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教子是一门大学问。近年来,关于“小神童”“小天才”的报道屡见报端,引起了很多做父母的关注。一些人不禁感慨: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是“天才”?

现在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是普遍现象。他们期望孩子有天赋、聪明、学习好,什么都比别人强。自己没有进名牌大学,却希望孩子将来毕业于清华、北大,他们送孩子去学奥数、学作文、学英语,并施加压力,让孩子不落后于别人家孩子。他们总是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所以拼命地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恨不得让孩子一下子学会所有的知识。然而,大多数家长是会失望的,因为他们的孩子既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是通往天才之路的“优等生”,而是学习一般、普普通通的孩子。

案例

数学单元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刚上初一的婷婷一脸喜悦地回到家里,她一踏进房门就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昨天我们班数学单元考试,今天试卷就发下来了,您猜我考了多少分?”

“猜不出来,你到底考了多少分?”妈妈问。“82分,比上次单元考试的成绩高出10分呢。”婷婷有几分得意地说。

“哦,你知道邻居家的杨扬考了多少分吗?”妈妈又问。“大概是90分吧。”婷婷满脸不高兴地回答。

母亲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孩子脸色的变化,接着说道:“怎么又比她考得差呢?排名还在中等吧,老在中游晃怎么行,你还得努力追上人家才行啊!”

“您凭什么说我没有努力呢?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师都表扬我进步了,而您总是不满意,永远不满意!”婷婷生气了,她提高嗓门冲着妈妈大声喊起来。

“你怎么这样不懂事,我这样说也是为了你好。你看人家杨扬,每次都考得那么好,哪像你总是考不出高分,也不知道争气。”妈妈喋喋不休地说。

“我怎么不争气啦?您嫌我丢你的脸是不是?人家杨扬好,那就让她做女儿好啦,省得总是唠叨。”婷婷怒气冲冲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砰”一声把门关上了。“就知道分数、分数,您关心过我吗?知道我内心的感受吗?我都烦死啦!”

就这样,母女间的一场隔门争吵又开始了……

东子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1. 尊重孩子,不要虚荣攀比

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是很多中国家长共同的“爱好”。

家长期望值过高,过度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拿孩子同别的孩子进行攀比,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己的虚荣心。所以,建议家长们尊重孩子,与之多沟通。过度关注分数,常常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甚至厌学。虚荣的攀比会毁掉孩子的自信,甚至葬送他的前程。

不要总把孩子比来比去,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孩子也应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自然存在的。如果经常轻视,当众贬低或指责孩子,会使其产生自卑、缺乏信心、胆小、畏缩等心理问题。

再说,为什么总拿自己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比呢?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和那些学习成绩不如自己孩子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不也很不错嘛。再说,自己孩子还有其他优点是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呢。所以,相互比较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客观,要让孩子看到希望,而不是毁掉孩子。

作为家长要学会乐观地看待事物,摇头叹息并不能激励孩子。然而,乐观的态度加上合乎实际的目标,却能产生一种美妙的组合,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激励和引导你的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是家长应该努力的方向。孩子喜欢那种不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的家长。在具有乐观心态的家长的带领下,孩子才会努力拼搏,天天向上。

2. 期望值过高会使孩子产生压力

“我觉得自己没有用,很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一看见书就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这是一个“中等生”的无奈心声。

研究表明,若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这种提高成绩的方法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开始时能超过其他孩子,但当其他孩子也开始学习时,优势就会消失。即使是短期内在某一方面较有成就,但是,他们的思维、逻辑、推理也会落后于其他孩子,因为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习没有激情,所以长期内效果不会很好。

(2)这类孩子因受大人支配太多,指责太多,所以自我激励感很弱,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压抑,好奇心也受到阻碍,很难发现自我价值。他们因早期受到的压力太大,承受了较多的挫折,因此自信心与自觉性也受到打击。这种孩子只是父母的影子。他们认为,父母要自己做的事是重要的,而自己要做的事是不重要的。

(3)这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太重,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没有普通孩子那样的欢乐。由此,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及心理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将来做人上人。结果,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严重的还影响身心健康。“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这本无可厚非,但也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不能过分苛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教育孩子不一定是把他培养成明星、大款或高官才算成功,关键是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作为父母,应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照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千万不要硬性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还要注意给孩子减轻过重的精神压力。

3. 要用平常心去培养孩子

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家长要降低期望值,给孩子减压,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制订合适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一个班有50个孩子,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位居第30名,你帮助孩子制订的目标如果是下次考试位居第25名或第20名就相对合理,就是说让孩子“蹿一蹿”或“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而如果你非得要求孩子考进前10名或前5名,那就是期望过高,让孩子感到即使怎么努力也无法完成这个目标,为此可能放弃努力,最后连第30名也保不住了。

同时,家长也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孩子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技巧,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针对出现的问题,要给孩子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循循善诱,促使他爱学、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引导孩子不但要学会求知,更要学会做人。

我有一个当医生的朋友,她儿子在校学习时,就是一个典型的“中等生”,从小学到中学从未考进过前10名,当然也没有落到过后10名里。但是这孩子自小喜欢摆弄电脑,朋友和我的教育理念一样,让孩子尽情地去玩耍。虽然让孩子玩,不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也希望孩子能考个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可中考成绩下来,朋友傻了眼——儿子上高中无望。于是,经过和孩子研究后,最终根据成绩和兴趣,为他选了一所中专的计算机专业。

现在,朋友的儿子已经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网络管理员,月薪近万。这个孩子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压力越大,越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相反,如果我们能以平常心去培养自己的孩子,那反而容易将孩子培养成才。 ZGjelEkrCQ9dwzihokfn/nuQfwkPBiBHa41YzvR0401k8nYknDRumbegOv2owO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