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医哲学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2010年6月20日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讲话)

中医学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当代社会,中医学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医学将是成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

一、中医哲学与中医学

中医哲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之上的,在中医学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哲学各家各派的精华,同时根据自己的生命探索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需要,开创的一种与儒、释、道三家哲学不完全相同的哲学形态。中医学的生命观、方法论既是对儒、释、道哲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儒、释、道哲学的继承提高。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阴阳、五行学说经过传统医学的发挥,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贯穿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中国传统医学在发挥古代哲学中气、阴阳、五行等单个概念范畴时,还自觉吸收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将其演变成中医学最基本的思维模式——“气-阴阳-五行”,构建起了自己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理论体系。气、阴阳、五行范畴经过了从哲学到医学的演变过程。“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被中国古代一些哲学家用来说明宇宙的本原、本体。中医学采用“气”的范畴借以说明人体生命的本质、动力。“阴阳”和“五行”由一个实体概念转变为一个哲学范畴后,分别指事物对待统一的属性和五种基本功能属性,“阴阳五行”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成为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在中医理论和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不仅如此,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气-阴阳-五行”还成为中医学最基本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具有功能性、超形态性、互换性和普适性的特点,并被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生命的生成与活动、人体生命的功能与结构、病机的产生与变化、医药的诊断与治疗。

二、中医思维方式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医思维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与提高。中医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整体思维、象数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和直觉思维。

1.中医学的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既表现在将人体本身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也表现为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整体联系和相统一中考察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养生方法。中医学所要把握的不是机体的器官实体,而是人体作为活的、整体的功能结构关系。

2.中医学的象数思维 象数思维主要体现在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之中,运用取象比类,分析人的生理病理功能结构,建立“藏象”学说;对疾病的认识上,将各种病症表现归结为“证象”,建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所谓“藏象”“脉象”“证象”等,其本质就是“意象”。

3.中医学的变易思维 变易思维是将生命、健康和疾病看作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着的过程,不仅重视疾病的传变转化,而且重视治疗的应变而动。

4.中医学的中和思维 中和思维强调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生命问题时,注重各种矛盾关系的和谐、协调或平衡,如在疾病的认识上,中医学侧重于“阴阳失调”的关系性因素,提出了以关系失调为核心的病因病机理论;在治疗上,中医学注重的是宏观地调和人的阴阳状态,而不是微观地消除病原体,提出了调和致中的治病、养生学说。

5.中医学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又称为“心悟”“心法”。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人们的思维能动性被充分发挥,思维潜力得到充分发掘,从而具有逻辑思维无法代替的功能。

这五种思维方法,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中医思维所做的分类。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有密切关系的。虽各有侧重但彼此渗透融合,共同体现于中医学理论与临床体系之中。

三、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中医哲学为特征的医家是与儒、释、道三家并立的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支柱之一。中华传统文化是重“生”的文化,重视生生之道、生命之学。《周易》说:“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黄帝内经》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生之本,本于阴阳。”医易同源。《周易》是“生生之道”,中医是“生生之具”。儒、释、道注重生生之道、生生之德。而在中医看来,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天地和人身就是一个同构、同序的生命体。中医不仅注重生生之道、生生之德,而且注重生生之具、生生之法。

“阴阳中和”体现了儒、释、道、医共同的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比较医家与儒、释、道三家的基本精神可以看出,儒家偏重阳刚的精神,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昂扬向上。道家偏重阴柔的精神,主张厚德载物、柔弱虚静、自然无为、居下不争,以柔克刚。佛家讲究“空性”,提出“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中医则讲究阴阳调中。这四家也有相同的地方,都讲究“中和”。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中和”思想则在中医里体现得最为彻底。中医学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形与神三个层面的和谐。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失“和”,治疗疾病就需调和致中。儒、释、道、医四家圆融和谐,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阴阳中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生生之道”的基本保证。

中医哲学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原创思维方式,融合了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吸收了儒家、道家乃至佛家文化的智慧。它是古代唯一流传至今并且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文化形态。大力弘扬中医哲学,不仅是振兴中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而且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重要途径。 QkOR84YJGoWFdTsVwafLAa4lx/12eGn9kLtazt0qcppTFt+U2E3NMU8qEU9/Nm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