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朋友问我借钱,到底要不要借?

大部分理财教科书只会讲我们缺钱时如何问别人借钱,房贷、车贷、信用卡、股权质押、P2P(互联网借贷平台)、典当……但很少有理财教科书会写“亲友问我借钱时,我到底该不该借”这个问题。所以以下观点,完全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借急不借穷

别人问我们借钱,首先要区分对方借钱的目的。

俗话和谚语往往暗藏着最朴实的生活智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识”。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我们判断是否借钱时最重要的原则。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老好人”陈俊生三天两头接济小姨子罗子群一家,因为罗子群嫁了一个不争气的老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日子总过得紧巴巴的。这就是最糟糕的借钱模式。

第一,这笔钱借出去就相当于打水漂,会对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造成无法弥补的刚性伤害。

第二,排除疾病、残疾、染上恶习、政治迫害等特殊情况,普通人贫穷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懒惰,二是无知。

小地方的生存压力小,贫穷大多是懒惰造成的(往往还加上无知)。大城市生存压力大,贫穷大多是由于无知。把钱借给懒惰的人,只会让他越来越懒,不思进取;把钱借给无知的人,也只会让他安于无知愚昧的现状,不思进取。所以借钱给穷亲戚非但不能真正改变他未来的生存状态,反而会让他形成路径依赖,一缺钱就向你借,把你当财神爷,最后他的生存能力会越来越差,人生彻底走向失败。你一次又一次接济他,表面上看是帮了他,实际上反而害了他。

第三,能开口问我们借钱的,一般就两种人,一是有血脉联系的亲戚,二是没有血缘的同学、邻居、同事和朋友等。

这两类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交往中的核心关系,人是社会性动物,没人希望和亲友因为借钱问题撕破脸皮,甚至恶语相向,闹上法庭甚至拳脚相加,最后老死不相往来,做人做到这份儿上就太失败了。如果你一时心软,穷亲友第一次向你借钱时你借了,过一段时间他们还会找出其他理由第二次、第三次向你借钱。这就像男人第一次出轨被你发现后轻易就原谅了他,很大概率他还会第二次出轨。那到时你怎么办呢?

因为对方没有自力更生挣钱改善生活的能力,所以如果你家里的财务状况在持续改善中,他就会觉得再向你借钱也是理直气壮的。如果之前借了现在却不肯借,他就会怪你没良心,你反倒成了恶人,结果可能导致你们两人甚至两个家庭的关系都闹僵了。

“亲”优于“友”

要特别注意的是,“亲”和“友”还不一样。

朋友和我们之间大多是点对点的线性关系,就算有同学群、同事群之间的网状关系,往往也比较松散。但亲戚不一样,一般都是复杂的网状关系。身处复杂的亲缘关系网络中,很多人往往碍于情面,只能借钱。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亲属关系,是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借贷。一旦你的兄弟姐妹结婚后,法律上就会认定他们和你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家庭,然而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的人对家庭的认知并非如此。兄弟姐妹结婚后往往在财务上也不会分那么清楚,尤其是姐弟关系,往往弟弟从小就被姐姐带大,对姐姐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姐姐相当于弟弟的半个妈,姐姐对弟弟也付出了非常多的感情,这么一来,结婚后就麻烦了。男人醋劲没那么大,姐夫不太会吃小舅子的醋;但女人醋劲大,往往弟媳妇会吃大姑姐的醋。

婆媳关系本就是人类社会最难解的一组人际关系之一,现在又加入了一个和你争老公的女人,你是媳妇你会是什么心态?姐姐有困难,向弟弟开口借钱,弟弟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帮忙。但媳妇说:“我不干啊!凭啥咱家的钱要借给她家?”有时老公只能偷偷拿自己的私房钱借给家里人,一旦被老婆发现,又是一场大战。这种矛盾,在凤凰男和孔雀女组成的家庭中最容易爆发。所以因贫穷而借钱的结果,往往是与己不利、与人不利和与双方关系不利。

救急借钱,义不容辞

改革开放都40年了,这年头真因为连饭都吃不起而开口借钱的人还有几个?

大部分人借钱的理由主要是买房、买车、结婚(或儿子结婚)和做生意。可是你缺钱不能租房或买小一点儿的房子吗?缺钱不能坐公交吗?缺钱不能婚礼从简吗?

做生意就更简单了,你这是投资创业,市场上那么多现成的贷款服务在,为什么要向我借钱?别告诉我,你向银行借钱利息高,向我借钱利息低,你是欺负我不懂理财吗?我学了那么久理财,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懂?我买P2P,一年的利息是10%,你向我借钱可以,给我15%的利息怎么样?

借钱做生意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这钱投下去之后,到底是能大赚还是打水漂,没人敢打包票。你没抵押没担保,我又不算入股,到时生意失败你拿什么还我?

与救穷不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急借钱是道义担当,义不容辞。救急也就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意外急需用钱,往往和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有关。这种意外导致的资金需求又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家里有钱,但都做了投资,现在拿不出来,或者都用来购买房子,想卖又舍不得,就出现了短期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从理财角度看,这应该属于现金流规划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提前准备一部分资金应对这种情况。然而大部分人不懂这个道理,也不会准备高流动性的紧急备用金。二是家里压根儿就拿不出那么多钱应对突发情况,这种风险应该提前通过家庭保障规划来规避。然而大部分人也不懂这些,不是把保险看成骗子就是存在侥幸心理,等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就傻眼了,只能狼狈地四处借钱。

所以,如果你的家庭背后有这么一大家子亲戚,而且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太好,万一出了意外肯定会伸手向你借钱。最好的办法是建议他们提前买好相应的保险,这样,万一风险降临,他们靠保险就能化解,不需要连累你。

然而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谈何容易,越是贫穷的人,往往对这个世界越抱有敌意,对他人的信任感越低。但他又是你亲戚,没办法,真到他们家需要你救急时,你也只能出点儿血,认命吧。

借多少?

上面说的是什么情况该借钱,什么情况不该借钱的基本原则。可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简单。每个人的财务状况、性格以及与向你借钱的人的关系都不一样,很难将借钱原则理论化、标准化,并不是所有不是“救急”的借钱请求都可以被你毫不留情地冷血拒绝,所以教科书上才没办法阐述这个观点。

我想出一个公式:你最终出借的钱等于你3个月收入总和与借钱金额的20%两者之间较小的一个数额。比如,你一个月赚1万元,你朋友向你借10万元。3个月收入是3万元,借钱金额的20%是2万元,后者更小,你就借2万元。但如果你一个月赚5000元,你朋友向你借10万元。3个月收入是1.5万元,你就借1.5万元。

我这样做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普通家庭的现金流规划中需要拿出3至6个月的家庭支出金额作为紧急备用金。但每月支出金额往往会浮动,而收入一般是确定的,更容易计算。一般收入总比支出高一些,所以3个月收入金额都在紧急备用金范畴内,你可以迅速把钱变现借出去,而不需要再动用其他投资资金,造成额外的资产变现损失。

要注意的是,对于已婚人士来说,如果借钱的人是你这边的亲戚或朋友,借钱金额就按你的收入计算;如果借钱的人是丈夫或妻子那边的亲戚或朋友,借钱金额就按他/她的收入计算;如果借钱的人是双方共同认识的好友,借钱金额就按双方共同的收入计算。3个月的收入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既能表达你对对方的情谊,又不至于打乱你的生活节奏——如果对方今后还不了钱,你大不了工作3个月就能把钱挣回来。

第二,如果有些人的收入很高,一个月能赚5万元,3个月收入就有15万元,那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还需要有另一个限制条件来控制风险,那就是只满足对方开口借钱金额的一定比例,而不是完全满足。

我觉得比较合适的比例是20%。这意味着对方只要有5个你这样的亲友,就能凑齐自己的资金缺口。20%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既表达了你的情谊,解决了对方一部分资金问题,也能反过来考验对方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方做人还不算太失败,人品还算过关,连你这么懂理财的人都愿意借给他20%,那么剩下的80%应该也能向其他亲友借到。如果借不到,他就应该反思自己平日里的为人如何了。

举一反三,我们平时投资也该如此。在投资前,我们必须先把最坏的情况想清楚,比如创业板指数基金最大的下跌幅度可能会超过50%,如果这种极端情况不幸发生,那么到时候我们能坦然面对惨淡的现实吗?如果你能接受最坏情况,就投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别投资。

理财就是理生活,理财之道,往往也是做人之道。 x/yZXVV8iHXf3FCeEZj7GU/+p/786ePjNUumQCqvyyolP4nttJbewHOn70lYsc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