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懂规矩的人,生活中会欺软怕硬

另外,我们中国过去有个词,叫“规矩”,规是圆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是曲尺,是画直角或者方形的工具。这个词讲的是每个人在社会中该遵守的规范。严格地说,“父母呼,应勿缓”也是一种规矩。过去,规矩是家长告诉孩子要遵守的,比如,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过我们:见到客人要鞠躬问好,吃饭时筷子不许插到饭碗里面,不许敲碗,走路老人先走,吃饭时老人先动筷子等。这些是家长告诉我们必须遵守的,我们往往在没懂为什么的时候 (当然懂了更好) 就必须遵守了,这就叫规矩。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规矩是没有用的,让孩子遵守规矩会使孩子丧失“自我”,没有个性。可是他们往往矫枉过正,很多孩子开始成为家里的中心,吃饭没有时间点,大家吃饭了,喊孩子,孩子往往玩得正开心,不加理睬;等过了一个小时,孩子饿了,家长再重做饭;家里吃什么,完全由孩子说了算,孩子想吃什么家长立刻就去做;不想吃的,做好了孩子也一口不吃;吃饭时孩子吃第一口,老人都要等着,等等。总之,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性格张扬,完全是世界的中心。可是,到了幼儿园或者学校,孩子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因为那里不再以他为中心,没有人像家人那样宠着他,所以他在那里无所适从,深受打击,往往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得异常老实、服从,甚至丧失自我。

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形成双重性格。遇到弱于自己的,就飞扬跋扈去欺压发泄;遇到强于自己的,性格立刻变得懦弱谦卑。两种力量冲突,往往会令他们找不到自我。

当然,家里的气氛是有异于学校和社会的。但是,我们应该想到, 家里可能也是一个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的演练场,在这里稍微学会一些规则,这些规矩,使孩子知道有这些社会规范的存在,这对孩子适应社会还是有好处的。

总之,社会是个协作的大家庭,在社会组织运转时,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就能够了解到大家都是一体的,要和谐互动;同时在这个阶段培养出良好的互相沟通习惯,这对将来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父母呼,应勿缓”有着很深的意义。我们现在可以用心理学来分析,古代人的思想可能比较朴素,但是非常有效,所以就留下来了。如果我们不懂里面的深意,可能会觉得它死板,就把它当作糟粕扔掉了。

在讨论是否要教孩子规矩的时候,我用一家人吃饭作例子。有的家庭到了吃饭时间,孩子正玩得高兴,因为家长长期以来没有给孩子立规矩,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愿来行事,所以孩子往往怎么喊都喊不动,他要一直玩到自己饿为止,然后家长再给他重新做饭。那么是否要求孩子按照规矩必须来吃饭呢?有教育思路认为,可以由着孩子,孩子饿了再吃,认为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自我。其实,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是应该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的。因为吃饭时间是有节律的,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没有吃饭,身体会照常分泌胆汁、胃液等。胆汁分泌了却没有食物,时间长了会胆汁蓄积,出现结石;胃液分泌却没有食物,如果时间长了,会腐蚀胃黏膜,造成损伤;然后身体修复,再损伤,再修复,在长期反复的炎症修复中,细胞变异机会增加,就会导致胃癌。所以胃癌与饮食不规律有密切关系,这是肿瘤医学给我们的信息。而规律的饮食习惯,很可能来自童年。当然,即使长大了,也尽量不要因为工作而改变吃饭的节律。

课后练习:

阅读本文后,你可以尝试和孩子做这样的沟通,以对本章内容进行实践:在某天和孩子约定好做一个游戏,就是看他(她)一天内能不能对你的呼唤都及时回应。如果孩子做到了,那么晚上就告诉他(她)“你做得真棒”,并给他(她)一个拥抱,或者说几句赞扬的话,让他(她)知道这样做是好的。 8CxUe0hvKFoxCtMzi8VWUF4bT276YkDpyxCrqbZl4Ynqag0t7OlcHDJmwAp2VM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