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县自尽与送礼疑云

出事后,最煎熬的可能就是滋阳知县陈时了。违规启用驿站责任重大,陈时越想越觉得不妙,在奉调前往济南的一路上唉声叹气。走到历城铁塔寺,因为夜深不能进城,陈时只好暂时住下。一同前来的还有陈时的弟弟和儿子,当天晚上两人不断劝解宽慰。亲人宽慰他,你是奉命行事,主要过错不在于你。没想到,陈时还是想不开,竟然于当夜自缢身亡。

一桩骚扰驿站案,竟然死了一位朝廷命官,玉德大为意外,当即委派官员调查陈时之死。

陈时之子供述:“五月十五日,德明去济南前派了一名差役任文炳,送来夫马单,上面写着需要用的人手、马匹数目,叫县里发传单。我父亲立刻叫书吏照写了一张,亲自盖印,发宁阳县转递前途预备。后来听到德明被弹劾拿问,解送济南审办,我父亲立即感到恐惧,终日忧虑不安,不巧刚刚得了痢疾,病情日益加重。六月十九日,省里来文调我父亲去济南。他越发害怕,又不敢耽搁,第二天就带病起身。我叔叔陈明,因为看到我父亲神情恍惚,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放心不下,也就跟着一同到济南来照应。父亲在路上说:‘传单是我签发传递的,如何能抵赖?如果承认了,不但要去官,还要问罪。原籍云南距此地八九千里,你们如何回去?’他终日忧愁落泪,我同叔叔早晚劝解。我们一路慢慢行走,至二十五日行至距济南附近的铁塔寺,投宿歇店。不料,父亲趁我们睡熟时自缢身死。”

陈时之子将德明当天交办的夫马、车辆需索底单呈出,与泰安县提供的传单数目完全一致。这可以证明,驿站传单虽然是陈时签发,却是德明明确要求的。

骚扰驿站案叠加人命案后,审讯力度骤然加大,陈锦和任文炳面对人证、物证抵赖不过,交代所发传单请示过主人德明。再提讯德明,德明也承认了下来。至此,案情基本明朗。玉德认为可以结案了,奏请乾隆皇帝拟将德明发往伊犁军台效力赎罪,将陈锦、任文炳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

乾隆皇帝在前一个请求处朱批:“错了。”在后一个请求处朱批:“更错了。”

乾隆皇帝认为德明因公事到省城,擅自使用驿站,一开始就错了,接着纵容家人骚扰地方,是错上加错,最后拖累当地知县,导致陈时自缢,情节尤为严重。乾隆斥责玉德拟罪不当,仅将德明革职发配,有轻纵的嫌疑。他要将此案作为整顿吏治的典型事件,将德明改为绞监候,先在省城济南重责四十大板,再关押在按察司监狱等候发落。陈锦自恃是官员家人,依仗主人的声势任意骚扰,滋阳县陈时所发的传单就是陈锦转给他的。陈时畏罪自缢,也是陈锦酿成的。乾隆着重指出,外省陋习,督抚司道的家人在所属的地方借主人官威滋事、欺压官民。此事恰巧由泰安知县张晋揭发,山东巡抚玉德不得不据实参办。而其他的督抚隐忍欺瞒不报,对地方弊病置若罔闻,想必也不少。因此,乾隆要求将陈锦从重惩处,杀一儆百。陈锦立即在济南被绞死,抵陈时一命,作为各省督抚司道家人为非作歹的负面教材。

寻常案子,至此可以完结了,但此案已经成为乾隆皇帝盯紧之案,又在敏感时期爆发,因此尚未完结。乾隆的谕旨,笔锋一转,提及明年正月就要举行禅让大典。乾隆彼时在位已有六十周年,本人则是八十五岁高龄。为了向在位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致敬,也求得一个圆满结局,乾隆公开宣布禅位。此时的案子未能如其所愿处理,乾隆便训斥玉德以为自己即将退位,对属下有意宽松处置。禅让大典即将举行,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老皇帝乾隆亲口说出来,应该是有切身的感受。权力所有者在即将失去权力的时候(哪怕是形式上),心里百感交集。乾隆一方面意在功成身退、颐养天年,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权威在朝野下降,实权旁落。他借训斥玉德强调 “嗣后惟当倍加谨慎” ,即便禅位以后遇到此等事件, “必当加倍治罪” ,暗示即便自己当了太上皇,也还是“关心”天下大事的太上皇。乾隆命令将此道谕旨交给在京的官员传阅,宣示的意味就更加明显了。

德明骚扰驿站,乾隆有意把此案办成宣示自己整顿吏治、显示权力依旧巩固的标本案件!皇权再一次影响司法,刻意拔高案件,塑造案件形象。

那么,乾隆还要处置德明案的其他什么内容吗?乾隆的另一大关注点是德明前往济南携带的三辆大车。直觉告诉他,里面装满了礼物。那么,德明有没有馈赠给包括山东巡抚玉德在内的上司?玉德仅到任五个月(乾隆六十年正月到任),德明与顶头上司并不熟悉,难道不是趁机去济南结交玉德?德明的问题,仅仅就只是骚扰驿站这么简单吗?

乾隆有意借此整饬官场风气。山东省官员在审讯德明时,遵旨反复询问三辆大车当中装了什么,有何意图。德明供认:“本年五月,我因要禀报地方公务及黄河情形,前往济南,吩咐家人姚六携带三镶玉如意三柄、绣蟒袍三件、蜜蜡朝珠一串、绣画三轴、扇子三木匣等九样礼品,并用箱子装驮,带往省城送人。这些礼物原预备着送给巡抚、司道、同寅。后来,我打听到山东端午节没有送礼习俗,也就没有打开包裹。”

那么,德明去趟省城,一定要携带那么多礼物吗?必须要!

中国自古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清朝官场将之发扬光大到极致。当时官场形成了一整套送礼规矩和文化。清朝官员送礼,首推“三节两寿”礼。“三节”是春节、端午和中秋;“两寿”是官员和他夫人的生日。遇到这五个日子,平常人家也要相互送礼,官场中人更是逮住机会,大张旗鼓地操办起来了。同时,迎来送往、人情应酬成为官员日常工作之一。与百姓不同的是,官员们的礼尚往来与金银密不可分,而且金额大得惊人。寻常人家,三四两银子足可度过一个小康月份。而官场馈赠,往往以数十起步,成百上千两银子往来也是常事。比如,清朝中期陕西粮道给西安将军“三节两寿”礼,每次是八百两白银;给八旗都统的礼物,每节是二百两白银。这些人是有业务往来的。而陕西巡抚是粮道的直接上司,“三节”扩展到了“四季”,粮道每个季度要送巡抚一千三百两白银。陕甘总督是粮道上司的上司,但因为领导关系隔了一层,只要送“三节”礼就行了,每次金额降为一千两白银。

金钱往来,难道不会触犯律法吗?直接送钱,当然违法。但官员们金钱往来频繁,早已发明各种学问,沾钱却不带钱字,反而透着一股亲切和雅致。官员离境,地主要送“别敬”;同僚启程,官员要送“程仪”;官员题字,求者要送“润笔”。地方官和朝廷衮衮诸公及相关部院官员联络感情,夏天送礼称“冰敬”,意思是让收礼方买冰降温;冬天送“炭敬”,意思是买炭保暖;有事没事还送“瓜敬”“果敬”,逢年过节要送“节敬”。这些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人情味,让人不好反驳,更不便严格按照律法来查办。礼金往来在清朝中后期已经普遍化、制度化,官场中人丝毫不用担心送礼的途径问题、安全问题。大家俱在其中、各得其乐。

如果有官员不参与礼尚往来,会怎么样呢?毕竟明清官员俸禄微薄,基层官员年俸才三四十两,宰辅重臣年俸也不到二百两。官员法定收入,远远承担不起高标准的礼金。可是,如果不参与应酬送礼,官员连正常行政都会寸步难行。正是由于官俸低微、行政资金匮乏,加之种种财权限制,丰厚的礼金俨然成了官员们生活质量的保障、行政事务的润滑剂和官场关系的催化剂。没有钱怎么办?挪用公帑、税外加征、摊派多报,等等,只要官位职权在手,官员们总会想出办法来。通常地方衙门都有明暗两套账目,明面的账目是承受核查,可以公开的,官员私底下记录职分肥瘦、外快多寡、礼金标准等的暗账,不便公开,却是官员安身立命的指南。新旧官员交接之时,一大内容就是传递暗账。通常后来者要掏钱购买,俗称买账。买账代表新任官员认可既有的礼金往来系统。不买账的结果,不是上司勒令接收,就是黯然去职。礼尚往来最终褪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变成了强制性的赤裸裸的金钱往来。

本案主人公德明,于案发前一年才赴任兖沂曹道,在山东官场算是“人地两生”。礼尚往来便是他尽快融入同僚的必要手段。从审讯可知,德明赴济南并没有任何公事可办。五月份是水患时节,他完全可以从兖州驻地直接赶去曹县工地,中途折去济南纯粹是为了馈赠。道台在地方官序列中,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层级,一省之内仅次于督抚藩臬,也要四处馈赠。德明携带有一批扇子,显然想作为遍赠底层官吏、幕僚乃至部分官员家人的伴手礼。基层州县官员的送礼压力自然更大。他们不像德明那样有能力操办三辆大车的礼物,更不能动员驿传系统,所以济南也不是想去就去得了的。据说,清末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发现当地官员不愿意跑北京城。细问之下,张之洞得知进京的成本太高,部院衙门的官吏们需索馈赠水涨船高,吓得山西官员都不敢进京了。德明显然比一般官员财大气粗,组织了一场送礼之行,谁料因为管束家人不当、自身又骄横粗暴,闹出一场大乱子。

德明一口咬定,得知山东省没有端午节送礼的习惯后,自己并没有把礼物送出去。乾隆活了八十多年,皇帝就当了六十年,阅人无数,随即命令逼问德明:就算端午没有送礼,过年过节必然是要礼尚往来的,之前有无送礼?都送给了谁?这个问题,令人尴尬。其实,询问的人和受审的人,双方心里都明白。审讯的场面颇为吊诡,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还要一本正经地把事情从头过一遍。德明咬紧牙关,坚持没有送过礼。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乾隆皇帝相信。玉德的任务很重。他先在回奏中引用德明的话说:“以前所带的东西,如果真的送给了巡抚司道官员,如今我已经身犯重罪,难道我还要替巡抚等人隐瞒吗?”同时,玉德自掏一千两银子将陈时的家属送归云南,并主动缴纳了两万两银子的议罪银 给内务府。更重要的是,玉德的认错态度非常好。他受到训斥后一遍又一遍地表达惶恐和对乾隆皇帝的敬佩之情;又表示皇上慧眼如炬,经审三辆大车果有装载礼物。乾隆皇帝像所有专制君主一样,喜欢奉承,且本性自负,在玉德的几番马屁攻势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忘记了追究送礼陋习,沉浸在扬扬得意之中。明德到底有无送礼,不了了之。玉德等人跟着侥幸过关。

临时起心,随意延伸,是皇帝掌握司法特权的表现。这一点在涉及官员的司法案件中尤其明显。国家名器本就为皇帝授予,官员自然不比寻常百姓。但官员因一事犯罪,导致抄家清算、株连亲族的情况并不少见。笔者不否认这是官员咎由自取,但皇帝的随意司法,难免有案件扩大化乃至伤及无辜的危险。案件的处理,也更多取决于于皇帝情绪的变化,法无常法,律无固律。这是古代涉官司法案件的一大特征。

德明骚扰驿站一案,至此案情基本厘清,相关人等从严从重惩处。乾隆皇帝本想细查德明送礼详情,最终也不了了之。 FFYS4u8gKLayv7V0a/3IUSiR5g2+/l/73JxdJ1Zl8Ui17JSYlLbZ5w8ApHBqft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