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等生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人类的交往离不开活动。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满足着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发展着自身,社会也在人类的活动中前进。每个人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班级的集体活动也是如此,它对同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心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等生除了前面说的同学关系融洽,还普遍具有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良好习惯。因为集体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虽然在学习方面不占优势,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长,而这些恰恰是一些学习好的孩子所不具备的,这样在集体活动中他们就能赢得自信。再加上打破了以分数划分的等级界限,在活动中这些中等生可能就成了引人注目的“优等生”。比如,体育好的、擅长表演的或表达能力强的中等生,都可在活动中一展风采。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学生若只会读书,纵然考了高分,但没有爱好、特长,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那他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 让集体活动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些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玩耍,而玩耍可以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快乐。所以,集体活动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既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还能提升自身的能力。比如参加“扔球游戏”的活动,大家围成圆圈,扔球,球落在哪个人身上,就由这个人讲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愿为别人做的事情。这样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们互相更加了解,加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同时,孩子也锻炼了勇气,增添了自信。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让孩子快速成长。喜欢游戏、玩耍、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天真,可塑性强,开展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耗费的时间不多却可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集体活动就像是催化剂,让孩子们活泼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摆脱学习压力,享受快乐,享受蓝天阳光,焕发出新的活力。

2. 让集体活动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

集体活动既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集体中体验到愉快、幸福的生活,体验乐观、健康的情感。

由于中等生平时感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往往会形成较为孤僻的性格,“同病相怜”的心理使得他们很容易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情感为纽带,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群体。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群体的事情,不能把群体意识和班级荣誉联系起来。他们一般将个人的事情做得很好,如自我责任感较强、不给班级扣分等,但他们也认为只要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至于为班级争光则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而集体活动给了中等生这样的机会,他们可以和“优等生”“差生”融入一个共同的集体,发挥个人应有的作用,由此增加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鼓舞中等生的士气,提高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同学间的良好友谊。

3. 让集体活动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有些中等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与他人交往,在学校里总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一个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当他长大尤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由于缺乏周围人群的喜欢和认可,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导致自卑、孤独甚至自闭,严重扭曲孩子的人格,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对人才素质的研究,待人处世的态度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

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核心。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必定要与他人发生交往,形成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帮助人走向成功。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中等生常常由于周围环境的封闭,缺少兄弟姐妹和小伙伴,得不到同龄伙伴的友情和亲密的邻里互助机会,而变得孤独、忧郁不安、不善交往。

为了使孩子远离孤独,提高交际能力,家长要让孩子融入集体中,让孩子能主动与别人交往沟通。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激发他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让他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积累交往经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提高交际能力。 EYGt7yWN/H4Sc2IaU+Apwmo6gMKKAUlZ7qDHHYbwlsuQGJG1xP9XcDwx3r2Mg5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