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文能力的养成,最主要的方法是阅读,大量地阅读,充满兴趣地阅读。作家们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无一例外会提到少年时的课外阅读,而很少提到语文课的影响。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语文课上将一篇篇生动的课文,变成一条条必须记诵的知识,教学生像个专家一样“分析”课文,作品中所固有的模糊性,语文生活中的个性、感性,都被确定的答案所代替,语文的内容在许多地方变得味同嚼蜡。

所幸,语文教育专家和老师们也都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提倡“整本书阅读”。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安排了“整本书阅读”的单元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给学生开出阅读书目。它隐含的意思是课文教学不能代替书籍的阅读;个人完整的阅读体验,而非课堂上整齐划一的引导,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寥寥几个单元的“整本书”,难免也会在教材编写者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成为知识的碎片。所以,我们还是不能放弃课外阅读,要尽可能多地自主阅读,才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不二法门。

当今的中小学生,课外时间有限,阅读应更多地集中在名作名著上,这才有效率。但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在于它思想深邃、文化内涵丰富、表达技巧高超,也就是说,它总是包含着某种复杂性。因此,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有人来推荐书目,还需要有人做个大致的引导,甚至是适当的改编,不然,复杂性会挫伤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我是赞成专门为中小学生出版一些名著,适当删改,指点下背景,做点链接,增加点趣味,都是有益的。现在这类出版物很多,加工形式多样,编著水准的高低取决于如何“指导”以及对“指导”的度的把握。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正因为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这才有本书的尝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也被指定为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书中所蕴含的历史意识、道义思想、政治和人生智慧,十分典型、突出,此外,跌宕起伏的情节,戏剧性的人物命运,极富韵味的语言,对学生有着很大吸引力。可以说,《三国演义》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叙事文学最好的入门读物。其实,在小学阶段就读过《三国演义》的大有人在。书店中有不少《三国演义》的儿童白话译本,但是节选、注音版的居多,配图大多不够精彩,改写或演绎的度也难以令人满意,这一状况,引起了本丛书几位编者的兴趣,她们都是儿童文学出版的专业人员,素有研究,也有培育孩子的激情和责任,便直接动手尝试,期望在不太损伤原著韵味的前提下,改编为适宜6~12岁儿童阅读的版本。

本丛书展现完整的《三国演义》故事,共五册,分别是群雄逐鹿、曹操称雄、孙刘联盟、三分天下、三国归晋。编者对繁复场面描写,如战争过程等,做了简化处理;淡化了原著“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不至于与当代主流历史观差异太大。改写语言轻松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每个故事后配上知识链接和成语、歇后语归纳。整套书共总结成语 100 多个,知识链接分为探究问题、历史趣读、三国游戏等。既有探究性思考,又有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知识的补充,期望小读者在收获阅读快乐的同时,也能收获知识,培养文学兴趣。编者还给每节故事配了稚拙可爱的手绘插图,插图作者王祖民是著名的插画家,作品曾入围博洛尼亚插画展。此外,随书附赠人物卡和趣味棋盘,动手又动脑,让历史故事和知识生动起来。棋盘既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也可以和家长对阵,增进亲子感情。为了激发6~12岁儿童的阅读兴趣,编者可谓费尽心思。

本丛书主编期望,在小学阶段孩子就能有接触名著的体验,而不限定于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一点非常有意义,值得尝试。我觉得参编者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希望这一观点也能得到小读者的认同。

过常宝
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dOFq0YnaXsMHTpA8U78LrvGlhb5vNRvfn5Ytxnuh5QUfGn6NeWw7vqyGbUHRx1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