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原书引言 〔1〕

天之所生,地之所养,天地合气,人以禀天地气生,并而为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人而有生,所重乎者,心也。心为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故身安则心能应万变,主宰万事。非保养,何以能安其身?保养之法,莫若守中 〔2〕 ,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起居不妄,使以五味调和五藏 〔3〕 。五藏和平则血气资荣,精神健爽,心志安定,诸邪自不能入,寒暑不能袭,人乃怡安。夫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重食轻货,盖有所取也。故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肉败者,色恶者,臭恶者,失饪不时者,皆不可食。然虽食饮,非圣人口腹之欲哉。盖以养气养体,不以有伤也。若食气相恶则伤精。若食味不调则损形。形受五味以成体,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后制药以防命。盖以药性有大毒。有大毒者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然后谷肉果菜十养一尽之。无使过之,以伤其正。虽饮食百味,要其精粹,审其有补益助养之宜,新陈之异,温凉寒热之性,五味偏走之病。若滋味偏嗜,新陈不择,制造失度,俱皆致疾。可者行之,不可者忌之。如妊妇不慎行,乳母不忌口,则子受患。若贪爽口而忘避忌,则疾病潜生而中不悟。百年之身而忘于一时之味,其可惜哉!孙思邈曰:谓其医者,先晓病源,知其所犯,先以食疗,不瘥 〔4〕 ,然后命药,十去其九。故善养生者,谨先行之摄生之法,岂不为有裕矣。

【注释】

〔1〕原书引言:原本没有标题,但自成一章,从内容上看主要从“调顺四时,节慎饮食”方面讨论养生之道,为全书之总论,可以视为原书的引言,现据内容补。

〔2〕守中:即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3〕藏:同“脏”。

〔4〕瘥(chài):病。《说文》:“瘥,病也。”

【译文】

天之气主生,地之气主养,天地之气自然和合。人就是禀受天地间和合之气而生存的,与天地合称为“三才”。所谓“三才”,就是天、地、人。人之所以有生命活动,心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神是全身的主宰,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身体健康,心神就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日常保养不得当又怎能保证身体安康呢?保养身体的方法,不外乎遵守中庸之道。遵守中庸之道,就能避免因“太过”与“不及”而产生的弊病。调理[身心]顺应四时的变化,饮食慎重而有节制,起居遵循一定的规律,用食物的五味来调和五脏,五脏功能正常,就能使气血供给旺盛,精神健爽,神志安定,各种病邪自然不能进入体内,寒暑之变也不能侵袭人体,于是人们就可以保持精神愉快,身体安康。上古圣人主张在未病之前就注意防治,而不主张在生病之后才来治疗,因此他们重视饮食而轻视财物,原来是有所选取的。所以说,选择饮食是愈精愈好,加工鱼肉是愈细愈佳。腐败的鱼肉,变色、变味的食物,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都不能食用。饮食虽然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但对圣人来说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因为食物是用来调养气血、补养身体,而不是用它来损伤身体的。如果食物[寒、热、温、凉]四气与人的体质相抵触,就会损伤人体的精气;如果食物[酸、苦、甘、辛、咸]五味不调和,就会损伤人的机体。由于人的机体是接受食物中的五味而形成的。所以圣人总是先以饮食的禁忌来存心养性,然后通过配制的食物来防止生命发生危险。药物原来有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之分,用毒性大的药物治病,当十分病情治好了六分的时候,就要停止用药;用中等毒性的药物治病,当十分病情治好了七分的时候,就要停止用药;用毒性较小的药物治病,当病情治好了八分的时候,也要停止用药;然后用谷类、肉类、瓜果、蔬菜充分进行调养,将疾病彻底治好,而不能过多地使用药物损伤人体的正气。虽然饮食的性味多种多样,但关键在于利用它的精华部分,要审查食物是否适宜于补益和养生,饮食新鲜与陈旧的差别,寒、热、温、凉四性中属于哪一类,酸、苦、甘、辛、咸五味调配不当有什么弊病。如果偏爱某种滋味,或新鲜与陈旧不加选择,或烹饪制作不当,都能使人生病。适宜人体健康的饮食就食用,不适宜人体健康的饮食,就要禁忌。如果孕妇对饮食不谨慎,哺乳期母亲不适当忌嘴,就会使婴儿患病;如果一味贪图爽口而忘记一些必要的禁忌,疾病就会悄悄地滋生,而且还不醒悟,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欲望而忘记了本来可以享用百年之久的身体,这是多么的可惜啊!唐代孙思邈说过:对医生来说,首先应该了解致病的根源,知道了致病的根源,就应该先用饮食进行对症治疗;如果疾病不能痊愈,然后再让病人服药,当十分病情治好了九分的时候就要停止用药。所以善于养生的人,都是小心谨慎地先用食疗。可见养生的办法,岂不是很有道理吗? 1cDquchfbGYFZPGcPmDEdpi9WhXdeXmCsjxHMBmUrlvrN6woiMm3ZxCx/JgjiVh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