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亭

有一些诗歌中极为常见的地名,在今天已不可考知。譬如“新亭对泣”中的新亭,我们只知道它在金陵,至于在长江边还是在秦淮河边,则根本没有文献可据。但是,读书心细的古人,往往能从古书的字句之间,古人说话的语气微妙处,大致推测出地点和方位。譬如说新亭应在秦淮河边,而非长江边,正是这样一个佳证。

《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是“新亭对泣”的原典。粗粗一读,我们确实找不出新亭在秦淮河边的证据。但是仔细想一想“风景不殊”与“山河之异”二语,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将“山河”解为国家政权,将“风景”读为山川自然,那么,这句话就有一语病:山川自然依旧是原来的山川自然,而政权已易手异族统治了。可是王导、周 诸名士饮宴赏景所面对的山河,分明并未沦落异族之手,建康依然是南中国的首都,谈不上“山河之异”的。

宋人周密说:“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此江左新亭语,寻常读去,不晓其语。盖洛阳四山围,伊、洛、瀍、涧在中。时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其中,故云耳。所以李白诗曰‘山似洛阳多’,许浑诗云‘只有青山似洛中’。”(《浩然斋意抄》)原来,王导诸人原先在西晋的首都洛阳饮酒,所见到的风景与在秦淮河边所见的风景并没有什么两样,皆有眼前河、四面山,此即所谓“风景不殊”;然而原先的山河,此时已沦落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此即所谓“山河之异”。这样读,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过江名士的宴饮集会,听得到他们的欷歔感叹。这种间接考证的方法,比直接考证的方法更高明,也更需要文学史家有一种设身处地、揣想古人的感受能力。陈寅恪先生有关文史典籍研究方法的名言:“吾人今日所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雕刻绘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真了解。”周密的这个解典方法,恰是陈先生观点的一个最好的说明。

“新亭对泣”一典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的王导,是不是作大言欺世?关于这个问题,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晋书王导传多溢美》云:“导之所以骄人者,不过以门阀耳。”陈寅恪先生认为此说“乖谬特甚”。他写《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详加考述,结论说:

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

此外,“新亭对泣”作为诗典,诗人多用原典的正面意义,即尊王导而贬周 ,视“新亭对泣”为亡国之音。如陆游《夜泊水村》:“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而陈寅恪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首绝句云:“钟阜徒闻蒋骨青,也无人对泣新亭。南朝旧史皆平话,说与赵家庄里听。”则将“新亭对泣”一典用以其相反意义。不要说王导,就连周 也时无其人,新亭之泣,在这里是表达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它的今典,即“民族得以独立,文化得以延续”的希望。所以,陈先生说他的这首诗乃是一首关于民族文化命运的诗谶。此后二十年,陈先生衰病流离,双目失明,真的成了那斜阳衰柳之中,赵家庄里负鼓作场之盲翁了。 DfN20FyGt+8JOMH/gvRT1l4ocW94t4N/QIYht6IXWTecCbusGKxmWxVU/pvTYt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