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代长城经过上千年时间,大多数已经损毁消失。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500多年前的明朝留下的,那时也将长城称为“边墙”。

现存的明朝长城东起辽宁丹东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明朝把长城沿线划分成九大军区,叫作“九边重镇”,用来防御游牧民族“瓦剌”(wǎ là)“鞑靼”(dá dá)和“女真”。

历代长城大多是就地取材,用夯土和石头修建的。明朝中期以前的长城仅用一道墙串联起许多实心的墩台,无论大雨还是暴晒,士兵都难以躲避。

明朝中期出现了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他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率领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打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海盗和倭寇。

后来戚继光被调到北方练兵和守卫长城。他设计并推广了“空心敌楼”。

空心敌楼是按照各地不同的地形、敌情和具体用途等实际情况,由不同的守卫部队因地制宜建造的,因而形式也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到了明朝中期,随着烧砖技术的发展,许多重要地段的城墙都开始用砖来建造了。为了明确建造者的责任,不少长城砖上都刻有建造时间和施工队伍的名字。

明朝时,长城上的士兵除了使用大刀、长矛、弓箭之类的传统武器之外,还有大型的火炮“红衣大炮”和小型的火炮“佛郎机”“虎蹲炮”,这些火药武器的出现使长城的防御能力更加强大。 guTACu76NZ0U3++Nl6jQmK1THntF/Iv36IYd9S+WwLHgSPp4GHqDVenMrW00aY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