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绍兴琴派 1

丙辰, 2 学琴于王侣鹅。绍兴存王明泉派者推侣鹅,学《渔樵回答》、《列子御风》、《碧玉调》、《水龙吟》、《捣衣环珮声》等曲。 3 戊午, 4 学琴于王本吾, 5 半年得二十余曲:《雁落平沙》、《山居吟》、《静观吟》、《清夜坐钟》、《乌夜啼》、《汉宫秋》、《高山流水》、《梅花弄》、《淳化引》、《沧江夜雨》、《庄周梦》,又《胡笳十八拍》、《普庵咒》等小曲十余种。 6 王本吾指法圆静,微带油腔。 7 余得其法,练熟还生, 8 以涩勒出之, 9 遂称合作。 10 同学者,范与兰、尹尔韬、何紫翔、王士美、燕客、平子。 11 与兰、士美、燕客、平子俱不成,紫翔得本吾之八九而微嫩,尔韬得本吾之八九而微迂。 12 余曾与本吾、紫翔、尔韬取琴四张弹之,如出一手,听者駴服。 13 后本吾而来越者,有张慎行、何明台, 14 结实有余而萧散不足,无出本吾上者。

【注释】

1琴派:琴派是指具有共同师承或演奏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

2丙辰:万历四十四年(1616)。

3《渔樵回答》:琴曲名。应作《渔樵问答》。通过对渔翁和樵夫自得其乐的对话、情态的描写,表达对功名利禄的鄙夷。存谱初见于明萧鸾的《杏庄太音续谱》。《列子御风》:琴曲名。宋末毛敏仲作。共十段,取列子神游太空,御风而行的意境。亦名《御风行》。《碧玉调》:曲调名。见于明汪芝所编《西麓堂琴统》中。《水龙吟》:诸说不一。一说为诸葛亮所作琴曲。《水龙吟》通过对龙归沧海的描写,表达诸葛亮的凌云之志。《捣衣环珮声》恐应为《捣衣》、《环珮声》两琴曲。《捣衣》,琴曲名。传为唐潘庭坚作,表现妇女感秋风而思远戍的亲人,为之捣衣的内容。《太古遗音》分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则伤鱼雁之杳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环佩声》,疑为琴曲《天风环佩》。初载于明初的《神奇秘谱》,可能来源较早。标题的意思是形容琴音的奥妙,有如神仙在天空乘风来去,虽然不能见到,却可以听到佩玉铿锵的声音。

4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

5王本吾:松江人,音乐家,擅琴艺。

6《雁落平沙》:又名《平沙落雁》,琵琶古曲名。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蘋《琵琶谱》。通过对沙滩上群雁时起时落,时隐时现,盘旋顾盼,彼此呼应等情态的表现,表达了隐士的心志。《山居吟》:琴曲名。宋末毛敏仲作,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此曲表达山林隐士超尘脱俗、淡然忘世的情趣。琴曲虽短,但音调苍古恬静,节奏起伏跌宕。《静观吟》:又名《静观音》,唐沂公李勉所作。此曲感慨世事纷扰,取“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共三段。初见于《五音琴谱》,曲短趣长,音疏韵足。《清夜坐钟》:恐系《清夜闻钟》之误。《琴谱正传》卷六载《清夜闻钟》七段。为明李水南所作。《乌夜啼》: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清商乐西曲歌之一。现存琴谱初见于《神奇秘谱》。曲谱中有“反哺”、“争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写慈乌与雏鸟的活动情景。歌以乌鸦为喻,表现少年远行,女方思念。曲为歌舞伴奏。《汉宫秋》:又名《汉宫秋月》,传为班婕妤所作。表现其失宠于汉成帝,侍太后于长信宫事。存谱有八至十三段不等。琴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高山流水》:琴曲名。春秋时伯牙弹琴,表现出他的“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意境,钟子期都能知音领会。因此有伯牙作《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因世无知音而断弦不弹的故事。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唐以后将它发展为《高山》与《流水》两个独立的琴曲。《梅花弄》:《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琴曲名。存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说:晋代的“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用以表现梅花高洁安详的风姿品貌。另有急促曲调表现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各段多以共同曲调作结。《淳化引》:未详。疑或为《神仙引》,题意与《庄周梦蝶》同。常作为其序曲。《沧江夜雨》:又名《沧海龙吟》。九段,以“清泠和缓之词,寓飘忽动荡之势”,“其音有似龙吟”。《五知斋琴谱》传自明代《伯牙心法》。《庄周梦》:《庄周梦蝶》,琴曲名。宋末毛敏仲作。所传之曲有八段、十二段不等。表现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的寓言故事,琴曲有蝶翩然飞舞的描绘。《胡笳十八拍》:根据东汉蔡琰的同名诗谱写的琴曲名。运用各种调式表现惜别故土,思念亲人的痛苦心情。分大、小胡笳,为后唐董庭兰作。以《五知斋琴谱》所载为佳。《普庵咒》:又名《释谈章》,初见于明末《三教同声琴谱》。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像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庵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营造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全曲十二段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7指法圆静,微带油腔:弹奏技术圆熟,然多施吟猱绰注,腔调浮滑。

8练熟还生:由熟练而回归生涩,是一种艺术由技进道的境界。详见《琅嬛文集·与何紫翔》中作者的阐述。

9涩勒:指用力而沉着的按琴弦的动作。兼有演奏风格古朴,外表疏简而内涵深刻,格调高古之意。

10合作:此指因互补而相得益彰。

11范与兰:山阴人,作者挚友,尹尔韬的邻居。好琴,少时学于王明泉,后师从王本吾。后尽忘所学,“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享年七十三岁以上。他更痴迷的是种兰。(详见《陶庵梦忆·范与兰》) 尹尔韬:原名晔,字紫芝,别号袖花老人,浙江山阴人。早年师从王本吾,后任武英殿中书舍人,受命整理内府所藏历代古谱,《筲韶九成》等古本。著有《五音取法》、《原琴正议》等。这些作品连同其它传谱共七十三曲,经友人孙淦编为《徽言秘旨》及《徽言秘旨订》刊印于康熙三十年。何紫翔:《琅嬛文集·与何紫翔》谓其曾以钟子期自许。他的琴艺曾有传人。王士美:见本书卷一《木犹龙》注。燕客:见本书卷一《天砚》注。平子:作者之弟。(详见《西湖梦寻·岣嵝山房》)

12迂:曲折。

13駴:同“骇”。令人吃惊、惊叹。

14何明台:即《琅嬛文集·与何紫翔》中何鸣台,松江人,作者称其弹琴“不能化板为活,其蔽也实”。

【评品】

本文叙述了作为古琴浙派一支的绍兴琴派的师法传承和风格特色。作者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许,字里行间,不无自鸣得意之意。对包括其师王本吾在内的同学琴友的琴技得失长短作了品评。其实各人演奏风格和审美情趣不同,尽可百花齐放。绍兴琴派中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尹尔韬,而非张岱。本文可与《琅嬛文集·与何紫翔》一文相参看,有一定的琴史资料价值。 XJgBn42HnjnhJxskDYcv4JQOO6Y1t0eSjeJhExiEJcGs883Zq7hmxkpv6gwjGmI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