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免遭这个小小的流浪汉的入侵,它溜进了上帝的茶话会这件事也让人有点难以接受。毕竟这是最封闭的聚会,是传说中上帝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而开办的。即使是它那样的微粒,偷偷溜进去也有些过分。不仅仅是因为这场聚会完全只对受邀者开放,而且因为组织者是全知全能的。换句话说,这是艺术的创造,其中的一切细节无论是大是小,是精细还是粗糙,都对应着一种意义或者意图。然而这颗微粒却称不上故事中的细节,它既不承载信息也不推动情节;它就是一个单纯的意外。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它是宇宙中散落的无数微粒中的一员。这些粒子的数量相当多,因此有了“粒子风暴”这种说法,虽然这种类比不太恰当(这场“暴风雨”会朝任何方向倾泻,永不停止,也从不会淋湿任何东西),但至少可以说明任何试图控制它们的具体措施都是徒劳的,就好比即使是范围最小的局部阵雨,也不可能数清楚雨有几滴,更别说给它们一一起个名字。所以说,有那么多游手好闲的微粒,其中有一粒闯进这次茶话会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有可能它并不是一个特例。没人系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因为没人曾想到这一点:这些微粒很有可能是被聚会所吸引来的。这有什么奇怪的呢?或者反过来说:聚会有可能就是过滤粒子的天然筛子。(英语中“party”一词可不是白白囊括那么多含义的)
微粒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们被定义成一个几何学上的点,所以事实上它表现出来的是一条线,因为一个点随着时间推移总会变成一条线。而又存在着无数个平面通过这条线,所以当它进入上帝的茶话会时,产生了一系列角度不同、不断变化着的平面。猴子们在这些平面上滑来滑去,翻滚着倒下又爬起来,处在不该在的地方,攀登一块斜面却发现正在往下降,从滑道向下滑却发现正在往上升。这些平面足够多,多到几乎不存在同处一个平面中的两只猴子,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打架。它们的跳跃能穿越多个维度,像是要穿越不存在于这个空间中的空间一样。一瞬间它们发现自己毛茸茸的双脚踩着的地面的另一边站着另一只猴子,完全无视了重力的存在。或者,当它们伸长了本来就很细长的手臂去够一只泡芙时,它们所处的空间被两个相邻平面所挤压,使得这条手臂被压成了超薄的一片。又或者是一杯倒翻的茶水却向上,向下,向四周,向前后左右喷洒,就像一颗有一千个尖端的液态星星一样。所有这些事情,都加重了猴子们毛毛躁躁的天性,并且把它们逼疯了。它们觉得这是为它们量身定做的一座主题公园,所以为所欲为的天性便占了上风,就像是塞满火药且失控的自动机械。它们朝各个方向乱跳,把爪子伸进茶水,尾巴塞进蛋糕上的一团团奶油里,像是举办噪音大赛般地尖叫,有的被呛到,有的在呕吐,有的在桌布下爬行,身边是可以想象的碗碟的废墟。
那么小的一颗微粒可以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令人惊讶不已。它给人的印象是:它无处不在。当然,它不是这样的。在同一时刻它只会出现在一个地点,但它只是一个诱因:当它身处某一处时,它所造成的结果已经在许多其他地方显现;而当这些后果还在不断发生的时候,它已经生成了新的平面,在新的平面上猴子的分布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个诱因无所谓大小,不管是大是中是小,诱因就是诱因,即使是引发一场大混乱的诱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