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论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涵。经济高速增长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高质量发展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和宏观经济相同,我国企业尤其是众多大企业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高速增长解决的是企业规模的问题,解决“大”的问题,而高质量发展解决的是“伟大”的问题,解决“强”和“优”的问题。

过去40年里,我国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GDP年均增幅约9.5%,尤其是2002—2017年的15年,GDP从首次突破10万亿元提高到82.7万亿元,这是历史性的跨越。伴随经济高速增长,我国迅速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以水泥为例,改革开放初期产量只有1亿吨,现在已超过20亿吨,约占全球60%的份额。高速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当前我国经济环境面临新挑战,一方面我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各行业普遍存在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面临瓶颈,速度和规模型经济已不可持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解决的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这是基本的大逻辑。外部环境发生巨变,企业也应做出调整。在高速增长阶段,企业不得不跑起来,不跑就没有机会,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顾“快跑”了,而是要学会“正步走”。

高质量发展不是对高速增长的否定,而是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跨越。增长与发展不同,熊彼特于1912年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对此有精彩描述。他说一万辆马车还是马车,这叫作增长;而由马车变成蒸汽机车,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才叫发展。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和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只有创新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而企业家是引领创新的灵魂。我国已经解决了马车增量的问题,目前要解决的是怎么造出机车头来,需要的是质的变化。

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是一贯用改革创新思想引领的企业,是面对环境变化、技术更新,有着源于改革创新强大动力的企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有四点:一是结构和运行高质量,企业的组织架构、投入产出比、资产回报率、社会贡献率等方面表现优异。二是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高质量,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品向供应链高端发展。三是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把最优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分享给社会,这是做企业的最根本态度;四是组织和团队的高质量,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强化文化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引进,切实提高人才质量,激发创新活力。

高质量发展突出解决质量、效率和动力问题。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凡是在高速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就迅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经济就可持续,就能跃升至发达国家;反之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企业也一样,凡是高速增长到一定水平就迅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就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从大到伟大的跨越,成为百年老店;而凡是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就会遇到种种危机,可能失败甚至会轰然倒下。

——节选自2018年3月12日《中国建材报》采访实录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一流企业并不是特指世界500强企业,世界500强是按销售收入来计算的,而世界一流企业聚焦发展质量,不以企业大小而论,如果中等企业和小企业把商品或服务做到极致,也可以成为世界一流。什么是世界一流?怎样才算世界一流企业?我认为至少要具备几点:

一是技术一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能不能长远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不断创新,有没有一流技术的硬核作为支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过程,现在进入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阶段。而世界一流企业大都是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创新方式的企业,做到这一步,我们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二是管理一流。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要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把顾客利益和产品质量永远摆在首位,同时要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强化管控防范风险,确保企业健康运营,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做企业有“三大法宝”:管理、机制和企业家精神。管理要持之以恒,一刻也不能放松。机制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要靠深化改革取得。企业家精神是说企业要有好的带头人,企业家要有英雄情结和牺牲精神,能经得住各种考验。

三是效益一流。创造良好利润是做企业的出发点,也是重要目标。经营是企业的看家本领。如果一家企业管理得很好,技术也很棒,但就是没效益,那这家企业也称不上优秀。我国企业的赢利水平普遍偏低既有发展路径的原因,也有客观环境的原因。我国企业大多底子薄、基础差,企业的税收、财务费用和社会开支偏高,而绝大多数产品又处于中低端、附加值很低,还有些行业过剩十分严重,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调整。因此,要关注各国加强制度竞争的新趋势,补充企业资本金,为企业降费降税,企业自身也要聚精会神做强主业,瘦身健体,以创新为本、以绩效为本,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夯实实现世界一流目标的基础。

四是质量一流。质量不是狭义上的产品质量,而是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经营质量等在内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质量。质量一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基,一流企业要逐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主打产品在专业领域应进入世界前三位。我国企业正在经历加速全球化过程,更多企业将成为跨国公司,进入配置全球资源、服务全球消费者、改善全球发展环境的新时代。

五是品牌一流。企业在市场中打拼,实际上是在打造品牌。中国企业要认真研究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品牌经验,打造值得信赖的企业品牌,同时要积极履责,树立品格,不断提高美誉度。品牌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培育优秀品牌要有全民意识,形成热爱、使用、维护、宣传国产品牌的风气。品牌战略既是企业战略又是国家战略,要整体设计、协调联动,由优秀企业带头加大全球市场宣传力度,更多企业跟进宣传,提高全球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产品品牌的认知度。

六是人才一流。企业的核心是人,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具备优秀的企业家、一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像在德国,受益于双规制职业教育,奔驰等公司的技术人才非常饱满,甚至小孩子从小都开始培养做工意识。

有专家指出,不少企业兴也勃焉,衰也忽焉,而世界一流的企业大多有50年以上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流企业有不少是百年老店,缺少时间磨炼的企业很难成就世界一流。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个长远的战略性目标,除了少数已经或基本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以外,大多数国内一流企业要培育成世界一流企业还需要5年到10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这不是一朝一夕、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对此我们既要有埋头苦干、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也要有转变竞争模式、迎接新挑战的决心和信心。

——节选自2017年11月《董事会》杂志采访和2019年4月中国建材集团官微《从奔驰汽车看世界一流》

做企业需要格局和能力

为什么同样的企业有的迅速壮大,有的却裹足不前?为什么同样的企业有的遇到风雨后再现彩虹,有的却折戟沉沙?理由能找出很多条,但做企业的格局和能力可能是两个关键的因素。格局是企业的时空观,能力是企业的内在素质,两者需相互匹配、相互促进。企业能否壮大取决于格局够不够大,能否攻坚克难取决于企业蕴含的能力。有格局和能力意识,把握好格局和能力的关系,企业才能把握机遇快速发展。

企业格局主要反映在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认知格局。企业领导要见多识广,了解市场情况、行业走势、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新变化,洞悉重大机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二是企业的战略格局。不同的战略格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制定战略时,既要锁定目标,也要确定市场范围,应是明确目标后,缺什么找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做什么。像麦当劳和星巴克把生意做到世界各个角落,首先得益于全球化战略格局。小企业也可以有大格局,如隐形冠军都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市场。三是企业的工作格局。企业怎样看待资源,怎样制定分配机制,怎样处理环保、安全和效益的关系,怎样面对竞争者等,这些都是格局问题。四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格局。对待复杂问题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站在问题之上、问题之外看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把问题简单化。处理问题要拿得起,放得下,有取有舍、当断则断、抓主要矛盾,不要把问题长期化和僵持化,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纲举目张。面对困难要有平常心。一方面认真处理问题,一方面用发展解决问题,费过多精力在小问题上纠缠,不如腾出手来做些新业务,用新业务的成绩“以丰补欠”。做企业需要格局,格局越大,企业就越自信。现在中国企业正处在急需转型和自我超越的关键阶段,我建议大家在思考战略、目标、管理、发展时,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多地从格局出发展开思考。

企业的能力,不只是企业管理、市场开拓等应知应会的一般能力,更是卓越企业应有的特殊能力,要经过积累锻炼才能具备。一是捕抓力,企业要善于发现并把握机遇,保持敏锐嗅觉,持续跟踪学习。二是整合力,企业不应只有创造资源的能力,还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创新力,创新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持续创新的企业,再大也没有竞争力。四是承压力,做企业会不停地遇到难题,我们要耐受住各种困苦,不拼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要有逆势而上的定力。五是复原力,是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企业受到打击后的恢复和再生能力。纵观许多企业成长过程中,或有过风险,或走过麦城,但有的企业就一蹶不振轰然倒下了,有些企业却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着超强的复原力。要把风险和困难当作企业的成长过程,用我们的生命力和赋予企业的希望来渡过难关,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特质。

格局和能力决定企业的未来。企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迎来新的挑战。成功的企业总是把格局和能力建设考虑在先。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成为一流的跨国企业和百年老店,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能力。

——节选自2017年第10期《企业管理》杂志《企业的格局与能力》

开启从大到伟大的新征程

中国建材集团的成长紧扣时代脉搏。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紧抓历史机遇,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做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提升自身运行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开始从大到伟大的第二次长征。

我国著名学者刘俏在《从大到伟大》一书中讲到,中国大企业已有不少,但堪称伟大的企业还不多。从大到伟大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规模大,即具有足够的体量,对行业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力;二是效益好,即不断创造不俗业绩并保持行业领袖地位;三是可持续,能够经历市场变幻、风吹雨打,做到基业长青,积累长盛不衰的国际名声。从大到伟大,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企业要从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的要求,中国建材集团明确了“335”中长期发展战略。

第一个“3”是“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 500亿元、利润总额2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到2035年,实现营业收入翻一番、利润总额500亿元,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到205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万亿、利润总额上千亿,成为超世界一流、受世界尊敬的伟大企业。通过一代代中国建材人的不懈努力,把中国建材集团建成一家享誉世界的百年老店。

第二个“3”是重点把握三件大事:一是稳健中求进步。每个企业都想进步,但前提是稳健,要在把握风险和实现发展之间求得平衡。中国建材集团过去一路披荆斩棘,快速成长,今后不再追求“大”,而是把技术竞争力的“强”和经营业绩的“优”摆在更突出位置,保持稳健经营。二是发展中求质量。不能满足于造出产品,而要把产品做到最好,不能只求速度、规模,还要求质量、效益。三是变革中求创新。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基因工程、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求新求变,筑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努力实现赶超。

“5”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五大任务:一是做强主业。在业务方向上,要聚焦主业、做强主业、提高主业发展质量,按照归核化原则,主攻水泥、新材料、国际工程三个业务,加强利润平台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其他业务要逐渐砍掉。二是瘦身健体。在总体体量上,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调整优化业务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在企业个数已经压减20%的基础上,争取再压减20%左右,最终目标是压减到1 000家以内,确保提质增效。三是强化管理。在运行质量上,坚持不懈练好管理基本功,持续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四是创新转型。在发展动力上,把创新驱动放在战略之首,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真正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四化”转型。五是机制革命。在内部活力上,建立有效机制,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成为社会、股东、员工的共享平台,构建企业干部员工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正相关的关系,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节选自2017年10月10日在中国建材集团第四期中青班的讲课

培育更多隐形冠军

欧洲债务危机时,有着强大制造业的德国一枝独秀,成功度过危机。奇迹的根源是什么?德国制造的背后是什么?赫尔曼·西蒙写的《隐形冠军》一书为我们揭开谜底:德国工业强大的秘密在于大量的隐形冠军企业。隐形冠军有三个标准:在全球市场中排名前三,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并非众所周知。隐形冠军展示的小而美的生存优势耐人寻味,对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打造隐形冠军,对于中国制造崛起意义深远。“德国制造”在19世纪曾被认为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德国人卧薪尝胆,用了上百年时间一雪前耻,实现了质量和技术的腾飞。日本产品原来质量也很差。20世纪50年代,美国报纸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几个人正费力推一辆抛锚的丰田车,题目是“Made in Japan”。后来日本奋发图强,在世界制造业中独占鳌头。我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在全球经济下一轮发展中,我们要大力振兴实业,培育强大的制造业,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中主动作为,让中高端技术和产品享誉全球。

学习隐形冠军,对如何做企业很有启发。隐形冠军有两大支柱:专业化的技术和国际化的市场。隐形冠军企业强调专业主义,在窄而深而不是浅而宽的领域做到极致。这就好比运动员要有主攻项目,既拿百米冠军又拿马拉松冠军是很难的,如果同时设定两个目标,可能哪个冠军也得不到。但是,企业专注从事一个狭窄的业务,营业额势必不高,如何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呢?这就是依靠国际市场,即把某一样东西做得精细,在国际市场中占得更多份额。在做企业方面,美国人和德国人是有区别的。美国人的做法是大规模、快速度,利用上市融资,迅速占领市场。德国人则是慢工出细活,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做。我觉得两者都要学习,要把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培育隐形冠军,有几个要素很重要。一是文化。文化的重塑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基础。隐形冠军崇尚工匠精神,包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这些企业成功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事情做得好些,再好些。二是环境。隐形冠军的成长需要沃土,有宽松的环境、适宜的机制,才能激发活力和创造性。像中国巨石和北新建材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是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推动了产业发展。三是管理。隐形冠军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小企业要做专业务,拓展国际市场;大企业要瘦身健体,突出主业,分摊业务,形成若干个隐形冠军。中国建材集团引导所属企业聚焦核心业务,玻璃纤维、石膏板、装备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不少世界级单打冠军。四是选人。隐形冠军需要专业的人才与团队,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必须是心无旁骛、兢兢业业,对事业专注、对工作尽心的痴迷者。

《隐形冠军》一书共研究了全球2 734家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国有1 307家,而中国只有68家。中国制造业未来需要更多隐形冠军,如果我们有2 000个隐形冠军,在国际市场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如果有5 000~10 000个隐形冠军,中国将成为制造强国。

——节选自2017年3月在总裁读书会上的演讲 N69q3/X8UH/KKX48CenADyJzyoyGo3vJjlazLFYvYjqNAd0eeh6DEDqxYpYkJb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