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于考试,好坏都无所谓

教育要面向大众,面向全体学生。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的教育中,做起来却很难很难。

在学校里,教师们往往忽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有的中等生由于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没有确立比较明确的志向,学习上缺乏强大的动力,使潜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他们安于现状,缺乏刻苦攻读的意志和毅力,认为争上游太苦太累,而且不一定有前途等。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得过且过的态度,甚至对学生们都非常重视的考试,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案例1

小学五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张雪的成绩退步非常大,语文只得了55分。一天放学后,班主任老师想和她谈一谈。可是,还没等老师说话,快言快语的张雪先开口了:“老师,以前我喜欢您,现在有点不喜欢了,因为在您的眼里只有好学生和差学生,您越来越不注意像我一样的中等学生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认真学习,不给您添麻烦,然而还是被您遗忘了。我们的成绩不好也不坏,不会让班级的状况大起大落,您不指望我们出人头地,当然,也不用担心我们搅乱班级,有时好几天您都不跟我们中等生讲一句话,这是不公平的。您知道吗?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得到您的肯定和帮助。我嫉妒那些被您关注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可是我怎么努力,您就是不注意我,我学习还有什么意思呢?”

听完张雪的话,老师很震惊,连忙对她说:“对不起,是老师不好,以后一定注意。”张雪走后,班主任陷入了沉思:是呀!在工作中,很多老师把目光放在尖子生身上,是想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因为他们能给班级争荣誉,使老师的心理得到满足;而关注后进生,是因为他们很顽皮,严格要求后进生,是因为害怕由于他们的不努力,会给班集体带来负面作用。然而,对待中等生,老师总觉得可以很放心,却忽略了他们渴望关爱的需求,他们总是这样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今天,是张雪给自己上了一课呀!

案例2

一位初中生的网上日记写道:

我是如此不起眼。同学们议论起我时,总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初三上半年的冬天,教室里的空气很沉闷。我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这位置在老师的视野之外,最适合我这个中等生了。而我的同桌和前位却是班里的优等生。那时每次考试结束后,老师都会做总结,抽空让一些同学去他办公室里谈话,进步的给些鼓励,退步的鞭策一下。那些同学的成绩基本都在班级十名之内,我虽然远在这个范围之外,却也渴望哪一天能被叫去,即使是说几句批评的话。

有一次,同桌从老师办公室里回来,笑着对前位说:“这老头儿太苛刻了,要求我下次进入年级前八名!”语气里除了不屑,更多的是得意。那是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和目标,直接而明确。但在我这里,只有尴尬和无助。当时默默地想,老师若要求我进入班级前十名,我一定会拼命努力。一天下午,老师径直向我走来,我能感觉到手心里渗出的汗。他走近后一脸亲切地对我说,“你的同桌怎么还没来啊?来时你让他去我办公室吧。”

马上要中考了,一次自习课上老师说:“班里能考上重点高中的也就十几个,剩下的都是在陪读。”听了这句话,我很伤心,也很迷茫。既然我们这些中等生没有前途,那我们还参加中考干什么?

东子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1.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作为老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人有十指,指指不齐。学生不可能个个都是优等生,一个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是中等生。这些学生在老师眼里无关紧要,平时家长的批评和期望也比较多,但他们的自尊心又特别强,很敏感,比他人更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在教育孩子时,希望家长和老师带着关心,而不是漠视。孩子与我们有着同等的人格,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他们一视同仁。老师也不要因学生成绩好或是在班上担任干部而优待某个同学,这样可以减少那些中等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不会有被“剔除出局”的感觉。

不要对优秀学生过于宠爱,也不要忽视中等生,其实中等生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所谓“抓两头,促中间”,其实是不公平的,容易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置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尽管学生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公平地对待他们,都渴望有成功的机会。

因此,老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处事公平,不要有偏见。②提问要公平,不要老是叫自己熟悉的、成绩好的或所谓的得意门生回答问题。③参与的机会要平等。老师要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形式,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④成功的机会要平等。老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要给予中等生更多关注

我们的老师平时对优等生与差生有比较鲜明的喜恶,而对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有的老师教学几年甚至叫不出班上某些学生的姓名,形成了“中等生是被遗忘的一族”这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在班上是非常不起眼的,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更得不到老师的关爱,有时甚至认为自己在班上可有可无。因此,有时候,他们其实是在钻老师忽略他们的空子,对自己放松要求,把自己的起点定得非常低。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及时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关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眼神,让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有他们,他们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为了自己今后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获得老师的重视,他们会想办法学好这一科的。

课堂教学中,让中等生偶尔当当老师的小助手,可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迫使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比如,数学课上,让他们帮着老师完成例题中的一部分,或者帮着老师复述一下基本概念,帮着老师板书一些重要的定理等。让中等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在班上的“地位”,改变他们在同学当中的形象。随着中等生在班上地位的提升,这种归属感和存在感会使他们因感激老师而改变对学习的看法,从而爱上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慢慢提高了。

3. 教会孩子考试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有一些中等生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一点儿也不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反正也没人关注自己,考好考坏是无所谓的。持这种心态的同学,在考试复习阶段特别轻松。其他同学在复习课上都非常认真,他们却感到有些无聊,根本不想好好听老师讲课;老师布置的复习任务,他们也不想完成,他们根本没有把考试放在心上,考试成绩的好坏他们根本不计较。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考试不紧张的心理是健康的,那是心理素质好。但这些同学应该认识到,过分不把考试当作一回事的话,那就不是心理素质好的表现了,而是不求上进。对考试一点都不在乎,是学习上“心死”的表现。

虽然我们现在提倡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考试成绩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漠视考试成绩,那学习就没有了动力,追求学习上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中等生们还是得学会对考试“有所谓”。

我们的孩子要伴随着考试长大,对考试我们既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懈,引用一句战争中的话,那就是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带着这样的心理,中等生就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渐渐地,他们也一定会从“中等”走向“优等”。 rOkz+UP1flNBXLjujIWfxD3J/ATcANGincDg1VIz0YfdZKN5zuPeqCKszIQQf9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