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 · 艺文志 》 法家 《韩子》五十五篇。 名非 , 韩诸公子 。 使秦 , 李斯害而杀之 。
《 隋书 · 经籍志 》 子部法家 《韩子》二十卷,目一卷。韩非撰。
《 旧唐书 · 经籍志 》 丙部子录法家 《韩子》二十卷。 韩非撰 。
《 唐书 · 艺文志 》 丙部子录法家 《韩子》二十卷。 韩非 。尹知章注《韩子》。 卷亡 。
《 宋史 · 艺文志 》 子类法家类 《韩子》二十卷。 韩非撰 。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子类法家类 《韩非子》二十卷。右韩非撰。非,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作《孤愤》、《五蠹》、《说林》、《说难》十馀万言。秦王见其书,叹曰:“得此人与之游,死不憾矣!”急攻韩,得非。后用李斯之毁,下吏,使自杀。书凡五十五篇,其极刻核,无诚悃,谓夫妇父子举不足相信。而有《解老》、《喻老》篇,故太史公以为大要皆原于《道德》之意。夫老子之言高矣,世皆怪其流裔何至于是。殊不知老子之书有“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及“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后之”之言,乃诈也。此所以一传而为非欤!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法家类 《韩子》二十卷。韩诸公子韩非撰。《汉志》五十五篇,今同。所谓《孤愤》、《说难》之属皆在焉。
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 《韩子》五十五篇。《史记·韩非传》:“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注》:《新序》曰:申子书号曰术,商鞅书号曰法,皆曰刑名。东莱吕氏曰:“太史公谓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则兼治之也。”《索隐》按:“韩子书有《解老》、《喻老》二篇,是亦崇黄、老之学也。”今本二十卷,五十六篇。 辨见后 。沙随程氏曰:“非书有《存韩》篇,故李斯言非终为韩不为秦也。后人误以范睢书厕于其书之间,乃有举韩之论。《通鉴》谓非欲覆宗国,则非也。”
《 困学纪闻 》 十 《韩子》曰:“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以商鞅之法为殷法,又托于仲尼,法家侮圣言至此。又“吏者民之本纲也,圣人治吏不治民”,《 内储说右下 》。斯言不可以韩非废。
国朝《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法家类 《韩子》二十卷。 内府藏本 。周韩非撰。《汉书·艺文志》载《韩子》五十五篇,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载《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惟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作五十六篇,殆传写字误也。其注不知何人作。考元至元三年何犿本称“旧有李瓒注,鄙陋无取,尽为削去”云云,则注者当为李瓒。然瓒为何代人,犿未之言,王应麟《玉海》已称“《韩子》注不知谁作”,诸书亦别无李瓒注《韩子》之文,不知犿何所据也。犿本仅五十三篇,其序称:“内佚《奸劫》一篇,《说林下》、《六微》内《似(烦)〔类〕》以下数章。”明万历十年赵用贤购得宋椠,与犿本相校,始知:旧本《六微》篇之末尚有二十八条,不止犿所云数章;《说林下》篇之首尚有“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等十六章,诸本佚脱其文,以《说林上》篇“田伯鼎好士”章径接此篇“虫有蚘”章;《和氏》篇之末自“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玉)〔王〕之害也”以下,脱三百九十六字,《奸劫》篇之首自“我以清廉事上”以上,脱四百六十字,其脱叶适在两篇之间,故其次篇标题与文俱佚,传写者各误以下篇之半连于上篇,遂求其下篇而不得,其实未尝全佚也。今世所传,又有明周孔教所刊大字本,极为精楷。其序不著年月,未知在用贤本前后。考孔教举进士,在用贤后十年,疑所见亦宋椠本,故其文均与用贤本同,无所佚阙,今即据以缮录,而校以用贤之本。考《史记》非本传称:“非见韩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十馀万言。”又云:“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其《孤愤》、《五蠹》之书。”则非之著书,当在未入秦前。《史记·自(叙)〔序〕》所谓“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者,乃史家驳文,不足为据。今书冠以《初见秦》,次以《存韩》,皆入秦后事,虽似与《史记·自序》相符,然《传》称:韩王遣非使秦,“秦王说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之药,使自杀”。计其间未必有暇著书。且《存韩》一篇,终以李斯驳非之议及斯上韩王书,其事与文皆为未毕。疑非所著书,本各自为篇,非殁之后,其徒收拾编次,以成一帙。故在韩在秦之作,均为收录,并其私记未完之稿亦收入书中,名为非撰,实非非所手定也。以其本出于非,故仍题非名,以著于录焉。
《 四库全书 》 子部法家类存目 《韩子迂评》二十卷。 内府藏本 。旧本题“明门无子评”,前列“元何犿校上”,原序署“至元三年秋七月庚午”,结衔题“奎章阁侍书学士”。考元世祖、顺帝俱以至元纪年,而三年七月以纪志干支排比之,皆无庚午日,疑“子”字之误。奎章阁学士院设于文宗天历二年,止有大学士,寻升为学士院,始有侍书学士。则犿进是书在后至元时矣。观其序中称“今天下所急者,法度之废;所少者,韩子之臣”,正顺帝时事势也。门无子自序称“坊本至不可句读,最后得何犿本,字字而雠之,皆不失其旧,乃句为之读,字为之品,间取何氏注而折衷之,以授之梓人”云云。盖赵用贤翻刻宋本在万历十年,此本刻于万历六年,故未见完帙,仍用何氏之本。然犿序称“李瓒注鄙陋无取,尽为削去”,而此本仍间存瓒注,已非何本之旧。且门无子序又称“取何注折衷之”,则并犿所加旁注,亦有增损,非尽其原文。盖明人好窜改古书,以就己意,动辄失其本来。万历以后,刻版皆然,是书亦其一也。门无子不知为谁,陈深序称:“门无子俞姓,吴郡人,笃行君子。”然新旧志乘,皆不载其姓名。所缀评语,大抵皆学究八比之门径,又出犿注之下。所见如是,宜其敢乱旧文矣。
《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韩子》二十卷。周韩非撰,凡五十五篇。旧本多所佚脱,明赵用贤始得宋椠校补。又周孔教家大字刻本与赵本亦同,今用以互校,视他刻本为完善。其注不知何人作,元何犿称为李瓒,未知何据也。
《 孙氏祠堂书目 》 诸子法家 《韩非子》二十卷。 一 、 明赵用贤刊本 。 一 、 明吴勉学刊本 。 一 、 明葛鼎刊本 。 一 、 明十行本缺二卷 。 一 、 依宋刻校本 。
卢文弨《群书拾补》 《韩非子》。是书有明冯舒己苍据宋本、《道藏》本以校张鼎文本外,又有明凌瀛初本,黄策大字本,今并以校明神庙十年赵用贤二十卷全本。而以是者大书,其异同,作小字注于下。此书注乃元人何犿删旧李瓒注而为之者,亦甚略,且鄙谬者亦未刊去。明孙月峰评点本并无注,兹不取在所校本中。
吴山尊《重刻韩非子序》 翰林前辈夏邑李书年先生好藏古书精椠,而宋乾道刻本《韩非子》尤其善者。嘉庆辛未,先生方为吾省布政使察赈凤、颍,鼒以后进礼谒于涂次,求借是书,先生辞以在里中。又六年丙子六月,余在扬州,先生督漕淮上,专使送是册来,乃属好手影钞一本,以原本还先生。明年丁丑五月,携至江宁,孙渊如前辈怂恿付梓。又明年戊寅五月刻成,而渊如已归道山,可痛也。是本为明赵文毅刻本所自出,却有以他本改易处。元和顾君千里实为余校刊。千里十四年前已见此册,抉摘标举,具道此椠之所以善。宋椠诚至宝,得千里而益显矣。千里别有《识误》三卷,出以赠余,附刻书后,仍归之千里。昔鼒为朱文正师恭跋御制文及代拟进御文,屡邀两朝褒赏。文正曾以奏闻今上,退谓其子锡经,必以稿还鼒,听入私集。且与鼒书曰:“一不可掠人之美,一不欲乱我之真也。”鼒老且病,然尚思假年居业,以期有以自立,不敢䳛披隼翼,鹿蒙虎皮也。是年月阳在己巳已朏,旧史氏吴鼒序。
顾千里《韩非子识误序》 予之为《韩子识误》也,岁在乙丑,客于扬州太守阳城张古馀先生许。宋椠本,太守所借也,与予向所得述古堂影钞正同。第十四卷失第二叶,以影钞者补之。前人多称《道藏》本,其实差有长于赵用贤刻本者耳,固远不如宋椠也。宋椠首题乾道改元中元日黄三八郎印,亦颇有误。通而论之,宋椠之误由乎未尝校改,故误之迹往往可寻也;而赵刻之误,则由乎凡遇其不解者必校改之,于是而并宋椠之所不误者,方且因此以至于误。其宋椠之所误,又仅苟且迁就,仍归于误,而徒使可寻之迹泯焉,岂不惜哉!予雠勘数过,推求弥年,既窥得失,乃条列而识之,不可解者未敢妄说。庚午在里中,友人王子渭为之写录,间有所论。厥后携诸行箧,随加增定。甲戌以来,再客扬州,值全椒吴山尊学士知宋椠之善,重刊以行,复举《识误》附于末。窃惟智苶学短,曾何足云,庶后有能读此书者,将寻其迹,辄以不敏为之先道也。嘉庆廿一年岁在丙子秋八月,元和顾广圻序。
先慎按:《藏》本有南北之分,故顾氏与卢氏所校多不合。
孙诒让《札迻》卷七 《韩非子》某氏注。 吴鼒景宋乾道刻本 。 顾广圻 《 识误 》 校 。 日本蒲阪圆 《 增读韩非子 》 校 。 卢文弨 《 群书拾补 》 校 。 王念孙 《 读书杂志馀编 》 校 。 俞樾 《 诸子平议 》 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