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企业知识的本质

谈及知识工程,我们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知识”。知识,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是一个既普通又神秘的概念。我们每天都在说“知识”这两个字,“知识”一词在各类历史文献和书籍中频繁使用,但真要给知识下定义的时候,却无从落笔。

知识的学术定义其实有很多,在中国文化中就有20多种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GB/T 23703.1—2009)也对知识做了定义:“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然而,当我们进行企业知识体系梳理及建设,用这些学术定义来应对“企业到底有哪些知识?”“哪些东西算知识?”等问题时,仍然难以作答。其实,学术上过于严谨的定义,往往给工程实践戴上枷锁。学术上关于“知识”定义如此之多,但实践中我们却很难按照这些定义开展知识工程工作。在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知识定义。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须先回到企业经营的本质,来寻找知识的本质。

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一定有三条线并行:一是“主营业务”,二是“业务管理”,三是“业务资源(知识)”,如图2-1所示。

图2-1 企业经营的三条主线

“主营业务”是企业生存的主线。对于研制型企业来说,主营业务就是产品和技术研制。当然可能还有生产型、试验型、论证规划型、咨询型等类型的企业,其主营业务各不相同。主营业务是一个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企业把原材料变成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因此,主营业务的目标是产品。当然此处所言“原材料”和“产品”是广义原材料(包括信息、数据、标准件等)和广义产品(包括技术、服务和报告等)。主营业务的本质是“满足客户需求”。

“业务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主营业务按照既定的时间、路线和质量达成既定的目标——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例如,需求管理保障的是满足用户需求;流程管理保障的是按照既定路线达成目标;质量管理保障的是业务过程和交付物的品质;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计划管理,保障的主要是时间与进度。没有管理,业务仍然可以进行,但会像踩着西瓜皮一般,走到哪里算哪里,这是企业主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管理虽然繁琐,业务一线的人员也多有诟病,但总是不可或缺。其实,管理并不复杂,其本质是让业务单位和业务人员“有诺必践,有行必果”“说话算话,说到做到”。有人把管理说成“管理就是管人”“管理就是管钱”“管理就是管资源”等,都是有失偏颇的。这些说法看似把管理简单化,但其实并没有说到管理的核心,反而使其复杂化了。

“业务资源(知识)”的目的是保障主营业务具有可行性和高效率。主营业务开展过程中,当然可以白手起家,从零做起,试错前行。但业务人员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参考物,让工作一次做对,至少可以提高效率。这些参考物在企业称为“资源”,究其本质,这些资源虽然是参考物,其实起着知识的作用。这种特征在科技型企业尤为明显。一位企业领导说:“(企业的年轻工程师)有样子的活会干,没样子的活不会干。”这里所谓的“样子”,其实就是参考物。因此,在企业中,知识的本质是“参考资源”。当然,这种资源不是朴素的资源,而是经过整理加工增值之后,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源。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知识就是“增值的科技资源”,知识工程的一项重要过程就是科技资源的增值过程。

科技资源的定义是:科研活动所资利用的一切有形物质和无形要素。其按照广义分类可以分为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组织资源五类。按狭义分类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划分方法。结合通用的科技资源划分法和中国企业的实际,我们将工业企业的科技资源归纳为9类,如表2-1所示。

任何企业一经创建,总是会源源不断建设和产生资源,这些资源的自然利用是企业应用知识的最初级形式。如果我们对资源进行改造加工,提升其显性化、共享化、智能化程度,则可使资源更接近业务,就更具有知识特征。因此,知识是被增值加工后的资源。知识与资源的关系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对特定层次而言,高层次的对象是知识,低层次的对象就是资源。因此,知识工程建设和资源建设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凡是在产品研制中有用的资源,都应该纳入知识工程的建设范围。

表2-1 工业企业科技资源分类 7S6lFZjrb7EiOOzMjMd0oGVn43zrB+beLudhfdq0mDxbr4Jha4kBbJBW0SMs/lh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