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等生的问题

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一般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在学校也会备受老师的关注,有问题老师会经常找家长沟通。然而班里还有一部分中等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分守己、默默无闻,却常被老师和家长忽略。他们属于“听话”的一族,但思想不稳定,缺乏竞争意识,敏感偏激,自我调控能力差。他们是被遗忘的群体,却渴望被关注,被理解。

中等生在一个班里占绝大多数,是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的重要力量。当这部分孩子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及时肯定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再上进,不再表现,甚至放任自我,最终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以及人格魅力都产生了怀疑。

在抓两头(尖子生和差生)的现行学校教育理念中,中等生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群体。老师的忽略,家长的不管,使这些孩子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弃儿”,由此,给他们带来多种问题:厌学、早恋、自卑、抑郁、自闭、偏激……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如下几种。

(1)自我压抑。这部分中等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出来,但都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以及对爱的强烈渴望。相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的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平平,其他各方面也表现得普普通通。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无力感。他们不善于交际,很少向同学请教,也极少向老师提问或主动和老师沟通。当学习与生活不能达到父母以及老师的期望时,他们就容易胡思乱想,对学习感到迷茫并产生失落感,自尊心受到挫伤,上进心逐渐被消磨。他们渴望倾诉,渴望被理解,甚至不断地幻想有人来解救他们。

(2)个性偏激。个别中等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不甘落后,敏感偏激,情绪波动大,控制力较差,容易产生情感冲动。因为自尊心作怪,他们在班级里多保持沉默,但却高度关注班里的动态,当外界某些现象触动他们敏感的心灵时,他们会产生较强而又无法控制的情感反应。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往往会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当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时,就会表现出不耐烦、暴躁等过激行为。

(3)自闭自卑。据我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少中等生因为被漠视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闭心理,具体表现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得紧紧的,既不愿意和老师接近,也不愿和父母交流,只喜欢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默默地生活和学习;二是自卑心理,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中等水平”,使他们较少享受到老师的鼓励、赞扬和呵护。这使他们感觉自己在班级中无足轻重,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他们的自卑也常被老师和家长忽视。

(4)“随大流”现象。这类学生存在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觉得“争上游太辛苦,落下游挨批评,中游最舒服”。他们为求得更多的“盟友”并获得“安全感”,便尽量使自己的言行和多数同学保持一致;或受社会环境、家庭的影响,对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不正确的看法,认为“人怕出名猪怕壮”,各方面不能“冒尖”,但落后了也不甘心,因而置身中间最为妥当。

案例

初一下学期,小明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小明也跟随父母从山东一个县城转学到了长春的一所初中。小明聪明伶俐,眼睛大大的,长得很讨人喜欢。他在山东就读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小明的爸爸妈妈认为这个成绩还可以,男孩子有潜力,以后自己会跟上的。所以,除了托人让小明进了一所重点中学外,平时对小明也没多加注意。

后来,老师渐渐发现,小明的性格有些孤僻,和同学也不太合群,有时一天也不说一句话。他在课堂上从来不举手发言,而且眼神呆呆的,有时出神地盯着老师看,但老师问他问题,他又答不上来。再后来,小明越来越自暴自弃,学习成绩渐渐下滑,在及格线上下徘徊,还经常违纪,逃课。

一次期末考试,小明又逃学了,班主任找到家长,向他们讲述了小明在校的情况。为了让儿子进重点中学,夫妻俩险些花光了转业费,小明的爸爸妈妈既气愤、吃惊,又觉得无助,但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双腿到处找儿子,终于在一位同学那儿找到了他。后经了解,原来小明由于普通话讲得不好,一口山东地方口音,平时只要一开口,其他同学就会嬉笑着模仿,而且还给他起了个“山东棒子”的绰号,这使他非常郁闷,由此学习成绩下降并开始厌学。

听了孩子的话,夫妻俩早先的气愤被怜惜所代替,妈妈拿出手帕,帮小明把眼泪擦干,一边安慰他,一边严肃地告诉他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擅自逃学。于是,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答应找那些给小明起绰号的同学谈话,帮助他们建立友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 帮助中等生确立奋斗目标

目标是人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对未来的一种指向。一个人一旦确定了恰当的奋斗目标,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极大的热情,就会促使自己甩掉一切包袱,克服内外困难,不遗余力地去达到这个目标。

中等生往往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所取得的成绩,习惯于原地踏步,认为“既飞不高,又跌不着”最安全自在,无意有什么新的追求,不会积极主动地提出奋斗的目标,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培养。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在全面了解中等生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加强与中等生的信息交流,促使他们发愤努力,不断进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 要对中等生因材施教

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教育者能够找准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就会使学生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纠正“随大流”的学生,开导自我压抑的学生,引导偏激的学生,挖掘他们各自的内在优势,促使他们进步。

对于“随大流”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社会现实,纠正他们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让他们有危机感,让他们在学习上能有所上进;对于自我压抑型的学生,要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耐心地给予开导,增强其心理抗挫能力,使其甩掉精神包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对于偏激型学生,我们要从调整心态着手,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3. 家长要给予中等生更多信心

女儿范姜国一(依依)初三时,曾学习跆拳道。因为晚上下课晚,我经常去接孩子,有时去早了,就在教室外等一会儿。时间久了,就认识了班里一位小女孩的家长。听说我是做教育研究工作的,这位家长仿佛找到了救星。她向我诉说了教育孩子的种种困惑,并恳求我一定给予帮助。尽管我很忙,但考虑到是女儿的跆拳道同学,我最终答应了下来。

第一次见面,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我总是力求和她平等相处,不用“专家”这个字眼来“压”她,并诱导她说出学习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天资聪颖,但学习并不优秀,属于典型的中等生,对学习没有什么信心。

她的学习成绩处于班里的中间位置,因为习惯了这个位置,所以自己觉得表现不出色也是应该的。我觉得首要问题是树立她的自信心,提高她的自我成就感,不仅仅在学习上,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也要注意这些问题。据女儿介绍,这个女孩学跆拳道比其他同学快。于是,我告诉这个孩子:“你看你学跆拳道这么快,说明你很聪明。如果付出努力,在学习上也一定会有效果的。”而后,我告诉孩子的妈妈,以后一定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后来,孩子的成绩果然提高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只是我们没找到合适的工具开采而已。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出类拔萃。在我看来,很多所谓“中等”的孩子潜力是非常大的。但为什么不突出呢,很大一方面原因是自我感知差,对自己信心不足。

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成人的积极暗示和指引,低年级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对家长、老师怀着崇拜的心理,迫切地希望得到关心,即便是一个小手势、一眼注视,都可能在孩子心里引起巨大的反应。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多鼓励孩子,多信任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学习上信心倍增。

4. 老师要将爱的阳光洒向中等生

拥有老师的爱,这是每一个孩子的渴望。可是事实上,学校老师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上,表现平常的中等生在无意中被冷落了,这使中等生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孩子,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实在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一些教师工作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要预防和解决中等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就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教育对象和关心每个学生的教育思想,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同样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要在思想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有时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鼓励、一声问候,都会给自感被忽视的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由此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把自己的爱慷慨地分给中等生,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j+hqWkAF/iPM5lNJVt96p8eZ+TGQW4FuxT7+LPl55t0l3yVqt2bG4z6bYXjlzO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