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

在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主要牧区都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作为传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

(一)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传统牧区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目前还是主要由政府推动。2011—2015年,新疆连续出台多项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从品种改良到规模化养殖,肉羊肉牛产业加快发展,全区新增500万只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奶业等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使新疆畜牧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2011年,全区投资1500万元启动“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有效缓解区内羊肉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和羊产业发展受草地资源承载能力限制的矛盾。2012年,启动“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发展多胎肉羊、农区和牧区肉羊养殖、肉羊杂交等。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安排、羊肉牛肉产量任务、财政贴息补助及养殖风险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2014年,示范推广“四良一规范”(良种、良舍、良料、良法和规范化防疫)综合配套技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下,2014年,全区完成牧草良种补贴面积1963.072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7.58万户,牧民户均政策性收入6064元

贵州省为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构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作出建设“贵州生态畜牧业大省”的决定。2014年、2015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近10年来,中央财政扶持畜牧业资金累计达1950亿元,贵州省委、省政府连续13年出台聚焦“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这些文件都对畜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2015年中央和省级投入贵州省畜牧业发展资金5.7亿元,达到历史新高;201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推动全省重点区域畜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的决策部署,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计划270亿元投向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这些都为贵州省加快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制定下发《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优势畜产品主导产业为重点,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龙头企业政策,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培育发展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集群、集聚发展。2014年,全区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90家,实现销售收入3779.9亿元;拥有国家级畜产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2家,中国畜产品驰名商标17个。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型畜牧业经营组织创新发展,探索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实施专项督查。在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基础上,积极鼓励养殖者联合,形成一批如犇腾牧业、现代牧业、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合作社等各具特色的大型养殖场联合体。这些养殖者联盟,具备了与下游企业对等谈判的话语权,维护了联盟成员的利益。犇腾牧业与乳品加工企业协议约定的生鲜乳销售价格每千克高出普通养殖场2元,东乌旗哈日高毕牧业合作社乌珠穆沁羊商品羊利润高出普通牧户15%~20%,乌珠穆沁羊种公羊售价平均在4000元以上,最高可达1万元。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的创新发展,提升了养殖者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养殖效益。

专栏二 新常态下“公司+农户”模式的变化

包头源升农牧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奶牛养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与伊利集团签署为期1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到2018年,日供生鲜乳量从目前的45吨提高到500吨。公司采取以下经营方式:一是与中小养殖户协商,在其自主自愿的前提下,由公司对中小养殖户的奶牛进行托管,公司根据奶牛个体的年龄、体况、产奶量等实际给予2000~4000元/头年的托管费 ,并优先安排托管奶户在公司打工或从事订单种植;二是与部分低标准奶牛养殖场建立合作,牧场纳入公司管理,帮助其改扩建成为标准化规模化牧场,改善牛舍、卧床、恒温饮水槽等硬件,推广TMR饲喂和标准化饲养技术;三是公司成立奶牛交易中心,中心按质交易,吸引周边养殖效益低,不宜再进行奶牛养殖的散养户出售奶牛,转产转业,退出奶牛养殖,这样既减少了散养户损失,公司奶牛养殖头数也可快速增加。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巴氏鲜奶、后发酵酸奶和奶酪等衍生品区域发展,避开伊利、蒙牛常温奶市场,与其形成差异化竞争发展业态。目前公司日产10吨巴氏鲜奶,全程冷链配送,已有3个鲜奶销售店投入运营,并注册自有商标品牌,销售目标要覆盖包头市,力争辐射到呼包鄂200千米范围内城市圈。

资料来源:根据调研材料整理。

(二)发挥私营部门在新品种开发和示范方面的优势

传统牧区的当地牲畜品种具有适应气候条件、耐粗饲等优点,但是其产量低、生产周期长、消耗资源多、效益低,不适合传统牧区资源环境和市场条件约束下的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因此传统牧区相关科技人员正在试验和推广高产杂交品种。像云岭牛、福牛和杜蒙羊这样的新品种具有产量高、肉质好、经济价值高,适合舍饲圈养、对草场的损害少等特点,很受养殖者欢迎,推广效果较好。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价格促使一些企业投身于新品种开发和示范工作中。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洋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海西州柴达木牦牛三元牛杂交核心试验基地。该公司2008年开始试验三元福牛,2012年开始生产。三元福牛是牦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后产下的母犏牛再与肉牛(包括安格斯、西门塔尔、和牛等品种)杂交产下柴达木福牛。福牛是商品肉牛,无繁殖能力。三元福牛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本级投资590万元,企业自筹1110万元。总投资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475万元,技术改进推广和人员培训115万元,收购母犏牛及饲草总值1100万元。项目建设包括新建改建牛舍牛圈11000平米、化粪池、贮草棚、青贮池等;供水系统1套,购置农机具、液氮罐、人工授精机械等149台;购买犏牛1150头,种植紫花苜蓿1350亩;另建有办公室、兽医室等。公司为农户饲养的犏牛提供人工授精,价格为西门塔尔一粒25元,和牛一粒50元,产下福牛3个月龄断奶后收购,体重约90千克,价格约1万元/头,饲养到24~30月龄再出栏,体重达600千克以上。三元福牛属于高档肉的部分价格为900元/千克,能占全牛体的10%~12%,普通肉则为60元/千克。一般一头福牛产值可达8万元以上,经济收益是传统肉牛的好几倍。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提供冻精,带动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德令哈市等地散户1500户。目前海西州有6家福牛养殖基地,已建成柴达木福牛产业核心试验基地、养殖示范推广基地、规模育肥基地,通过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一个模式、四大产业体系、开发四大产品”的目标。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已经形成以良种繁育、肉牛饲养、饲料加工、生物制品加工、有机肥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等为一体的循环农牧产业,未来利用两个五年计划,打造百亿元的产业体系。该公司现有基础母牛1000头、福牛500多头、黄牛(西门塔尔)100多头,年均销售收入达1100万元,利税376万元。2015年该公司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建设1000立方米沼气供气站,再建设一个面积5000亩的饲料种植基地,对现有的生物秸秆饲料加工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后,2年再增加40座牛舍,3年实现利税1亿元目标。在福牛产业体系快速形成的同时,带动了种养业联动发展,推进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当地农户增加销售农作物秸秆收入150万元,安排劳动力250人次,劳务收入125万元。

内蒙古赛诺草原羊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集良种肉羊选育、良种肉羊扩繁、杂交肉羊生产、优质羊肉产品开发、现代高效生态草原畜牧业模式推广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2011年重组,注册资金3000万元。现有肉羊胚胎移植技术服务中心1处、种羊场1处、肉羊产业园区1处。其通过黑头杜泊公羊和当地优良蒙古母羊杂交,生产杜蒙杂交肉羊新品系,为全国最大的黑头杜泊羊生产基地,年产种羊10000只。杜蒙羊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日增重450克,比当地羊高出300克,3月龄的杜蒙羊体重约64斤,当地羊只有45斤。杜蒙羊出栏时间3~4个月,而当地羊出栏需要7~8月。杜蒙羊可实现二年三产,肉质优良、瘦肉率高,养殖效益显著,杜蒙羔羊售价可达1000元以上,比本地羔羊高450~500元/只。该公司带动510个牧户养殖杜蒙肉羊,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杜蒙”牌杂交羔羊已通过有机认证,每年向市场提供15万只优质标准肉羊。四子王旗在南部三个牧区苏木镇1200万亩草畜平衡区推行高效生态杜蒙肉羊养殖。2013年,全旗杜蒙羊杂交改良规模达到27万只,出栏杂交肉羊18万只。杜蒙肉羊杂交改良示范户达到1200户,占草畜平衡牧区牧户的1/3,户均纯收入达到10万元。

(三)发展专业大户、生态牧场和合作社

目前传统牧区畜牧业经营主体主要是牧户。牧户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化:一部分牧民接受新品种、新模式的程度高,通过养殖高产新品种,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牧户利用家庭牧场搞养殖的同时还开办了牧场旅游服务,获得可观的收入。这样的牧户或被称为专业大户,或在政策支持下成为家庭牧场。另有一部分专业大户或家庭牧场领办养殖专业合作社或旅游专业合作社,吸引其他中小牧户参与经营,在政府的支持下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三产融合发展

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就发展产业融合方式、培养产业融合主体、完善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农业的“三产融合”,是将传统的三大产业理念注入到农业这个“狭义”的产业内循环之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纳入全产业链的“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流程,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价值链和效益链,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补益和全面开发而放大系统性效益能量,从而提高经营者的收入和效益。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对区内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交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新的产业发展趋势,许多以前单一的产业,逐步向三产融合转化。特别是一些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乳品、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杂粮等产业链中,有的企业从农畜产品加工起步逆向融合农业;有的从工业制造业、矿产能源、房地产等产业横向融入农业;也有以种养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纵向延伸,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等。乌兰察布赛诺草原羊业公司就是由养羊合作社发展起来的,通辽扎鲁后旗玛拉沁养牛合作社正在建设自己的加工基地,还有的依托农村集贸市场或城镇餐饮业等起步融入农业等。事实上,单一产业已经很难适应市场变化,很难成长为大型龙头企业。

由专业合作社或种养小企业融合二三产业成为现代农牧业的企业不多,大约只占龙头企业的5%~10%,此类模式因为缺乏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融合二三产业较为困难。由涉农型科技服务业如种业、种畜繁育场扩展投资加工业、营销服务业,如赤峰市凌志科技、好鲁库德美羊业、巴彦淖尔富川饲料科技、金田正茂等,占比大约10%。由农产品交易市场、餐饮服务业、商业零售业等第三产业转向投资现代养殖业的比较多,如扎兰屯蒙东牲畜交易市场、牙克石乾森集团、通辽余粮谷润、呼和浩特市正隆谷物、大牧场集团、包头小尾羊、锡林郭勒盟草都、京北蔬菜交易市场、小肥羊肉业等,这类企业占比30%~35%。大牧场、小肥羊、小尾羊等由餐饮业投资肉类食品加工业,建立养殖基地,把养殖业、加工业、餐饮业、零售业组合成产业链条;蒙羊牧业从肉羊加工起步,一边更新设备扩大产能,打造企业品牌,一边建立养殖基地,形成自己的产业链。这类模式的优势是能够保证原料品质,通过加工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创立品牌,自有门店直接而对终端客户,可以根据顾客需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种养基地如阿拉善盟悦禾公司、满达公司、漠宝公司等企业,占比10%~15%。由制造业、能源矿产、房地产等产业转移投资到农牧业产业,如乌海市汉森酒业、包头华鹿农业科技、包头市田丰薯业、呼和浩特昌德和公司、嘉容达公司等。据不完全统计,工业资本转向农牧业经营的企业占比在40%~45%,所占比重最大。准格尔旗准露食品公司开发蒲公英、苦菜、黄秋葵等野生植物资源,研制成保健饮料、保健食品,带动了农业转型。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野生保健食品加工厂,上网销售专利产品,形成三产融合的新型业态,惠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农民。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区已有农家乐接待户超过3500家,锡林郭勒草原就有草原牧人之家420户,从业人员3800多人,2014年接待269万人次,农牧民户均收入12万元。各地依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城市近郊游、景区依托型、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乡村旅游业务,把第一产业的种养业和第三产业的采摘、零售、餐饮、酒店等服务业融合起来。

内蒙古地区的三产融合发展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农工商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融入发展的快车道。

(五)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使牧民难以产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在需求,畜牧业经济的科技内涵不多。对科技的需求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畜牧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需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以提高经济效益。现代畜牧业是用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武装起来的畜牧业,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草原牧区的科技服务体系还存在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低、装备差、科研系统与草原管理和建设部门脱节等问题,资金与技术支持相配套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广大牧民急需的技术服务需求还得不到满足。这使得科技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影响着科技服务体系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畜牧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引进和推广草业高产高效技术、牲畜改良技术、畜禽疫病防治和检疫技术、鼠虫病害防治技术、动物饲养技术、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等,提高了草原生态治理和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明确了各级草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职能,增加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各级畜牧兽医站、草原站的作用,提高人员素质,使之切实承担起为牧民和草牧业发展服务的职责。

在畜牧业科技方面,也有科研专项资金,采用委托课题和支持咨询机构等形式,建立专家咨询队伍,充分利用和调动地方科技力量;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牧、科、教结合,培养各类科技人才。建立新型的科技运行机制,改革科技人员管理制度,采取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六)强化品牌建设和开拓市场

品牌化是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牧区多为边远、高海拔地区,原生态的环境、高原“绿色、有机、无污染”的优势,使得其产出的畜产品也天然地具有了生态、绿色、无污染的品牌形象。一些牧区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依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企业,建设生态有机牧场,打造有机品牌。青海省扶持建设了20个有机牧场,在102个试点社开展能力提升建设,藏区认证有机畜牧业基地达到400万公顷,培育了8个农畜产品品牌,有力地推动了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内蒙古于2013年启动了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成立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品牌培育、产业化推进、耳标佩戴3个专项推进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试点旗(县)和苏木政府、试点企业的职责。目前呼伦贝尔盟和锡林浩特市两盟市已经建立“一个平台、五个追溯环节”的追溯体系网络架构,基本实现了综合服务平台与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配送、销售5个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两盟市以“天然、绿色、有机、全程可追溯”为主题,统一打造区域性高端品牌,创建草原羊肉品牌文化,提高草原羊肉的品牌知名度,逐步打开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信、高铁民航广告、旅游参观等平台和各类推介会、展销会,大力宣传草原羊肉天然品质和独特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地区直销店、体验店和电商平台建设,为进驻高端市场打好基础。制定出台《草原羊肉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追溯产品大力推广使用“草原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强消费者认知度和信任度。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高、规范化发展的企业,由盟(市)肉类协会授权,允许其产品使用“呼伦贝尔羊肉”和“锡林郭勒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标识,并签订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合同。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进行依法查处。2016年,“锡林郭勒羊肉”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委托国家乳制品及肉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锡林郭勒羊肉”地方标准,确保锡林郭勒羊肉品质。肉羊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为草原羊肉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价值,拓展了市场。

(七)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兽医机构,国家、省区、盟市、旗县4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机构健全。内蒙古有400多名兽医行政管理人员,4968名官方兽医,4421名兽医机构人员,1.6万名基层防疫员。机构和队伍的完善确保了传统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成果,减少了畜牧业经济损失,还通过加强管理和服务提升了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一是可以及时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各项工作,继续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二是加强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严防因牲畜无序流动造成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严防发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加大了各级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明确了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监管网络,提升检测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抽检频次,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专项整治力度。

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有相当多的企业开展全程质量可追溯。如内蒙古通辽五丰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是港澳供活牛大户,该公司所生产的育肥牛85%以上都用于供港,最高年份达到了万头左右。该公司的供港活牛企业已经纳入大型肉牛养殖加工网络可追溯系统,初步实现全程生产可追溯。消费者通过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进行查询。地方畜牧业主管部门强化供港澳活牛备案场管理,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严格按照《供港澳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及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相关要求进行日常管理;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企业自检自控水平;从饲养制度、兽医制度、免疫制度、押运员职责、牛耳号标示管理等方面,对活牛育肥场相关责任人开展培训;定期对企业实验室人员提供检测技术指导;持续做好供港澳活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测工作等。 5uUSOFRML2hgNbXs9pN1rrv7hZc3ZTxtv19go6YQ/qXeOE523kE9H1TMsaybVy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