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清康熙年间,曹寅主持编订的《全唐诗》共收录凡二千二百馀人,诗作四万八千馀首,“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然常人难以遍读。后又有沈德潜以《全唐诗》为基础选编的《唐诗别裁》,共收录诗作一千九百馀首,也是鸿篇巨著,并不适宜作为普及读本以供赏读。直至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以《唐诗别裁》为蓝本,进一步精选诗作三百一十首编订成书,成就了目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物。

孙洙,江苏无锡人。他从小性敏好学,有感于用作家塾课本的《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格,体裁不完备,全书体例也不统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诗歌普及读本。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他与夫人徐兰英开始编选唐诗,鉴于编书的初衷,他们二人拟定了选诗的标准:“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也就是说,所选之诗歌必须兼顾内容和形式——既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时还要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在编订体例上他们确立了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的纲领。最终《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完成。关于此选本的题目“唐诗三百首”有传言说是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所选唐诗范围相当广泛,共收录了77家诗,计311首,其中以杜甫诗为尊,收录有39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9首次之。

自《唐诗三百首》成书以来,就有多种注释本流行于世,例如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李盘根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才女陈婉俊的补注本。陈婉俊,自称上元女史。其夫为桐城派后期大师姚莹外孙李世芬,姚莹也因此曾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为《唐诗三百首补注》作序。陈婉俊言,所谓补注“但诠实事,以资检阅”。她的注简明精要,除简介作者生平外,还对名物、词语进行解释,旁引博征,很有参考价值。

此次出版,以光绪十一年(1885)四藤吟社刻本加以标点。底本中异体字、俗字、避讳字以及明显讹误的字,径改。其他校改之处,错衍之字标以(),校改及补字标以〔〕,不再另出校记。 95KH1wCuBWPddnQxvniBwSLRjD5PhOJ6K2U7abC/UGuY252VzqjCE8XhaNR6nc2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