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依据虚实辨表证 中风伤寒须分清

太阳病有一个提纲,两个分证。

太阳病的两个分证为:太阳中风证(表虚)和太阳伤寒证(表实)。

一、太阳中风证

1.太阳中风证主症(桂枝汤证)条文

《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本条为太阳中风证的主症和主脉,太阳中风证又叫太阳中风表虚证。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条为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证,也是太阳病证治的第一条、第一方。

2.桂枝汤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辨证要点: 头痛,项强痛,或伴身疼痛,肢体痛,发热,恶风或恶寒,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舌苔薄白等。

证候特征: 表虚而汗出。

病机: 风寒袭表(肌腠),或内伤现表,营卫(阴阳)不和,中虚津滞,卫强(卫气津液趋表抗邪相对有余)营弱(营存在于血脉之中,与津同源;津液外泄,营相对不足)。

治则: 解肌祛风,建中补津,调和营卫(阴阳)。

方药: 桂枝汤方(《伤寒论》第12条等)。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要点: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经方服药忌口法则: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不仅是服“桂枝汤”后的禁忌,服用任何中药,都应当遵循这个经典忌口法则。

二、太阳伤寒证

1.太阳伤寒证主症(麻黄汤证)条文

《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本条为太阳伤寒证的主症和主脉,太阳伤寒证又叫太阳伤寒表实证。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是太阳伤寒证的主症主方,被历代医家称之为“麻黄八症”。

2.麻黄汤证病机、治则和方药

辨证要点: 头痛,项强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呕吐或气逆喘咳,脉浮紧,舌苔薄白等。

证候特征: 表实而无汗。

病机: 风寒袭表(皮毛),营卫郁遏(卫气津液趋表抗邪充盛有余),血滞于表(脑)。

治则: 解表发汗,除湿(饮)祛瘀,宣通营卫,透窍醒神(还魂)。

方药: 麻黄汤方(《伤寒论》第35条等)。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注:杏仁十枚约4g。七十枚约28g)

煎服要点: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服药禁忌: ①从“余如桂枝法将息”可知,服用麻黄汤也要遵守“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的忌口法则。②三阴里虚寒证者特别是中焦虚寒证者,尺中脉微者、尺中脉迟者、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及汗家等,均禁用麻黄剂发汗。 8EYmS2/ZLx1nmYVyNuv95EXGorcytFzqScV1MNzzoSPJe9+5w17T2bu/UyiS93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