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的家长,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对大多数“中等生”来说,家长对他们很放心,因为他们通常不声不响,不会给家里惹事,在学习上也没有大起大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保持这种局面久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家长忽略了“中等生”的情感需求。

当然,同样是“中等生”,在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忽略”时,每个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孩子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有的孩子更习惯于不受别人的注意,暗暗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着,他们依然愉快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在默默无闻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对家长和老师说的每一句评语、每一个眼神都特别敏感,他们极易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他们的情感需求丰富,需要有归属感,渴望被重视、被关爱。

案例

在班级学习处于中等的初二学生小杰,半年前离开爷爷奶奶,转学来到爸爸妈妈家附近的一所学校。在新的学校里,周围都是陌生的同学,小杰感到很孤单。小杰试着同新班级上的同学打招呼,但由于时间短,还没有建立起朋友圈,看着其他同学放学后结伴而行,他很是羡慕。

小杰的爸爸妈妈开了一家不大的工厂,生意不错,平时也很忙。因为小杰的成绩一直位居中等,爸爸妈妈觉得他将来也考不上什么好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后在自己家里的工厂工作。所以,对小杰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认为只要不学坏就行,就连学校的家长会都不去参加。小杰每天放学后就是写作业,看电视,上网,反正是自己打发时间。

由于空虚、无聊,小杰在微信上结识了一个16岁的女孩,几天后他们还见了面。这个女孩给了小杰在爸爸妈妈和同学那里得不到的情感和精神满足,这使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小杰因此每天精神恍惚,满脑子都是同这个女孩见面、开心玩的事,上课经常走神,作业也没心做,致使学习成绩迅速下滑。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 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有价值

人人都需要归属感,也就是让人感到被关注、被接受,被无条件给予爱的感觉。置身于有归属感的人际关系中,会让人感到安全。就中等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老师和同学的接纳,而且需要来自家长的关爱与温暖。获得归属感,才能有自我价值感。

价值感让人感到自己有价值,对自己有良好的评价。但是,在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大环境下,孩子常常会认为“我必须达到某种标准,才能有好的自我感觉”或“除非我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否则我就不好”。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努力标准,帮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优点或长处。

渴望被重视、被关爱是每个孩子的本性。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吸引老师和父母的关注,优等生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后进生靠的可能是别出心裁的调皮、捣乱。那么中等生呢?对这个普通的“特殊群体”,家长和教师稍微给予一点关注,都会给他们注入无限的动力,他们渴望着家长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肯定的眼神接触,一个赞赏的手势……

2. 找时间多陪陪孩子

很多中等生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向优等生看齐,就许以物质诱惑,考好了就大大奖赏。他们不断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精神、情感上的给予。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被关注和关爱。可是我们的一些家长,却经常忽略这一点。

有一对夫妻平时也关注孩子的学习,他们给了孩子充足的物质生活,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物质需求可谓有求必应。可孩子需要的精神需求,却被他们丢到“爪哇国”去了。夫妇俩经常不在家,除了忙着做点小生意,空余时间就是上麻将馆打麻将,但在家里从不打麻将,因为怕在家玩影响孩子学习。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无法排遣孤独,就只有玩手机游戏或是看电视。

家长无论多忙都应该陪陪孩子,和他们一起学习,游戏,聊天。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亲情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取代的。在孩子心中,父母才是最可亲近的人。所以,家长要多陪陪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愁。

3. 给孩子必要的心灵呵护

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言观色,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但他们大多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缺乏与人竞争的勇气和毅力,还缺乏在集体生活中唱“主角”的机会。他们还往往形成了目标观念差、控制能力弱、从众意识强等消极心理。家长要疏导和转变中等生这种消极的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爱”去呵护孩子的心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用爱帮助他们扬起激情的风帆。

孩子虽小,但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细心呵护孩子的心灵,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越是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能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儿童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是独特的。父母要用心地去关注、去深入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你会发现,孩子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渴望被爱,渴望获得尊重、理解、信任,更渴望得到赏识和认可。父母要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且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的每份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作为家长及孩子身边的成年人,每一句激励性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倍增。同理,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关注的不应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 H7/DFDRmX1bT3XVfsjhF2J8fv6SCtBgqLJGux43aRuBnK1h4CPD++1exlMOrSl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