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郭女王:她凭什么拥有最多

1.

由于情敌而闻名的女子,通常声誉不佳,比如郭女王。

她本是魏文帝曹丕唯一册封的皇后,却在传闻里逼死了《洛神赋》女主角甄洛,而被声讨了1000多年。传说中,狠毒的郭女王为了争宠,离间曹丕和甄洛的爱情,导致甄洛被赐死,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潦草埋葬。15年后,东窗事发,甄洛的儿子曹叡为母报仇,赐死郭女王,同样“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像不像三国版《王子复仇记》?特别解气的结局,往往都不真实,大多是后来人为了泄愤的杜撰,实在不必因为一个女人的优秀,而否定另外一个女人的出色。

郭女王,就是那个极其出色的女子。

为什么没有穿越剧愿意回到三国?因为那时候战争和饥荒双管齐下,制造出一个真正的乱世,活着都是难事,谁想着去恋爱呢?三国初年,全国总人口大约2300万,只相当于东汉人口峰值的约40%,老百姓“人民相食”,人吃人。

那个时代的姑娘,怎么会好过?三国末期,社会相对稳定,依然有一条非常奇葩的诏令:

军户出身的女子,已经嫁给非军户人家的,强行离散,重新分配给战士做妻子;假如不愿意,也可以用年纪、美貌程度差不多的女人来代替她嫁给军户。

这看上去是保护军婚,保持军队的生育能力,其实漏洞巨大,漂亮的女人会被长官自留,甚至送到宫廷讨好皇帝,剩余的才会真正分配给战士。

此外,一个女人无论是娘家犯罪还是夫家犯罪,都得“连坐”,难逃一死。

活在三国,实在太不容易。

郭女王就出生在最混乱动荡的公元184年,赶上黄巾起义。她的父亲郭永,官至南郡太守,南郡是三国时军事重镇,兵家必争,后来的南郡太守有周瑜、吕蒙、诸葛瑾,都是名人。母亲董氏,生有三子二女,她是家里的小女儿,很得宠,父亲很早察觉她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与普通女孩不一样,夸赞说:“这是我家里的女中王啊!”于是,亲自用“女王”作为女儿的字,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她的大名,传说叫“郭照”。

战乱中,年幼的郭女王失去父母,流离飘零。

史书在这个阶段断片了,没提她遇到过什么事,经历了哪些人,她再次出现时,已经被贵族“铜鞮侯”献给曹丕,那年,她29岁,被26岁的曹丕纳为妾,既是大龄女青年,又是姐弟恋。

曹丕的形象多年来随着“七步诗”“洛神故事”的流传,被扭曲成暴戾残忍的阴谋家,可是,文如其人,假如读过他的诗文,不难理解他细腻又自卑的另一面。

2.

作为曹操的儿子,本该众星捧月,但曹丕的成长环境远非如此。

第一,曹丕生母卞夫人出身并不显贵,他虽然是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却并不是曹操25个儿子中的长子,按照立长为嫡的封建制度,他的身份始终得不到曹操的重视。

第二,曹家有才华的儿子太多,随便谁生在别人家都是人中龙凤,可是,优秀扎了堆,就变成残酷竞争。曹丕的大哥曹昂,聪明谦和,曹操大爱,20岁就举为孝廉;他的大弟曹彰,武艺出众,能徒手搏斗猛兽,自小立志为大将;他的二弟曹植,天赋文采,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五弟曹冲,五六岁就流传出“曹冲称象”的佳话,是曹操的最爱。

在这么多优秀的孩子中,曹丕能得到父亲几分关注?甚至曹冲早逝,曹丕安慰父亲,曹操脱口而出:“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大幸!”可以想象他遭遇了何等的尴尬和委屈,真心的劝慰在父亲眼里成了幸灾乐祸,激烈的家庭竞争使他自卑、不甘和狭隘,也同时学会了隐忍和谋划。

郭女王与曹丕恰好在这个时间相遇。

爱情中男人最渴望的,未必是美貌和性,两情缱绻的关键是志趣相投,尤其曹丕这样缺少爱又渴望爱,自惭却很细腻的男人,他的恋爱模式几乎都是“姐弟恋”——甄洛比他大六岁,郭女王比他大三岁。

与甄洛辞文熠熠的女文青气质完全不同,29岁历经战乱的郭女王英气飒爽,她从来就不是个小女人,教育良好、心思缜密、成熟懂事,都是她与众不同的优点。此时的曹丕,野心勃勃,正忙于夺嫡之争,早已不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他更需要在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出谋划策、补缺补漏的助手。

郭女王刚好就是这样的女人,她以才智谋略为曹丕献计献策,亲手为丈夫的夺嫡之路劈波斩浪,扫清障碍,因此得到了独一无二的宠爱和信任。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禅位给曹丕,魏朝建立,郭女王被封为夫人。

为了让她在后宫中地位非凡,曹丕首次设置了“贵嫔”的封号,郭女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贵嫔”,这是仅次于皇后的尊位,由于曹丕没有皇后,郭女王的实际地位已经是六宫之首。

随后,曹丕赏赐授拜曹氏宗亲九族,甚至把郭贵嫔的亲属一并列入了封赏名单。郭女王的外甥孟康因此擢升为散骑侍郎,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原本只有学识渊博的文人儒士才能入选,孟康则是因为郭贵嫔的亲戚关系才得以充任。

3.

曹丕对郭女王的偏爱,更在于他力排众议,坚决册封她为皇后。

公元222年,曹丕提出册封当时已经是贵嫔的郭女王为皇后,这等于立妾为后,不合礼制,朝堂中一片反对声,有大臣上书说:“册立皇后决定着王朝兴衰存亡,必须合乎礼法,绝不能让妾成为正统的妻子。可如今宫中这位宠妃,常常借着皇上的恩情而僭越,礼仪直逼天子。如果陛下因贪恋情爱而立她为皇后,使身份微贱的人骤然显贵,难免让人担心上下失序,祸乱横生。”

他还毫不留情面地把郭女王比作魅惑商纣王的妲己和导致夏桀亡国的妺喜,态度既坚决又强硬,让曹丕进退两难,很跌面子。

此时,郭女王该怎么办?要不要继续软硬兼施,强求曹丕册立自己当皇后?

没有。她聪明地以退为进,给丈夫找台阶下,也非常诚恳地上书:“我的确没有上古圣君舜帝的皇后娥皇、女英那样崇高的节操,也不具备高贵的齐国姜氏、任氏那样的品德,的确不适合当皇后。”

她的表现,缓解了曹丕与大臣的冲突,以“识大体,顾大局”的形象赢得好评,不但没有中断自己的皇后之路,反而加快了这个进程,当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曹丕力排众议,册封郭女王为皇后,那一年,她36岁,已经陪伴了枕边人七年。

乍见之欢的爱情,是卿卿我我;

久处不厌的婚姻,则是我越来越离不开你。

郭皇后过人的智商情商,以身作则的言谈举止,的确对得住魏文帝曹丕的信任。汉朝曾经发生过几次后宫专政的动乱,之后的帝王都担心外戚势力太大而戒备不已,郭皇后以非凡的政治才华看透皇帝的担忧,她时常告诫堂兄郭表、外甥孟武等人:“汉朝皇后的家族,很少能保全,都因为骄横奢侈,贪心过大,你们必须谨慎!”

除了口头警示,郭皇后在规范自己亲戚行为方面更加严厉。公元225年,曹丕第二次督师东征,郭皇后留在故乡谯县的行宫,她的堂兄郭表留守在行宫负责警卫,想要堵水捉鱼,被她训斥:“应该让河水为漕运服务,怎么可以截断呢?现在木材奇缺,连造车都不够,怎能用来阻水捕鱼?”

郭女王即便行使皇后的权力,也是站在国家立场,而不是为自己家族谋取私利。

她的外甥孟武还乡后要求娶小妾,被她呵斥,并配合当时的朝廷政策下达诏令:

“当今由于战乱,妇女人口少,应该尽可能地把她们许配给前方将士为妻,有权势的人家不能聘娶为妾。无论是谁,在这件事上都应该遵守法令,不要自取其咎,遭受刑罚。”

甚至她的亲姐姐去世后,外甥孟武希望厚葬母亲,并且搭建一个富丽堂皇的祠堂,显示孝心和家族荣耀,也被节俭的郭皇后坚决制止:“汉末以来,盗墓频发,都是厚葬的缘故,还是一切从简。”

郭皇后掌管的后宫平静祥和,“陷害、下药和推倒”的宫斗三大法宝,以及“会哭、能忍、善结交”的胜出绝招,失去了用武之地。她对待妃嫔、宫人亲善友好,即便她们偶然有过错,也能宽厚处理不扩大追究,甚至还为犯错的妃嫔向曹丕跪拜求情,对待皇帝后来的宠妃柴贵人等,也经常赏赐教导,没有嫉妒怨恨的举动。

许昌有座著名的“永始台”,传说中,郭女王与曹丕情义相投,某天,她感慨:“我出身寒微,心里明白配不上你的家世,如今虽然两情相悦,只怕镜花水月难长久。”曹丕立刻表白:“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

这是“永始台”名称的由来。

在正史里,也有关于“永始台”的记载,那是公元224年,曹丕第一次率师东征时,郭皇后留在许昌永始台,当时大雨连降百余天,城楼多处倒塌损坏,官员们奏请皇后移居他处,皇后却说:“过去楚昭王出游,王后贞姜留在渐台。长江浪潮汹涌,使者接王后转移,但匆忙中忘记带上楚昭王的信符,贞姜坚持不走,即便在洪水中丧生也在所不惜。如今皇上御驾远征,我在后方还没有遇到贞姜那样危急的情况,何必要转移呢?”

不是永始台牢固,而是她的心稳如磐石。

这么多年,比她年轻、比她妍丽的女子一定如向阳花般层出不穷、笑颜璀璨地面对君王吧,但是,谁又具备她那颗稳固的“女王心”呢?

4.

没有孩子是郭女王唯一的遗憾,耐人寻味的是,曹丕把甄洛的儿子曹叡过继给了她、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叡继位为魏明帝,尊郭女王为皇太后。

野史最津津乐道郭皇后和甄夫人的情敌往事。传说郭女王当年离间甄洛和曹丕的感情,导致甄洛被赐死,曹叡继位后偶然得知年幼时母亲被害的经历,悲愤不已,赐死养母。

这个结局不足为信。

甄洛去世时,曹叡已经17岁,在那个年代早已成年,怎么会不知道母亲的死因,还需要别人转述?他起初对郭女王的确心有芥蒂,可是甄洛死后,曹叡处境艰难,甚至不如父亲曹丕当年,他既不是嫡子,生母还触怒父皇被杀,自己也受牵连从平原王降级为平原侯,父亲甚至打算立其他儿子为太子。

曹叡和郭女王,一个丧母,一个无子,无论什么机缘成为母子,都是彼此的依靠。南朝王僧虔在《技录》中曾经写过一个细节:郭女王善弹琵琶,已经继承皇位的曹叡,撒娇拉着郭太后的衣袖,乞求母亲弹奏音乐。

这个动作,是母子间自然而然的亲昵,既有郭女王对孩子的娇宠,也有曹叡对母亲的依恋,字里行间热腾腾的家庭气息伪装不来。

曹叡是著名的孝子,追封生母甄洛为文昭皇后,也善待继母郭女王,他和继母感情融洽,宛若亲生,从他继承皇位到郭太后去世的九年间,多次封赏太后的家人:先是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不久进爵乡侯,食邑五百户,升迁为中垒将军,追谥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

公元235年的春天,52岁的郭太后在许昌逝世,葬于洛阳,曹叡悲痛不已。

假如曹叡善待继母只是为了帝王的颜面做点面子工程,则完全没有必要在她去世后依然礼遇她的家人。事实却是郭女王去世后,曹叡对郭氏族人的赏赐加封仍然不断,直到晋朝,还在流传他侍母至孝的事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他的这首《临江仙》被当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那是个男人争雄的时代,可是,这首词若用来形容郭女王的一生,同样妥帖。 BgqgFFLWjei6dWMnFnA24Blzk86SsxRHfK6rkzP6grCBbxeJY9wCU8EChvEv3R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