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香君

“舞低杨柳楼中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晏的这两句词,分明是一个词谶。自北宋至明末的笙歌曼舞,终于消歇,终于化而为香君的鲜血溅扇。“南朝兴亡,遂系之于桃花扇底”,为青楼歌伎文化,划上一个浓烈的感叹号。

汉辛延年《羽林郎》诗云:“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李香君也是这样的古人古意。“哪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眼看着那珠翠绮罗委地狼藉,慌得那小婢说:“把好好的东西都丢一地,可惜,可惜!”唐诗云:“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香君也是这样的自高身份,“风标不学世时妆”。她唱道:“布荆人,名自香。”在中国诗文的语汇里,华美的妆奁,绮丽的衣饰,往往意味着女性没有了她自己,做了别人的奴隶。而荆钗布裙,粗服乱头,自有不掩天生丽质的高贵。侯方域说:“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香君自己浑然不觉,不过如古诗中所说的“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而已。

阮大铖辈送给侯方域的重金妆奁,恰也是断送明朝江山的一个象征。桃花扇底,香风熏得天子醉,“秦淮十里水盈盈,夜半春帆送美人”;“凤纸签名唤乐工,南朝天子春心动”。马、阮之流,为达到他们封侯拜相、结党复仇之目的,手捧皇帝的诏令,将民间的青春美女,一群群硬选入宫,以取悦于弘光帝声色之好。于是李香君的揉花容、溅血面,也是一个象征,象征着那以生命为代价、殉人格的高贵气节。孔尚任《桃花扇·小识》说:

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

帝基、权奸代表政统,而桃花之血痕,代表人心之统,道义之统。当桃花只是香扇时,天姿国色的生命不在自己那里,只成为权奸帝王的恋物;当桃花变成点点血痕,天姿国色的生命便回到自己这里。香君的揉花溅血,临济宗说的“诸方为葬,我这里活埋”,恰如王夫之说的“七尺从天乞活埋”,天姿国色也从活埋庵中绝后复苏,点醒历史生命的茫茫沉醉。

侯方域千山万水,拿着桃花宫扇找到了香君。在栖霞山的灵山大会中,二人惊喜交集,忘记了身在清净道场,仿佛又回到儿女初情的温柔旧乡。道人张薇点出:“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于是侯、李二人,双双携手入道。

我读明清之际的女性文学,常常感叹此时女子遁入道山,毁容自伤,甚而投江全节。花月情根,大都化而为鹃血蝶梦。而侯方域,其实是为了保全父亲性命而勉应乡试,像当时的许多名公巨卿那样,怀着痛苦忏悔的心情苟且偷生。“两朝应试侯公子,地下何颜见李香?”还是陈寅恪先生诗写得好:

是非谁定千秋史,

哀乐终伤百岁身。

铁锁长江东注水,

年年流泪送香尘。 i69A7tfba+HM19UV7wOz4BTYLA2bci2o+2Jwn6rSoh5u9Qg9AFaYU87zNEpn5M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