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仍然在持续增长,留学生总数已经占到了国际留学生总数的1/4,出国留学开始从精英逐步走向大众,同时留学阶段与留学目的地也日趋多样。
如今,出国留学从精英逐步走向大众,一些学生在出国时就有着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并能根据自身兴趣、职业规划等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但也有部分学生受到国内“出国潮”的影响,盲目出国留学——在哪个阶段出国、去往哪个国家、选择哪个专业等问题上都很茫然。
然而,这些选择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不同留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在高中及以下阶段,留学生的语言及沟通能力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同时思维方式更容易西化;在本科阶段,国外的教育模式更偏向通才教育,除主修课外,学生还会得到多方面、多领域的教育;而在研究生阶段,专才教育则是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教育模式。因此,如何规划和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留学道路,对于每个留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出国留学想法萌生的时间”这一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及家长的想法差异性较大。从家长群体的角度来看,有55%的受访者表示在子女上初中时就有了让其出国留学的想法,而在子女上大学时萌生该想法的家长只占全体受访者的8%。我们不难发现,在学习规划上,家长相较于子女更具前瞻性(见图2-4)。
图2-4 不同人群出国留学想法萌生时间点及其对应比例
资料来源:《2019出国留学蓝皮书》调研,共采集样本4075份,其中有留学需求的学生家长样本1425份,有留学需求的学生样本2650份。
由图2-4可知,学生群体萌生留学想法的时间点与家长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性。有超过五成(51%)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才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其次有34%的学生表示在高中阶段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在初中及小学阶段萌生出国想法的学生仅占全部人数的11%。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群体萌生出国留学想法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多集中在高中及大学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思考对未来的规划。另外,还有4%的受访者是在研究生阶段及工作后才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这部分人群普遍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打算,在国家和专业的选择上也会更具目的性。
除出国留学想法萌生时间的差异外,家长及学生群体在出国留学攻读学位的规划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尽早出国体验国外的教育及文化,因此计划让孩子出国就读高中及以下阶段的家长占到了56%,让孩子出国就读本科的家长则占到了34%。安排孩子在低龄阶段留学的家长,一般已经为孩子做了长远的打算,他们希望孩子在较早的阶段就可以完成不同国家之间学业的对接,这样孩子在申请本科及更高学历时可以获得优势(见图2-5)。
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对何时送孩子出国这一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都做了长远计划。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大多希望孩子在国外接受先进的教育,在更宽广的领域里探索,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群体萌生出国留学想法的时间较晚,所以相应的计划就读阶段也会提升。如图2-5所示,在学生群体中,最热门的就读阶段为研究生阶段,有52%的受访者计划在研究生阶段出国深造;其次是计划就读本科的学生群体,占到了受访者的33%。由于学生群体在上高中前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对父母的依赖性强,所以选择在高中及以下阶段就独自出国留学的学生群体仅占到全部样本量的8%。
图2-5 不同人群出国留学攻读学位规划及其对应比例
资料来源:《2019年出国留学蓝皮书》调研,共采集样本4075份,其中有留学需求的学生家长样本1425份,有留学需求的学生样本2650份。
孩子之前一直就读于国内学校,今年8月进入新加坡高中就读。我们选择在高中阶段安排孩子出国留学主要是考虑到孩子已经在国内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而且申请高中留学的语言考试难度相对小一些,较好通过;更重要的是,在新加坡接受3年的高中教育,孩子的英语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孩子也可把这段学习经历作为跳板,在以后的留学阶段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环境。而且从新加坡高中申请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高校比从国内直接申请容易很多,择校范围会更广一些。至于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会选择哪一个国家、哪一所学校,这个由孩子自己决定。
——刘同学(新加坡高中在读)的家长◀
近年来,留学人群的年龄构成逐渐年轻化,本科生人数在我国留美学生人数中占比最高。2000年前后,我国留学生主要以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为主,占到了80%以上,而如今本科留学人群的比例已经大幅增加,赶超研究生留学人群的比例。2018年美国门户网站数据显示,2017—2018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中,本科生的人数占到了在美留学生人数的40.7%,增长率为5.3%;而在美攻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占比为36.6%,增长率为4.1%。由此可见,本科留学人群的占比和增长率均高于研究生留学人群。
总体来看,中国留学生目前普遍选择的留学阶段为本科及研究生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出国留学。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留学阶段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
在决定是否出国留学的问题上,针对目前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家中决策者的角色也有一定的差异(见图2-6)。
选择高中及以下阶段留学的受访者表示,在该阶段,学生大多听从父母的意见,由全家共同决策和父母决策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8%和26%。而且在该阶段,由于主要由母亲负责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因此母亲也更加了解子女的个性与能力。这就导致由母亲单独做出决定的比例也非常高,达到了22%。同时,由于选择高中及以下阶段出国留学的学生自身的年龄较小,决策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完全由学生本人做出决定的比例仅占10%。
选择在本科阶段留学的受访者中,由学生本人独立决定的比例有所上升,达到了31%,较高中及以下阶段增长了21%。在该阶段,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及决策能力,因此学生本人的想法在这一阶段受到了更多的尊重,由全家共同决策的比例也高达37%。相较高中及以下阶段而言,全权由父母做决定的比例在这一阶段有所下降。
图2-6 不同阶段出国留学的主要决策者及其对应比例
资料来源:《2019出国留学蓝皮书》调研,共采集样本4075份,针对在高中及以下阶段留学的样本1005份,在本科阶段留学的样本1346份,在研究生及以上阶段留学的样本1724份。
在研究生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及决策能力,因此由他们本人作为主要决策者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有50%的受访者表示留学规划是由自己决定的,其次是全家共同决定的,占了总数的35%,由父母一方或父母二人决定的比例仅占到全体受访者的15%。
关于出国留学的决策,有专家建议:“出国留学最好是孩子的自发选择。如果由于年龄限制,孩子暂时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家长可以与孩子商量并循序渐进地引导。例如带着孩子参加国际游学项目,感受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如果在引导之后,孩子仍然没有留学的想法,家长就应该慎重做出决定,不要盲目跟风将孩子送去留学。”
到底适不适合出国读书?什么阶段出国读书更好?这是每一个准留学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申请者本人,学生家长也会有各式各样的疑惑。在决定留学阶段时,学生及家长应从多方面来考量。
在孩子的中学时期,我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就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当时孩子还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所以我和孩子母亲一同担任了出国留学的决策角色。我们原本打算送孩子去美国留学,但是身边的一位朋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他把孩子送到新加坡留学,因为在高中阶段留学新加坡可以作为本科阶段留学美国的跳板。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也询问了孩子自己的想法,我们选择了送孩子去新加坡读高中。后期申请大学会听取孩子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会再做过多的干预。
——易同学(新加坡高中在读)的家长◀
通过和家人商议,我们认为孩子的性格更适合接受国外的教育,最终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当时家长安排孩子出国与孩子自愿出国的比例大概为6∶4。我们安排孩子出国是因为:孩子热爱思考和提问,美国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我们曾经在国外读过书,希望孩子拥有更加广阔的视角。
——谢同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本科在读)的家长◀
关于出国留学的决策,主要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父母受到周围很多朋友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影响,我自己也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很向往出国读书。留学机会主要得益于我们学校的“2+2”项目,通过该项目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大概占到全校出国留学人数的40%。绝大多数研究生是自己申请、自己做留学决策的。
——王同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生在读)◀
通过调查不同留学阶段的受访者出国留学的主要考虑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阶段,受访者的考虑因素各有不同。
图2-7呈现的是高中阶段留学人群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养成”和“该阶段适应能力强”是选择在高中阶段留学的最普遍因素,分别有53%和51%的受访者表示认同。低龄留学的优势之一是学习语言的能力强,融入速度快。
图2-7 选择高中阶段出国留学人群的主要考虑因素及其占比
资料来源:《2019出国留学蓝皮书》调研,共采集样本4075份,针对高中及以下留学阶段的样本1005份。
37%的受访者表示“自理能力较好”是他们选择高中阶段留学的考虑因素。对于低龄留学生群体来说,自理能力的强弱不仅仅意味着学生能否在异国独立打理好生活琐事,也反映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时间规划能力。
“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培养”“三观和性格形成、定型”是约36%和35%的受访者的考虑因素。海外的教育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积极提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容易被激发,而丰富的课余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这样看来,如果学生在国内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之后再去国外的中学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互补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和减少文化隔阂。
除此之外,“留学考试较为简单”是该阶段27%的受访者主要的考虑因素。由于高中阶段的出国考试难度较低且相对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较少,因此众多家长选择让孩子提前出国读书,以减轻升学压力。大部分国家对于申请高中阶段留学的学生不做语言成绩要求,学生仅需提供初中在校成绩及毕业证书等材料即可,因此大大减轻了申请压力。有关申请所需材料,本书第三章第二节将进行详细解读。
选择本科阶段出国留学人群的主要考虑因素的调查结果如图2-8所示。47%的受访者认为该阶段适应能力强,45%的受访者认为该阶段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养成。一方面,由于国外的本科阶段的学制一般是3~4年,相对研究生的1~2年学制时间较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和融入国外的语言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本科阶段的学习压力相比研究生较小。以英国为例,很多专业的研究生学制只有15个月,课程时间可能只有12个月,短时间和高强度的学习带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少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活动并融入当地文化,而本科阶段的留学生可以得到相对更多的锻炼机会。
图2-8 选择本科阶段出国留学人群的主要考虑因素及其占比
资料来源:《2019出国留学蓝皮书》调研,采集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样本1346份。
“三观和性格形成、定型”以及“个人相对成熟”也是留学生选择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主要考虑因素,分别有35%和36%的学生选择了这两项。申请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学生年龄大多为19~20岁,大部分学生具有比较成熟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接受了国内初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学科基础良好,学习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锻炼。33%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出国“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培养”。因为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国家更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学生在本科阶段出国留学,不仅可以拓展国际视野、增加阅历,还可以锻炼多维度的思维方式。
另外,有27%的受访者认为,相对于研究生阶段的留学考试而言,本科阶段的“留学考试相对简单”,同时,“申请名校较为简单”也是26%的受访者重点考虑的因素。国内本科升学的竞争十分激烈,学生通过高考考取名校也被戏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很多申请国外学校的标准化考试,允许学生多次参与并选择最高成绩,这样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在研究生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在22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智相对成熟,也有较强的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把控能力,有能力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调查结果来看(见图2-9),有45%的学生是考虑到研究生阶段适应能力较强而选择在该阶段出国留学的,出于类似的考虑,分别有40%和41%的同学选择了自理能力较强和个人相对成熟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通过国外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来提高语言水平也是学生最看重的因素之一,有45%的学生选择了这一点。另外,选择“三观和性格形成、定型”以及“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培养”作为研究生阶段出国的主要考虑因素的学生占比均为34%。留学生长期独自在海外生活,缺乏父母和亲友的陪伴和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非常重要。
图2-9 选择研究生及以上阶段出国留学人群的主要考虑因素及其占比
资料来源:《2019出国留学蓝皮书》调研,采集攻读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学生样本1724份。
另外,27%的学生认为,在国外的学习时长合适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国内的硕士一般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分别需要3年和两年的攻读时间,而国外大部分硕士项目的时间比较短,如英国大部分专业只需要15个月的攻读时间,美国研究生的攻读时间也取决于学生修学分的规划,如果学生早早修完学分便可以提前毕业。所以很多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为了缩短学习时间和增加实习时间而选择在国外读研。
通过对不同阶段出国留学人群的考虑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心理是否成熟、思维方式是否定型以及适应能力都是受访者较为看重的心理因素,而考试的难易度以及名校的申请难易度则是受访者看重的外部因素。因此,在选择适合自身的就读阶段时,准留学生也可以从自身能力及外部条件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在国外,不同学习阶段的学校对于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侧重有所不同。专才教育是指为培养某一特殊技能或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而进行的个性化教育培训。从个人层面来讲,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学科不断精细化的现代社会,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很难精通多个领域,甚至即使在一个学科的内部也很难掌握不同研究方向的前沿动态;从企业需求层面来看,很多新兴工业都需要专门人才,比如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生物科技领域,这就让专才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中必要的一部分。与专才教育相对,通才教育重视知识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接受通才教育,学生可以均衡地接受各个门类、各个学科的基础理论。
通才教育在国外被称为“Liberal Education”或者“General Education”。美国教育家罗伯特·M.赫钦斯(Robert M.Hutchins)是大力倡导通才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外大学对于通才教育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智力——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多学科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个人视野;其次,知识本身不是相互割裂的,比如心理学家也需要受到逻辑学、数学等学科的训练;最后,通才教育能为其他高层次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对于通才教育的重视,例如斯坦福大学在本科学位项目中说明,通才教育可拓宽学生的知识和学生对人类主要领域的领悟,也可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以及未来所需的知识打下基础。无独有偶,哈佛大学在核心课程中也说明学生不应该仅仅得到特定专业的学习,而是要接受更为广博的教育。
国外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差异也体现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目的上。以美国为例,美国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就本科来说,美国很重视通才教育,即综合、全面性的教育。具体来讲,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学分有将近一半来自专业以外的学科,这些课程通常是必修且是综合性和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在这样的通才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外语、写作等学科来加强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也需要学习历史、心理学等来拓宽个人的知识储备,即使是文科生,也必须学习数学、科学等学科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从中外大学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来看,在国内,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我在某大学学习某专业”;更多人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即专业内容,是为未来的工作服务的。而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大家更倾向于将高等教育阶段所学习的内容称为“主修课(Major)”。对于接受海外教育的学生来说,主修课只是他们为了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某个学科而选择的,而非为今后的事业和工作做准备。因此,在美国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的主要目的是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其次才是为日后的个人发展获得一些技能。
如果学生想要加强某一类学科的学习深度,接受更为专业性的培训,则更加适合在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在研究生阶段,一些社会性较强的课程(如商科类课程)会更加注重实践,书本知识则成了学习的次要内容。在日常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多的是学习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完成目标,如何更好地参与团队协作来加强日后工作的能力,专业性的实践培训成为主要内容。而学术性较强的学科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深度,即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来进行专业性的训练。
前文在“专家视角:什么是正确积极的出国留学动机”中提道,国外的高中阶段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并能为其未来的深造及就业打下基础。若学生想要获得更多课程学习外的发展,如体育、艺术的发展,可以选择在高中阶段留学。
本科教育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主要目标是“育人”并获取各方面知识。以成为全球化人才为目标,但还未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学生,可以选择在本科阶段留学,以实现对自我兴趣的探索和发现。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更偏向于“专才教育”,以专业培训为目的。这时的专业学习才是深度学习,并与职业规划和发展息息相关,能为学生未来求职做好知识储备。学生在有了明确的专业或职业发展目标后,可以选择在研究生阶段出国学习。
除了对教育内容的认知差别外,留学费用也是学生选择留学阶段的重要考虑因素。高中及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周期较长,而在一般情况下,在海外就读高中的留学生会继续升入海外的高校,因此留学家庭至少需要支付7年的海外学习和生活费用,而本科阶段出国留学也至少需要准备4年的留学资金。所以选择在高中或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学生,除了需要有对自身规划发展的目标外,还需要结合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多方面的衡量。
此外,在决定出国留学阶段时,学生除了要考虑适应能力、语言及思维能力的养成外,也要思考出国留学是为了接受怎样的教育。在综合考虑自身能力的同时,学生还要结合个人需求来做决定,切不可随波逐流,产生盲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