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中医哲学是研究中医生命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对中医学本质问题、终极问题、最普遍问题、最基本问题的反思,是中医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中医哲学是中医学的思想指导基础,是决定中医学的本质特征、特色优势的根本所在。中医哲学课程对于中医院校中医人才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中医哲学是深入学习、研究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使中医院校各专业人才深化理解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文化来源,把握中医学的优势特色、本质特征、核心价值与思维方式,拓宽学生对中医文化的认识,掌握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提高中医人才专业素养及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医学的传承和创新。

本教材立足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宗旨,致力于中医药院校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为编写原则,力求客观地阐述中医学的文化源流、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脉络,力求反映当今中医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为解决中医理论、临床、科研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和哲学指导,为中医学的未来发展探明方向。

本教材编写充分吸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和相关教材的优点,在构架和内容上做了适当调整。首先,教材的总体构架将上、下两篇共11章调整为5章,各章内容均紧密围绕中医哲学这一主题展开阐述,使层次更加分明,主题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凝炼。其次,教材增加了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成果,例如在论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内容、基本概念时,着重强调其与中医哲学之间的关联,以加深学生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源远流长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除此之外,新增加了“中医哲学源流”的内容,以弥补之前之不足,以利于学生对中医哲学的全面理解。本版教材中医哲学基本范畴、中医哲学生命观和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等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丰富了中医哲学的内涵。

第一章为导论,简要介绍中国哲学与中医哲学界定、中医哲学的特征、中医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二章中国哲学与中医哲学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哲学中易、儒、道、佛各家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医哲学的影响;第三章中医哲学源流主要介绍从汉代到明清时期的中医哲学思想,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或著名医家的医学哲学思想为主,厘清中医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第四章中医哲学基本范畴主要介绍中医哲学中道、气、阴阳、五行4个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第五章中医哲学生命观从天人观、形神观、诊疗观、养生观4个方面逐一探讨中医哲学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第六章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着重探讨中医学中的象数思维及其特征,追溯中医哲学思维特征和源流,并努力对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教材编写中注重吸收新的观点,采用新的方法,尽量避免简单套用西方哲学和科学哲学(医学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力图从中医学原有的概念范畴出发,从中国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学一般理论问题,探讨中医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探讨中医学的哲学内涵与思维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突出中医学是一门以道统术、以术载道、道术合一的知识体系。

本教材是在18所中医药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主编提出编写大纲、总体思路和基本观点,确定编写分工,并进行统稿、审定。导论部分由张其成、胡真、段晓华编写,第一章由李俊、王小丁、王新编写,第二章由谷建军、张孙彪、林家虎、杨云松编写,第三章由贾成祥、倪祥惠、王珍喜编写,第四章由郑洪、熊德梁、谢雪姣编写,第五章由臧守虎、彭卫华、朱向东、段晓华编写。胡真、段晓华、裘梧、周晓菲、邱浩、熊益亮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校审工作。

本教材从策划到出版,始终得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韩燕编审全程参与、指导编写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为了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所有编写人员均付出了辛勤努力,若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中医哲学基础》编委会
2016年6月 et9kknTUFBYam5ra8wn2L9ePqsoTsbOxAkXrSdd3xIjlo0qQ4kUjXBXJ+7aAjbp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