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缘起
因为临床工作、读书及外出讲学准备有关课件等事务比较繁忙,历经一年半断断续续地思考与写作,这本有关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带教讲学的书稿终于完成了。
2015年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受聘为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后,2016年一年来的履职经历,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很多中医大学生、研究生非常渴求学得真正切合临床实战的中医临床术。很多同学都反映,他们内心是非常热爱仲景《伤寒》经方医学(本书所讲的《伤寒》即《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因为这是中医临床的正宗和根基,但苦于学习没有找对路子,理论混杂,学无头绪,理解不深,辨证思路不清,所以对《伤寒》的经方辨治法度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清晰的认知,不知道如何以六经辨证以及用经方治病。
部分学生在国医堂跟诊以来,看到我的辨证思路如此清晰明白和精准,经方居然可以这么用,都建议我将在国医堂的经方医学带教思路总结出来,帮助他们掌握《伤寒》经方医学的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
我信奉孔子《论语》中“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古训,平生酷爱读书、思考,在做人上是比较低调的,少说话多做事。因此,在学术上也一贯是厚积薄发、不事张扬,更不会夸夸其谈而误导他人。原本没有将此写出来的想法。
而国医堂的一位老师在闲谈时对我说的一席话,使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他说:“毛老师,你的经方用得这么好,怎么不宣传呢?我发现你是比较低调的,按说做人低调一些是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但是作为一个能给患者解决问题的好中医,如果过于低调,不广为传播自己好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很多学生就不了解你,就不会跟你学这些治病的真东西。再说,不宣传自己,外地患者也不了解你,这实际上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患者都是个损失。要知道,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呀。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有不少中医到处去参加学习班,到处去拜师学艺,如果找错了老师,到头来可能是花了钱和时间也一无所获。很多患者走南闯北到处去求医,不也是想找个好医生吗?结果很多人花了钱也治不好病,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你应当在网上多宣传一下自己,让人家了解你的经方治病特色和水平,使你的医术让更多的人知道,也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你的学术特色,带出一批真正的好中医来……”
一位研究生也说:“毛老师,如果不是您来北京讲课,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您用经方治病这么独特,疗效这么好,六经辨证这么清晰明白,也不知道您还出版了好几本学经方的书,我和几个同学都买了,看后都感觉非常受益,感觉找到了学中医的方向。您应当多给我们讲讲您的学术观点和经验呀,我们很期待……”
这些话,确是他们的肺腑之言,我听后陷入沉思,也受到一定的启发。的确,目前中医疗效滑坡,与真正懂得辨证施治,特别是会用经方辨治的明白医生太少有关。作为一名致力于复兴经典中医的医生,传播自己的经方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能使更多的中医医生受益,能使更多的患者了解中医并首选中医治病,应是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呀!
因为我在国医堂辨治的每一个病,都将临床辨证用药的基本过程记录了下来,也都给跟诊学生们详细地做了辨证思路和用方的分析。所以,2016年年底,我就着手准备将一年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与带教的学术要点和经方医案做一梳理,并参考几位学生的跟诊笔记,抽出业余时间来写书稿。我的初衷是想原汁原味地将我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呈现出来,让热爱仲景经方医学的同仁们得到真正的干货,并鼓励大家热爱中医经典,苦读中医经典,从而获得临证启迪,拓宽临证思路,让大家真正受益。
2.带教心路
2015年12月26日,我被正式聘任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当时受聘后,我曾写过一首诗《七绝·点赞北中医》以表当时的感慨:“海纳百川大胸怀,不拘一格选英才。群贤毕至北中医,共为岐黄续华彩。”
感叹真是苍天不负苦心人呀,长期的苦读经典,思考经方,勤做临床,历尽坎坷与艰辛,获得了今天的回报。虽然激动,但我内心却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26日上午,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签约暨聘任仪式结束后,在中医药博物馆楼下,一位学生代表手持手机开启了录音,微笑地对我说:“老师,请您给我们学生讲几句话吧!”我欣然同意,说道:“希望大家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多读经典,多思考、体悟经典,特别要学好经典理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是中医临床的根基,是中医疗效的源头,只有抓住了根,找到了源头,才能走对中医的路,为毕业后临证打牢根基……”尽管当时微雪纷纷,寒风袭面,但心中期望复兴仲景经方医学的暖意融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这个专业平台上,我感到这一步只是开始,今后的带教、科研和临床,还任重而道远。为往圣继绝学,为岐黄续华彩,为生民除病痛,自己甘愿付出心血和汗水。
受聘后,我严格履行“聘任合同”,确是付出了一定心血的,我也是真心想将自己的经方学术观点和经验体会传授给更多热爱《伤寒》经方医学的学子。我做任何事情一向是认真的,对讲座课题悉心准备,力求将中医经典理论贴近临床,说理透彻,辨治思路明晰,实用性强,期望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所讲知识体系以及临证思路和方法。所以,在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后,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受益匪浅。
在国医堂出诊带教期间,所诊治的患者遍及各地,有北京地区的,也有来自内蒙古、辽宁、上海、深圳、宁夏、河南、山东等多地的患者,多是些慢性疑难杂病,多数患者反馈疗效明显,复诊率较高。
坐诊期间,有不少喜爱《伤寒》经方医学的学生跟诊,其中有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以及北京市中医医院的实习生、进修生等。
带教时,我可以说是倾尽全身心地指导,对于每一位就诊患者,都从如何依据症舌脉来辨六经、分析病机、遣方用药等各个层次给大家详细讲解,力求使大家透彻明白。所以,学生们都反映跟诊毛老师是学到了真东西,辨证思路清晰明白,感到耳目一新,没想到经方可以这么用,疗效这么好(因为经治患者复诊反映良好),从而增强了学生们今后努力读中医经典及学用经方的信心。
履职期间,我还主动关心并致力于宣传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国医堂的发展和声誉。曾为2016年9月1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写了一首诗《古风·北中医六秩华诞礼赞》:“风雨六秩多艰辛,桃李芬芳傲红尘。勤求博采贯今古,厚德济生通天人。尽能传道岐黄术,倾力授业仲景心。路漫修远苦探索,不忘初衷再前进。”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9月19日第八版(中医文化版)上。还曾多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国医无双AT北中医”微信公众号写稿,点击阅读量都在5000人次以上。
3.写作初衷
这本书起名为《经方启示录》,是表示我一直都在临证实践中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思考仲景《伤寒》经方医学,不断地受到经典的启示,不断地通过临证总结、修正和完善自己对经方医学辨治法度的认识,不断地契合仲圣经方思维以提升临床疗效。我的愿望是自己得到启示,写出来,也能让别人获得启示。
父亲曾对我说过一段话,我一直谨记在心:“当一个好中医不容易,一辈子都得学习,只有不浮躁,不自满,多读书,多思考,多在看病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治病才会有效。”所以我在临证中,从来没有放松过学习,一直坚持不懈地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在读经典中也汲取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等一些经方医家的学术观点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伤寒》六经脉证病机辨治学术思想体系,主旨为“六经为法,方证为宗,胃气为体,津血为用,法重主机,方机相应”。在六经辨证时特别注重脉证、方证的病机层次,并依据证候的主要矛盾进一步辨识核心病机,力求建立高层次的经方辨治方法,精准地针对脉证病机靶点用方,切实地做到了辨证察机用方精准。实践证明,见效快而且疗效好,屡起沉疴痼疾。
我认为,要想做一名真正的“铁杆中医”、明白中医,就必须打牢中医经典的根基,必须学懂、会用仲景《伤寒》经方医学这门纯粹的临床术。唯此一途,才能提升疗效,复兴中医。有感于此,我发心立愿,为彰显和传承中医经典、弘扬仲景经方医学而甘愿付出。所以,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使喜爱经方医学的同仁都能受到经典的启示,让医者渐悟、顿悟圆融而精准地应用《伤寒》经方医学的义理,真正做到提升疗效以济世救人。
这本书是我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利用夜晚、周末和节假日等一切休息时间所写的,花费了一定的心血,实打实地将自己对《伤寒》经方医学的学习、研究心得和临证经验和盘托出,立足于实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希冀能够起到鼓舞同道重视读经典,做临床,增疗效,建立多用经方临证的自信;启迪同道共同深入探索《伤寒》六经脉证病机辨治的整体性、宏观性、精准性的大道,促使仲景经方医学日益发扬光大,造福于苍生。
尽管在写作过程中,身心比较疲惫,但自己的确是遵照本心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力量,可以说是苦并快乐着,因为这不啻于是一件济世救人的善事。说得大一点儿,也算是“为往圣继绝学”吧。说得实在一点儿,就是分享一下自己长期读书、思考与临证所悟得的一些比较有学术启迪意义的经方学术观点、辨治思路、临证方法和经验,这也是自己对热爱经方医学的学生与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吧。
这本书中的内容,主要就是我在不断深入学习、研究和应用《伤寒》经方医学辨治法度的思考、探索、创新和经验过程中,通过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国医堂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临床带教,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做了比较详尽的解析。
书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旁征博引,结合医案,有理有据地阐释了几十首重点经方的方证病机辨治要点,充分体现经方医学的理法严谨与圆融,凸显六经脉证病机辨治的新颖性、独到性、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内容共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为“《伤寒论》六经(病)脉证病机辨治概要”,主要是以本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所做学术报告、学术沙龙中的六经(病)部分内容概要为主,较为详尽地阐释了三阴三阳六经(病)提纲证及部分重点方证病机辨治要点。这是理解《伤寒论》三阴三阳辨治法度的基础理念。
下篇为“经方医案脉证病机辨治实录”,主要是从本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坐诊带教期间辨治的病证中,选取有启发意义的医案32例,解析六经脉证、方证病机的辨治思路,以启示读者的经方医学辨证思维,拓宽临证用方思路。
我不揣谫陋地写成此书,谨供参考,诸位同仁如果能从此书中得到启迪,我将不胜荣幸。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纰漏及不足之处,殷切期望诸位予以指正,不吝赐教,以便本人在今后的学习、思考、研究和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在此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芹、左黎黎等同学详细的跟诊笔记,她们的笔记为此书的完成提供了真实的记录。
毛进军
2018年6月16日作于北京雁栖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