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牧区是经济地理中的区域概念。英语中,pastoral area是指放牧的地区,或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作为以牧草为自然资源基础、以牧业为经济基础的社会,牧区有着自己显著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特征。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狩猎经济、牧业经济,然后才有种植业经济。即使是在现代农业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牧区的畜牧业经济仍然保持着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传统牧区是指利用天然草原,以放牧或饲养方式经营畜牧业取得畜产品为主业的地区。中国的八个传统牧区分别是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贵州、云南、四川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它们有两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一,从生产要素来看,大面积的天然草原是生产的基本条件,与农区主要依托耕地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从生产结构来看,往往以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农牧业中占主要地位 ,是主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国家和各个牧区畜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传统牧区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迁,以及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等,中国牧区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近二十几年来,牧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体现在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另一方面是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被严重削弱,传统畜牧业面临着增长方式落后,以牧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大多数牧民收入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牧区的发展转型问题。畜牧业曾是传统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长期以来赖以维持生计和增收的重要产业,以其为切入点来研究牧区发展转型问题,可以“以一斑窥全豹”,较为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传统牧区转型、传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需求。本书以观察传统牧区畜牧业产业为视角,通过对我国传统牧区的实证研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全书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为背景,从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情况的实际特点出发,审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遇到的主要挑战、问题及政策需求,探索传统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道路。全书共分八章,具体的章节情况是:

第一章概述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历程,分别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农村牧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21世纪以来四个阶段进行概述和分析;第二章分析总结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模式和经验;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从加强牧区水利建设、草业发展、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完善畜牧业发展政策等角度研究了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所需的支撑条件。

本书的作者分工情况是:第一章、第二章由陈洁(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原英(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共同执笔;第三章由陈洁执笔;第四章由陈洁、乔光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周杰(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志艳(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共同执笔;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由陈洁执笔;第八章由徐雪高(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洁共同执笔。全书由陈洁负责统稿。

本书的研究曾得到多项课题的支持,它们分别是:农业部发展与计划司2015年课题“传统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研究”、2014年课题“我国粮草兼顾型农业结构调整研究”、2013年课题“我国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研究”、2012年课题“主要国家和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及2011年世界混农林业研究中心资助课题“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农业部发展与计划司原副司长刘北桦、原处长崔泽民和副处长缪建民、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原处长李维薇、产业发展处处长罗健均给予了支持。《牧区水利建设》一章还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韩俊主持的《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M4JqUcwBgK19vEtcyl38pywxNAYHDh8cshayhaR75k1XghYZ7rFv4mLVKtSs++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