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现在,我们可能理解了“行勿懒”,就是培养孩子“勤”的习惯。那么“父母命”怎么理解呢?这又是想培养孩子什么习惯呢?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的是抚养者和教育导师的角色。从导师的角色出发,会让我们做很多事情,即所谓的“命”。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命令,绝大多数是什么性质的。是赚钱的吗?显然不是。是赌博等坏事吗?99%的家长都不会这样。那么是什么呢?是不是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学习知识或者技能的呢?应该是的。这是培养一个人的过程,学的基本都是学习生活的技能,或者是为未来做准备的知识。

那么,我们接着问,这些“父母命”,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学习的事情,是为父母去做的吗?

我相信答案都是否定的。 父母是天下最无私的人,父母所要求的,虽然命令发自父母,但是最后受益的人,是孩子自己。

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学会人生最重要的“道”。很多人把“道”讲得神秘莫测,其实“道”非常简单,大道至简。 “道”的内涵之一,就是世界是一个整体,你坦然从容地发出善的信息,为众生做事,最后都会回馈到你身上;做得越多,你自己会越幸福。 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

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父母让孩子去买几盒巧克力,孩子可能一溜烟就去了,因为他自己有利益在里面。他从嘴馋的角度出发也要立刻去,这是自私的角度。人生来就有自私的本能,为了生存嘛!但是如果你让他去买瓶酱油,他可能就支支吾吾,说我正在写作业,我比较累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觉得这东西跟他没有关系。

可是,我们要告诉他的道理是: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你所做的,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比如晚餐中孩子最爱吃的红烧排骨,正是用酱油作调料;如果没有酱油,也就没有美味的晚餐。

所以,父母“命”的,长远来看,可能正是孩子需要的。如果孩子仅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自私,不愿意去做,则很难形成好的习惯,如勤勉的习惯。如果能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或者就先让他去做,然后让他有所了解,则一定会对孩子习惯的形成有所帮助。 ZQcwemlIhsncmyBJu4du4sdpuIzmrj4WzXDwNoAHMzIHOW8kxwwurILJPs99Sf6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