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是三阴的表病,表里阴寒证。
少阴病主表里而统真阳真阴、营气。
病位: 反应在三阴之表,为表阴证,此病证反应即病邪引发证候所反应的部位,而不是病变所在的部位。
病性: 属于阴(寒),为阴证。
病态: 属于虚,为虚寒证。
少阴病(表阴证,表虚寒证)临证基本定位: 从表里论,为表,里阴之表位;从脏腑论,为脏,心为上焦表之里位,肾为下焦里之表位;从三焦论,为下焦,本于下焦真阳;从卫气营血论,为营。
少阴病特殊性: 三阴在里,三阳在表,相对于三阳,少阴本证实质属于里证。少阴病是具有“既表又里”的双重身份的病证。
少阴为表但涵盖心肾之脏生理病理关系的基本理解: 心肾皆有阴阳,心阳、心阴位于上焦,上焦为表,心火(阳)必下降于肾(下焦为里)而使肾水不寒,此理解为本于表而用之里,即阳之里。
肾阴(真阴)肾阳(真阳)位于下焦之里,肾水(阴)必上济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此理解为本于里而用之表,即阴之表。
少阴病与太阳病区别特征: 少阴病(表阴证)与太阳病(表阳证)是相对的。
少阴病,为在表的阴证,无热恶寒;太阳病,为在表的阳证,发热恶寒并见。《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意为:病有发热恶寒者为发于太阳,无热恶寒者为发于少阴。
少阴病脉微细或浮弱,或脉弱浮大,或沉迟;太阳病脉浮紧或浮缓。
少阴病为表(里)阴证,真阳不足,正气弱,病性属于虚、寒,是基于机体正气相对虚弱的层面上的,机体整体虚弱沉衰,但欲寐,外邪侵袭时,机体呈现一派虚寒衰弱的证象。而少阴病真阳不足,多夹寒饮。
太阳病为表阳证,邪气盛,正气也盛,病性属于实证、热证,真阳不虚,外邪侵袭时,卫气津液聚集于体表,和上焦与邪抗争,机体呈现较强的抗邪能力,显示一派充实的证象。虽然太阳病有伤寒表实证和中风表虚证,但这个“虚”“实”是表虚和表实,而非全身的虚象。太阳病是基于机体正气相对强盛的层面上的。太阳病可兼夹少许寒饮。
少阴病特殊点: 少阴病虽定位为表,但三阳在表,三阴在里,相对于三阳,少阴病本证是里证,少阴病是具有双重身份的病证。
《伤寒论》第281条所说的脉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表证和少阴病里证都具备这个提纲证。
少阴病为三阴之表,为表阴证,即是一种表虚寒证。而三阴病都有虚寒的病机,所以少阴病也有里阴寒证的一面。
脉微细:这是少阴病的基本脉象。少阴真阳是机体的根本,真阳虚而寒盛,机体就会畏冷畏寒。人之气血需要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下焦真阳不足或虚衰,则津液营血虚寒,而寒性收引,心阳虚衰亦无力鼓动血脉而脉微细(微紧或偏浮弱)。
但欲寐:这是少阴病的基本精神状态,真阳不足或虚衰,表阴有余,气(津)血虚寒,心(神)、脑不得温煦濡养,就会畏寒无神,精神疲乏困顿,闭目不想睁眼,头昏沉,想睡又睡不着,或嗜睡——也就是呼之就醒,继而又睡的状况。
少阴病比较特殊,相对于三阳来说,三阳在外,三阴在里,少阴病也属于里证。虽然为表,但是在三阴之表,也有里虚寒的脉证。里虚寒证,会传入太阴,阴寒水饮盛,可致真阳虚衰或欲脱而出现诸多危证。
《伤寒论》第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本条为少阴病里证的主症,也就是少阴真阳不足,虚寒水饮不化所致的一系列证候。
少阴病里虚寒证,既然冠以少阴病,就必须具备少阴病提纲证“脉微细,但欲寐”。真阳虚损,寒饮不化而内停,上逆就会有想吐又无物吐出的难受症状。阳虚水盛,水气凌心,则心悸烦乱。寒饮不化津液,心神不得濡养,则出现少阴病特有的“但欲寐”的证候,即精神疲乏困顿,想睡也睡不着,或失眠。
五六天自利而口渴,是病变传入太阴了,但只是单纯的自利,是少阴太阴合病,以少阴为主。口渴是因为真阳虚损较重,水饮不化津液,津液亏虚而口渴,所以说“虚故引水自救”。津液不足而渴,就要喝水来自救,这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修复。但喝多少又尿出多少,尿频尿多,是因为真阳不足,里有虚寒,不能制约水液,致使尿频而小便清长。
如果不渴就说明是病大部传入太阴了,如《伤寒论》277条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太阴寒饮内停于中焦,脏有寒而无热,所以虽下利而不渴。
少阴病里虚寒证的病机与太阴病病机基本相同,所以治疗也是四逆汤类方药,正如《伤寒论》277条所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三阴病都有虚寒水饮,四逆辈方证病机为真阳虚和寒饮盛,所以不论太阴还是少阴都可以用四逆汤类经方辨治。
少阴病的证候特点: 表、里皆虚寒。
少阴病的主要证候: 脉微细,或浮弱,或沉迟无力。但欲寐,即困倦嗜睡但睡不着,似睡非睡,或失眠。欲吐不吐,心烦,自利而口渴,引水自救但喜热饮。下焦虚有寒,如腰腹冷痛,小便色白,心痛,无汗或有汗,无热或无大热,畏寒怕冷,咽痛,颈项痛,或肩背痛,或四肢逆冷疼痛。
少阴病核心病机: 真阳亏虚,表里寒盛,津虚营弱。
少阴病病机分层:
(1)真阳亏虚证病机与证候特点
①阳衰:下焦真阳不能温煦,表现为四肢逆冷、下利、小便白、女子宫寒。
②戴阳:下焦水寒而真阳外越,上热下寒,表现为面红如妆无光泽等。
以上二种情形方药主要用附子、乌头、干姜等。
(2)表阴证病机与证候特点
阳虚阴盛,机能沉衰,抑制太过,表现为神疲乏力、蜷卧嗜睡、畏寒肢冷、肢体软瘫等。
方药主要用附子、干姜、桂枝(肉桂)等。
(3)少阴表寒证病机与证候特点
表阳虚损,失于温煦,表现为头身四肢畏寒疼痛,肢体沉重酸软、胸阳不振等。
方药主要用附子、桂枝(肉桂)、吴茱萸、薤白、细辛等。
(4)少阴表(卫阳)虚证病机与证候特点
①阳气不足,卫表不固:易感外邪、恶风恶寒、自汗出、分泌物增多等。
方药主要用附子、桂枝(肉桂)等。
②少阴营(血)虚寒证病机与证候特点:营血虚寒,经脉凝滞表现为头面四肢厥寒逆冷疼痛,或紫绀等。
方药主要用附子、桂枝(肉桂)、当归等。
脉象: 脉微细,或微紧,或偏浮弱。
舌象: 舌暗或舌淡,舌体胖大,苔白或水滑。
精神状态: 精神萎靡不振,疲乏困顿,无神或少神。
体征: 虚弱畏寒或手足冷。发病或加重的时间为子时到寅时,即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5点。
阴寒阳虚(真阳)或阳(真阳)衰,机能沉衰。
扶阳祛寒解表,温化寒饮(温法)。
少阴病一个总纲,三个分证。在第二节有详尽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