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如饥似渴地霸占素材

在这本书里,石头已经多次提及模仿、建资料库、专题研究这类话题,想竭力说明占有素材对写材料的重要性,按说花的篇幅不少。但石头还是不放心,觉得没有把素材的重要性谈透,还是有点模模糊糊欲言又止的,索性再系统地谈谈,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1. 材料写不好,素材一定不够

素材收集到底有多重要,石头可以拿自己当例子。石头到办公室这些年,写材料的时间越长,动笔的时间就越晚。刚接触写材料的时候,接到任务了,让你一周之内完成某某稿件,石头一般是花个把小时找点资料,就打开word文档开始写;现在呢?写材料时间久了,接到任务了,让你一周内完成某某稿件,石头往往是找素材找了三四天才开始动笔。

假如出一个选择题,问,对写材料来说,哪个环节最重要,给你四个选项:A占有素材;B文字功底;C观点思路;D把握意图。有些人可能会犹豫不决,觉得这四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是作为写了七八年材料的我,必然一秒钟都不会迟疑地选择A,占有素材。

想当年,石头刚到写作班子,还不得要领,写的材料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是站位不够高,有时候是与实际结合不够紧,有时候是语言不够生动,有时候是文字不太严谨。这让石头很丧气,跟领导抱怨,写材料要求也太多了,我老是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是不是能力不行,根本就不适合这类工作啊?

领导笑了笑,安慰石头:“写不好材料的原因,一般不会是能力不够,写公文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更隐蔽,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占有素材太少。你一定要如饥似渴、厚颜无耻地去占有各类素材,占有的素材多了,你就知道妙处了。”

石头接着问领导:“经常听您和一些老笔头说素材,那到底啥叫素材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写作资料库里的那些东西吗?比如各种名人名言、文言古语、精辟论述、形象比喻、新鲜提法之类。”

领导继续点拨:“你说的这些当然都是素材,但我理解的素材范围还要广得多,可以说,只要是你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能够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写进材料中的,都算作素材。”

我瞪大眼睛:“那就是说,只要能为我们写材料提供参考的一切文字都算是素材了?”

“你的理解是对的”,领导点头认可,补充道:“你占有的素材多了,就会体会到,写材料时就像有人不断地给你砌台阶,轻轻松松就走上去了。”

材料写得多了,石头越发坚信领导的话,尽可能多地收集掌握素材真的是写好材料的基础环节,为什么呢?

李笑来有个钥匙与锁的理论:解决问题就好像是开一把锁,锁代表着问题,钥匙代表着解决方案。只要锁头确实是锁上的,那么钥匙就一定不在锁孔里。所以,想要找到钥匙,就不能只盯着那把锁,一定是要到别的地方去找,只盯着锁头一点用没有。由此得出,我们应该在问题以外的地方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盯着问题不放。

写公文的过程极好地印证了这条定律。当你写材料卡壳,遇到问题的时候,盯着屏幕冥思苦想一点用没有。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跳出你正在写的这个文档,到别的素材中去寻找答案,你拿来学习、参考的素材,就是那把在别处的钥匙。

比如,你在文字表达上遇到了问题,有个观点不知道怎么表达才精准得体,最好的办法是,去找找看别人是怎么表达的;你在对观点的支撑上遇到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去找找看有没有相关的例子、故事、数据;你在文字的生动性上遇到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去找找看有没有金句、诗词、排比。

可见,素材有时是公文大厦的图纸,启发我们的思路,成为模仿、改造的对象;有时是材料大厦的砖瓦,可以直接充实进去。一篇材料几乎所有的内容和环节,从思路到观点、到结构、到标题,到论证、到例证、到金句,都与你占有的素材有关联。

解决公文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别处的素材”这把钥匙的过程,而绝不止是死盯着文档无谓牺牲脑细胞的过程。

牛顿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石头觉得这句话放到写材料的语境里也毫不违和,站在素材的肩膀上,才看得更远,视野更宽阔,见识更卓越。

对于素材,我们为什么要有执念?这是因为石头相信:所有你想表达的观点、进行的论述,前人都有可能已经做过,而且做得要比你精彩,这些精彩的文字散落在网络中、书籍中、各种各样的素材中,所以只要我们找到这些素材,就能少走很多弯路,省下不少气力。

2. 素材的分类

再强调一遍:只要能为我们写材料提供参考的一切文字都算素材!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做如下分类。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素材可分为字、词、短语、句、段、篇。

从公文结构角度来看,素材可分为精彩的标题类素材、段首导入语类素材、新颖的框架类素材、启发深思的结尾类素材。

从公文文体的角度来看,素材可分为领导讲话类素材、工作汇报类素材、工作报告类素材、调研报告类素材、信息简报类素材、评论类素材,以及请示纪要等各种应用文类素材。

从来源角度来看,素材可分为上情、中情、下情、内情、外情类素材。

从内容角度来看,素材可分为大政方针类素材、理论知识类素材、数据做法类素材、故事案例类素材、问题不足类素材。

3. 素材收集应贯穿写作全程

素材如此广博,所以,就写材料上的时间分配来说,占有素材应该花最多时间。而且,收集素材不是一锤子买卖,砸完就跑,而是要坚持一个基本逻辑:对素材的收集应该贯穿整个材料写作的全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

如果一篇材料任务交过来,时限三天,怎么去做呢?记住“四轮收集法”。

第一轮素材收集

石头接到任务后,第一件事一般是先建一个空文件夹,比如,这次接到的任务是写单位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总结报告,那就先建一个名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总结报告”的文件夹。

先不要管什么思路、结构之类的,先把手头找到的所有相关的内容,包括通知、背景资料、前几年的总结,还有百度搜索党风廉政建设的结果、自己资料库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的素材,都拷贝到这个文件夹里面。这个过程可能会花费几个小时或者半天,这也是素材收集的第一波高峰。

这时,文件夹可能已经有了十几篇素材,根据已有的素材一一进行分析、提炼、总结,脑中对于今年党风廉政建设总结的框架、结构、主要观点、论述需要的支撑性素材会越来越清晰。

看完第一轮收集的素材,石头脑中已经基本明确,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总结报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关于夯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第二,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第三,关于强化监督检查。

第四,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可见,第一轮素材收集其实是个由散乱到聚焦、由别人到自己,在素材当中理路子的过程,即先广泛搜集、阅读与公文主题相关的素材(散),从中理出一些“核心点”(聚),掌握其大致规律、要点所在,继而形成自己的框架、思路和观点。

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你写一些特别熟悉的问题,或是特别简单的问题,根本无须收集素材,就可以直接出思路、出提纲的,那第一轮素材收集就可以笼统一点,精力主要放在找支撑素材上,即“关起门来想路子,走出门去找例子”。

第二轮素材收集

接下来,不要动笔,进行第二轮素材收集。

框架和思路明确后,根据已有框架和思路,对照手头掌握的素材,查漏补缺,继续收集材料。

第一部分,关于夯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我意识到,这一部分必然需要用到班子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班子成员自身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第二部分,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部分必然用到理论学习的情况,开展组织生活的情况,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抓干部工作的情况。

第三部分,关于强化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情况是少不了的。

第四部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出台了哪些规定办法,内控体系建设有什么推进,都需要涉及。

这样大致一看,缺的素材还不少。

第一部分,班子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班子成员自身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可以翻查常委会纪要,看有没有可以运用的素材。

第二部分,开展理论学习的情况,开展组织生活的情况,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抓干部工作的情况,都涉及部门工作,马上联系组织部、宣传部,请他们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工作素材,如有必要,还可以现场调研座谈。

第三部分,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的情况,马上联系纪委,请他们提供相关工作素材。

第四部分,出台了哪些规定办法,内控体系建设有什么推进,联系法规室、财务部门,请他们提供相关素材。

第二轮素材收集,其实是个由聚再到散的过程,也就是回过头来收集查找与“核心点”相关的素材(散)。这一轮素材收集齐全之后,基本上每一部分的支撑素材都很充裕了,内容大致上撑得起来了,可以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框架开始写作,填充框架,充实段落。

第三轮素材收集

接下来,一边动笔,一边同时进行第三轮素材收集,也就是边写边查边找。

经过前面的收集,每一部分的主体素材虽然心里有数了,但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一边写,一边继续补充素材。如果感觉哪个问题不好把握了,哪个提法不大明确了,哪个观点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了,哪些问题论述得还不够全面了,就是需要进一步查找、调用素材的时候了。

比如,正写到第二部分关于开展理论学习的情况,忽然发现宣传部给我提供的素材比较旧,年底好几次重要理论学习都没纳入进来,班子开展的中纪委十九届二次全会专题学习、召开的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等工作都是亮点,应当写进去。

这时就不能满足于前面收集的素材,打电话问也好,新闻网上搜也好,马上补充相关工作素材,把内容写得全面充实一些。

这样三轮撸下来,一般来说,文章就大致成形了,初稿基本堆出来了。

第四轮素材收集

素材的收集对石头来说还没结束,我还习惯接着来第四轮素材收集。

第四轮素材收集的主要任务,是从总体上把握、分析一下文章各个部分内容上、语言上、说理上是否还有不充实、不完善的地方,继而针对需完善的某个点,继续收集、增加素材,提质增亮。

党风廉政建设总结初稿形成了,一遍读下来,感觉文采上还有欠缺,反腐倡廉领域的行话不多,语言表达也不够生动。

马上上网搜,或从自己的资料库里找到“反腐倡廉金句100条”“从严治党金句50条”,从里面挑一句格言,如“源洁流清不难成素节,形端影直最易见丹忱”,加到文章里来论证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文章增色不少。

另外,数据好像还有点单薄,让人感觉细节不够丰富,马上打电话给纪委,请他们提供一些正风肃纪、查处案件的相关数据、案例,增加到文章里,材料一下子饱满多了。

可见,第四轮素材收集,就是特别针对文章的薄弱环节进行的。

有人曾用四个比喻来形容素材的重要性,石头觉得虽然略显冗长,但也在理:一是素材如粮草。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草充足,是打胜仗、奏凯歌的前提和关键。二是素材如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巧的妇人也做不出好饭。三是素材如建筑材料。写公文好比建房子,素材就是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缺乏充足的建筑材料,再好的设计师也建不好房子。四是素材如公文之母。没有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孕育,是不可能生下孩子的。总之,做好了素材积累的功夫,公文写作就事半功倍。

在石头心目中,好的材料员不像是在房间里掉书袋的哲人,而更像是一个在外奔波的记者,眼勤嘴勤手勤脚勤,不断寻访各种素材,揣在自己兜里,最后为己所用。

大家务必对收集素材这件事重视起来,坚持平时积累和专题研究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平时坚持党报日读,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资料库;另一方面,动笔的时候持续做专题研究,持续收集素材。 怀着一颗永不满足的心,尽己所能、如饥似渴地去寻找、霸占素材。 Mj1KL/eslkMD5bvzYVd5nw7loVIOS1erj7DDjaGOU7epg7lNU40FYxPVRfBXr5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