终会师于番禺。

【原文】

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 [1] ,朕将巡边垂 [2] ,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 [3] 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 [4] 来臣服。何但亡匿幕北 [5] 寒苦之地为!”匈奴詟 [6] 焉。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

【注释】

[1]辑睦:和睦。[2]垂:通“陲”。[3]县:通“悬”。[4]亟:急。[5]幕北:漠北。幕,通“漠”。古代泛指蒙古大沙漠以北地区。[6]詟(zhé):丧胆,惧怕。

【译文】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冬十月,皇上下诏说:“南越叛相、东瓯叛王俱已伏罪,然而南蛮北夷还未臣服,朕准备亲巡边陲,挥兵振旅,自秉武节,设置十二部将军,亲自带兵讨伐。”皇上从云阳出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到朔方,临北河。率兵十八万骑,旌旗延绵千余里,威震匈奴。皇上派使者告诉单于说:“南越反王首级已悬于汉廷北阙了。单于如能接战,天子将亲自领兵于边廷严阵以待;单于如不能战,应速来臣服,何必逃亡躲藏在漠北寒苦的地区呢!”匈奴为之慑服。皇帝回师,祭祀黄帝于桥山,继而回到甘泉。

【原文】

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 [1] ,遂北出萧关 [2] ,历独鹿、鸣泽 [3] ,自代而还,幸河东 [4] 。春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 [5] 。幸中都宫 [6] ,殿上见光。其赦汾阴、夏阳、中都 [7] 死罪以下,赐三县及杨氏 [8] 皆无出今年租赋。”

【注释】

[1]回中道:道路名。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华亭之间。[2]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3]独鹿:山名。鸣泽:泽名。传说在西汉涿郡,在今河北省中部涿县一带。[4]河东: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5]烛:照,亮。[6]中都宫:在太原郡。汉文帝为代王时之宫。[7]汾阴:县名。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夏阳:县名。在今陕西韩城西。中都:县名。在今山西平遥西南。[8]杨氏:疑为杨县。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

【译文】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冬十月,帝行幸至雍,祭祀五帝。修通回中大道,由此道北出萧关,经过独鹿、鸣泽,从代地回都,驾幸河东。春三月,祭祀后土神。下诏说:“朕亲祭后土地神,见神光集于灵坛,一夜间三次显现。朕在中都宫,殿上也出现华光。为此特赦免汾阴、夏阳、中都中死罪以下的罪犯,赏赐以上三县及杨县今年不用缴纳租赋。”

【原文】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 [1] ,望祀虞舜于九嶷 [2] 。登灊天柱山 [3] ,自寻阳浮江 [4] ,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 [5] ,作《盛唐枞阳之歌》。遂北至琅邪,并 [6] 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春三月,还至泰山,增封。甲子,祠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 [7] 。夏四月,诏曰:“朕巡荆扬,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其赦天下。所幸县毋出今年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还幸甘泉,效泰畤 [8]

【注释】

[1]盛唐:山名。在今安徽怀宁县城内。[2]望祀:遥望祭祀。九嶷(yí):山名。在今湖南南部。[3]灊(qián):县名。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天柱山:在今安徽霍山县南。[4]江:长江。[5]薄:迫近。[6]并:到达。[7]计:郡国所呈的计簿。[8]泰畤:古代天子祭天神之处。

【译文】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皇上到南方巡狩,行到南郡盛唐县,遥望祭祀舜于九嶷山,登临灊县的天柱山,从浔阳登舟巡江,亲射蛟于江中,捕获蛟龙。船队千里不绝,从枞阳县出发,作《盛唐枞阳之歌》。随后北至琅邪,直到海滨。对所经之处的名山大川都进行了礼祠。春三月,归程经泰山,对泰山加封。三月二十一日,祠汉高祖于明堂,以配享于上帝,顺便召见各侯王、列侯,接受郡国所上簿计。夏四月,下诏说:“朕巡幸荆州、扬州,祭祀长江、淮河,会合海神之气,共致于泰山。上天显示灵象,朕增修封禅之仪。现大赦天下。途中所经过之县,免除今年租赋,鳏寡孤独者赏赐布帛,贫苦人家赏赐粮食。”返回后驾临甘泉宫,郊祀太一神。

【原文】

后元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遂幸安定。

二月,诏曰:“朕郊见上帝,巡于北边,见群鹤留止,以不罗罔 [1] ,靡所获献。荐 [2] 于泰畤,光景并见。其赦天下。”

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有罪自杀。侍中仆射莽何罗 [3] 与弟重合侯通谋反,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奉车都尉霍光、骑都尉上官桀讨之。

秋七月,地震,往往涌泉出。

二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赐宗室。

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 [4] 。乙丑,立皇子弗陵 [5] 为皇太子。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6]

【注释】

[1]罗罔:罗网,捕鸟的网。[2]荐:进献,祭献。[3]莽何罗:原姓马,东汉明德皇帝后恶其先人谋反,改其姓为莽。[4]盩厔(zhōu zhì):县名。在今陵西周至县东。五柞宫:汉离宫名。在盩厔县东南。[5]弗陵:汉昭帝刘弗陵。[6]茂陵: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

【译文】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春正月,驾至甘泉,郊祭天地之神,随后驾临安定。

二月,下诏说:“朕郊祭时出现上帝灵光,巡狩北边,见群鹤栖息,当时不是网罗捕杀之期,就没进行捕获献祭。祭祀泰山祠时,灵光及神影并现。因此大赦天下。”

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畏罪自杀。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其弟重合侯马通谋反,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奉车都尉霍光、骑都尉上官桀出兵征讨。

秋七月,地震,时见泉水涌出。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正月,各侯王在甘泉宫朝见皇上,皇上赏赐宗室。

二月,驾临盩厔县五柞宫。二月十二日,立皇子弗陵为皇太子。十四日,武帝驾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三月初二日,葬于茂陵。

【原文】

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 [1] ,表章《六经》 [2] 。遂畴咨 [3] 海内,举其俊茂 [4] ,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 [5] 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注释】

[1]百家:指诸子百家。[2]表章:同“表彰”。《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的合称。[3]畴咨:访问,访求。[4]俊茂:才俊,俊秀。[5]绍:连续,继承。

【译文】

班固评论道:汉朝承继群雄战乱之弊端,汉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把休养生息作为首务,对于稽古礼文的文治事业,还缺乏建树。汉武帝初期,毅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后遍察全国,举荐贤才,给他们以立功建业之机。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继承了周朝传统,发布的号召或命令,拟定的文书章程,焕然可述。后继者得以继承祖先洪业,而有夏、商、周三代帝王之风范。像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不改文帝、景帝那样恭谨俭约以普济苍生的政策,即使是《诗经》《尚书》上所称道的帝王又能超过多少呢?

【简析】

本篇记述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间的大事。汉武帝在位期间,加强皇权,颁行推恩令,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裁抑丞相职权,以近侍臣参与决策,形成内朝与外朝之制;征伐匈奴,通使西域,力服“四夷”;广置郡县,改革币制,官营盐铁,实行均输、平准制度;重视水利,治理黄河;尊崇儒家,罢黜百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其文治武功,彪炳史册。本篇内容全面,文字简约,是反映汉武帝及时代面貌的重要篇章。 bRO3EshBvfc8ZscsnS1rl6rdoJD29eNsQ7ciC1bvk+rFY8sg/x4bD8vEUGw/Tg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