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

战略是头等大事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要有战略。对一个企业来说,战略是头等大事,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一个企业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往往不是取决于怎么做,而是取决于做什么。

什么是战略?战略是方向和目标,解决的是做什么、如何获取资源的问题,研究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和发现新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属于宏观管理范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讲:管理是稀缺资源,应该用于长远的全局利益;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也可以说是稀缺资源,着力点应在于对全局、长远利益和目标的判断,这些都是战略问题。相比之下,战术属于操作层面,解决怎么做、如何发挥资源效益的问题,研究如何让已获得的资源充分发挥效益。

一个企业在战术上常会有失误,战术上出现失误不至于致命;而战略上的失误则是致命伤,是一生一世的错误,往往没有补救的机会。所以说,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现在不少企业出了问题,包括有些大企业轰然倒下,原因并不在战术上,而是在战略选择方面出现重大失误。

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战略,先想清楚再做,而不是边想边做。华罗庚曾讲“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方向弄清楚了,思路弄清楚了,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无数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的战略眼光、战略优劣对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科学清晰的战略、先人一步的思路可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达成目标。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没有长远的目标、认真的规划,仅靠一次次偶然得手,是做不成企业的。

《孙子兵法》中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还有“上兵伐谋”,说的都是战略的重要性。“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在企业里,攸关生死的头等大事就是战略。

——节选自2010年5月20日在国资委第十九期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的讲座

再优秀的管理也代替不了战略

战略与管理是两码事,两者就好比人的头脑和腿脚:战略是头脑,要出点子,眼光要长远,思路要清晰;管理是腿脚,要听指挥,行动要灵活,执行要到位。也就是说,一个务虚,一个务实。

务虚很重要。世界本就是无中生有、由虚而来,是由基本粒子大爆炸形成的。《道德经》里讲“道生一”,从无到有是最难的。做企业首先要务虚,研究战略,判断方向,权衡机遇与风险,做出正确的选择。搞不清大方向就出发,最终可能南辕北辙。当然,务虚的背后还要务实,没有士兵冲锋陷阵,没有称手的武器装备,再好的战略思想也是空中楼阁。所以说,企业里有虚有实,最重要的是虚实结合。

战略研究的是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大量的管理工作和普遍的管理原则均不构成战略。迈克尔·波特是全球战略专家,他认为,精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成本控制等管理方法都是管理层面的东西。在战略与管理这一虚一实之间,首先要考虑战略问题,其后才是管理方法等战术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思路,就会在工作中陷入盲目和被动,整日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兜圈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问题不从全局考虑,不究其根本性。

总之,战略是旗帜,是目标,是方向;管理是手段,是途径,是过程。再优秀的管理也代替不了战略,再高明的管理方法也只能算作战术,切忌把战略与管理混为一谈。

——节选自2013年5月22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的讲课

思想先行:今天要为明天想清楚

2002年3月,我被任命为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总经理。那时,集团正面临一场生存危机:企业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银行逾期负债却有30多亿元,除了我之前所在的北新建材 ,集团旗下的壁纸厂、塑料地板厂、建筑陶瓷厂……几乎全部停产或倒闭,日子过得极其艰难。前任总经理打电话给我,有点儿悲壮地说:“志平,我从弹坑里爬了出来,却换你进去了。”就在宣布就任的当天,坐在主席台上,我收到一份特殊的“贺礼”——一张法院传票,因为负债累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要冻结我们的财产。

企业怎么才能活下去呢?在积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发展。企业只有通过快速发展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首要的就是明确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战略选择因此成为重中之重。许多人对此不理解:“宋总,咱们都快吃不上饭了,哪有时间讲战略?”我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花时间研究战略。今天吃不上饭就是因为昨天没想好,所以今天必须为明天想清楚。”这个道理就是古人讲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指的是战略和谋划,近忧指的是由于谋划不到、想不到而造成的眼前的困难。今天有忧愁是因为昨天没有远虑,今天没有远虑,明天一定发愁。

后来,集团召开战略研讨会,邀请建材行业里的老领导和知名专家,讨论中新集团的未来。大家一致认为,公司应掉转船头,从普通装饰材料的制造业退出,进入水泥等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同时带动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建材等其他建材产业。建材行业里水泥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70%,如果不能做到主流,新型建材做得再好,在这个行业里也会被边缘化。这次战略大讨论对企业后来的成长壮大起到了持续性的驱动和支撑作用,当时形成的一些基本思路一直沿用到今天,构筑了公司的战略基础。

战略要定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2003年4月23日,中新集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我们在紫竹院的小办公楼前举行了揭牌仪式,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作为以新型建材起家的企业,把“新型”两个字去掉确实很艰难,我心里也有过纠结。但那一刻掀开了中国建材集团历史性的一幕,不但奠定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而且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建材格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把中国建材集团从破产的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这些年来,集团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不少经历了这场变革的老员工经常感慨,如果不是当年的战略转型,集团可能早就和一些老国企一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节选自2011年4月14日在国资委第二十一期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的讲座

企业领导的首要责任是眺望远方

西方发达国家最初大多是航海国家,早期航海的时候,常常把人绑在桅杆上,观测天气,观察前方的风暴、冰山、礁石、航道等,为船只指引航向。企业领导者就是一个被绑在桅杆上的远望者,要善于思考长远问题、全局问题,时刻为企业眺望远方。

制定战略是领导者的首要责任,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战略规划,为企业发展把好方向,而不是去做那些日理万机的事情。在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大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制定的战略,小企业的发展则主要靠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领导者要从过去言传身教式的领导方式向制定战略、解决前瞻性问题的领导方式转变。

在战略制定的问题上,领导者的作用无可替代。如果对目标和方向的判断正确,企业可能就会一路坦途;如果判断错了,企业就会偏离航道,做的事越多,离目标越远。所以说,企业家起早贪黑地苦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善于观察与思考。这要求企业家要多学习、多出去看、多做研究、多做比较,不停地进行矫正和完善。

在担任大型央企一把手的这些年里,我琢磨最多的事情就是战略。作为董事长,我想的不是如何生产水泥、玻璃或建造房屋,因为我不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想宏观形势,想行业走向,想企业的资源和机会,想企业面临的风险。我经常问自己,是否还有没想到的事情,是否还有想得不对的地方,是否还有边界条件没搞清楚。事实上,这正是我今天最大的压力所在,即能不能对公司的前景、方向做出正确的预测。记得有一年,哈佛商学院副院长问我:“宋先生,每天半夜让你睡不着觉的问题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是怕想错了。”

决策的过程并不容易。2010年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有人问我:“董事长要从事什么劳动呢?”其实,董事长也是劳动者,决策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劳动,需要反反复复地思考和斟酌,进行否定之否定,推敲事情的各种可能性,大脑时时刻刻都在高速运转。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做董事长的那些表面的光环和浮华,而没有看到他们决策背后的艰辛。

只有站在未来的人才能影响现在。企业领导者就是站在最高处为企业眺望远方的人,即便经历风吹浪打,也永远不能阻挡远望的视线。

——节选自2011年3月17日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演讲

管理者不同于领导者

如果深究起来,“企业领导者”这个称谓,换作“企业负责人”可能更好,换作“企业管理者”则更精准——因为在众多领导者之中,很多人只是管理者。

现实中,好的管理者常被当成好的领导者,但事实上,领导者与管理者确有不同。领导者是战略家、是帅才,就像一只领头雁,善于辨别方向,带领企业向着目标前进,还要为企业把握机会和寻求资源。领导者应勇于负责,给团队以信心和力量,让大家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管理者是战术家、是将才,处在执行层的位置上,要十分清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多思考企业的经营、管理、指标和数字,很好地进行组织和协调,用制度、激励和督查去确保阶段性任务的完成。

企业创立时,创业者往往既是领导者也是管理者,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领导者应该从管理者的身份中抽离出来。不过,有些企业往往过不了这一关,创业者沦为事无巨细的管理者,导致企业迷失方向、缺少活力。很多人做了董事长以后还总喜欢管总经理的那摊事,把权看得很重要,总是纠结于“谁说了算”,却没有很好地研究“企业向何处去”“企业做什么”这些重大的事情。当然,也有相反情况,一些创业者有一定的领导才能,但却不屑于找一个好的管理者,导致企业管理松散,最后因没有效率而效益平平。但是,企业里总得有人看方向,有人低头拉车,应该有很好的分工,不然就容易出问题。

1993年年初,我被任命为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的厂长。那时候的厂长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管理者,但我认为,对于北新这样一家身处充分竞争领域、需要自己找饭吃的国企来说,寻找方向和资源非常重要。所以,北新既需要优秀的领导者,也需要称职的管理者。上任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发展战略上,主导了北新由工厂向公司化的改制,并在深交所上市,提出了工厂全国布局和发展新材料、新型房屋、物流互联网等发展战略,还做出了原材料从天然矿石向工业脱硫石膏转化的决定。而5S 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新项目建设等则全权交由副手去抓。那段时间的北新,有领导者也有管理者,大家各有所长,互相服气,配合得不错,企业由此迎来了一段“中兴”。

一个好企业一定会兼备领导者与管理者。做领导者或管理者往往与个人性格有关,有人适合做领导者,有人适合做管理者,但不管担任哪个职务,都需要互相尊重,互相补台。

——节选自2015年11月7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讲课 3HViwKuhbkE8J3WlYxNly2wZJDyKBcnuoMRAya0auk7Xta8IavbYN9z1ddA4g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