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人欠你什么

佛 说: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在生活中,难免会经常遇见些让人不舒服的事情,或者不顺心的情景,有些人一到这个时候,就会生气,甚至把不舒服和不顺心的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似乎这样就能减轻些心理上的难受。

但是仔细想想,生气的原因真的是别人造成的吗?你一味地生气,就能改变事件的结果吗?即使别人对你生气,只要你能保持释然,那气自然也就影响不了你。

有这样一个妇人,她生性暴躁,遇见不顺心的事就发火,但是发火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长此以往,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

妇人知道生气不好,但又改不了自己的脾气,她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妇人听说后山上庙里有位大师很有智慧,就去找他求助。

妇人赶到庙里的时候,在庙门口正好遇见这位老和尚,她赶忙上前施礼说:“大师,我怎么总是生气呢?您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大师笑而不答,示意妇人跟他向前走,到了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女施主,请进。”妇人很奇怪,但是依然按老和尚的指示进了柴房。刚进去,只听哐当一声,老和尚从外边把门给关上了。妇人大急,赶快去拉门,没想到老和尚又在门上面加了把锁。妇人大怒,破口大骂:“你到底想干嘛?我好心来求教,你个死和尚,干吗把我关在里面啊?”

门外的老和尚已经走远了,根本没人搭理她。

骂了一阵,妇人见没有人理会,又开始了哀求,可是老和尚在门口来回走了很多趟,依然对她不理不睬。直到妇人累了,自己收声沉默,大师才来到门外,问:“现在你还生气吗?”

妇人赶快回答:“当然,我生我自己的气,气自己来这个鬼地方受罪。”

“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大师转身离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师又回来问了同样的问题:“你现在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回答说。

“为什又不生气了?”

“我生气也改变不了现在被锁在这里的状况,你还是放了我吧。”妇人垂头丧气。

“你不是没有气,是把气压在心底,一旦爆发,将更严重。”大师说完又离开了。

当大师第三次来到被锁的柴房门前时,妇人不等他问,赶快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你知道衡量值得与不值得,说明气根还在心里。”大师露出微笑,但依然没有开门。

当大师第四次站在柴门外时,妇人问:“大师,何为气呢?”

老和尚扬手把茶杯里的茶泼在地上,而后开了柴门,但是一句话也没说。妇人思索良久,叩谢离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气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我们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一味让情绪烧昏头脑。静下心仔细想想,没有人欠你什么,也许生气的源头,首先来自自己。如果遇到事情就生气,把罪责一味推到他人身上,非但于事无补,反而气会越来越盛,甚至能烧毁自己。

佛说,烦由心生。生气虽然是每个人的自然情绪反应,但它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生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越积越多。一时的火气通常让事件变得更复杂,伤害了别人,也对自己无益。

我们可以观察下现实生活中不爱生气的人,会发现这些人都有共同特点:接人待物均彬彬有礼,客观对待问题,不会有别人总是欠自己的想法,更不会遇到烦恼便把原因归结在他人身上,这是一种有修养有涵养的生活方式。

生气时,我们如果能静下心来反思下让我们自己生气的事件,就会发现多数并不是因为别人而起,而往往是我们自身修养不够。

静坐常思自己过,烦事莫推他人身。提升自身修养,扩大自身气量,是拥有快乐人生的基本。 2hGFY0WrF5qJUCJo1BmerncPSZdM/XCpqhFpS9PLOgfUBTC0NMxNmAERU/huXc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