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文化结构和模式

文化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存在层次结构和不同的类型、模式。

(一)文化结构

文化结构,主要指文化系统内部诸要素及其组成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

文化是一个多重复合系统,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

有人将文化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大文化即广义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文化主要体现为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如语言文字、思想道德、科学理性、文学艺术、社会习俗,以及制度体系文化等。小文化则含义较为狭窄,主要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

李德顺把文化分为几个层次:“最‘小’的文化概念,常常作为‘知识’的同义语出现在老百姓的话语中。说某人‘有文化’,就是指他上过学,受过正规教育,识文断字,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等。稍‘小’些的文化概念,是一个行政操作性的概念——‘文化工作’,具体说就是国家文化部和归它管的那些领域和部门。这里不仅不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而且也不包括科学、理论和教育等在内。这种意义上的‘文化’,多半指‘文学’‘文艺’‘文物’等。‘中’档的文化概念是一个一般性的学术概念,即指‘精神文化’,包括科学、理论、教育、文艺、政治、道德、宗教等,总之是人的整个精神生活领域。人们通常所谈论的文化,多是指这个层面,所谓‘文化人’也多半指在这些领域中的人。‘大’文化概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它把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制度都纳入文化考察的视野,就等于把全部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形态,就等于宣布‘凡是人的、与人有关的一切,都是文化问题,都是文化的范围!’这种全方位的外延,一方面给人提供了方便,可以在任何领域发现‘文化’、划分和命名文化的类型;另一方面也就降低了外延划分的意义——‘什么都是文化,就什么也不是文化!’”

或者说,文化分为三层: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和精神层面;中间包括文化行为和制度层面;最外围和广义的是与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和形态,也就是经过人的改造、利用或创造的东西。

从文化创造的角度看,一般先进行学术层面的开辟和研究,当它被统治集团采用后,即形成一整套体现这一思想的政治、律令、制度等,然后通过教化,贯彻到全体民众之中,自觉或者被迫形成一系列上行下效、以整体一致为目标的,包括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礼仪礼节、民风民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在内的行为文化。而从思想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行为文化的结构一旦形成,也就有了民族意识的深层结构,或者说文化积淀。文化心理结构由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成。

(二)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是文化类别在形态上的样式,涉及文化的不同层次,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风貌等。

按不同的角度,对文化类型有不同的划分,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

“二分法”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体文化与观念文化、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意识上的文化与意识下的文化。还有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理性文化与情感文化之分。

“三分法”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政治文化、观念文化,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有人按三个层面来划分:文化的物质层、理论制度层、心理层。也有人称之为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和心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外围文化,即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第二层次是科学理性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绝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体系;第三层次是思想道德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社会理想等。

“四分法”则把文化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层面。

对于文化形成、文化创造来说,物质文化是基础和前提,制度文化是协调和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和根本。物质文化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它反映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文化是观念的浓缩物,是积淀着观念形态的文化。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状况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创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制度文化是以制度为中心的文化,是文化系统中最具权威性的因素,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制度能保存文化,能够把人类创造的文化保存下来传给下一代,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制度文化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之间的中介环节。精神文化是最核心也是最稳定的部分,它由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构成,还包括文化信念、文化情趣等,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是制度运行的保证和变革的先导。精神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认知和价值定向的功能,体现了时代特点、民族特点。

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构成的行为规范。人们的行为与物质、精神密切相关。行为文化也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民族特点。制度文化构成人类行为文化的习惯、规则,提供了观察和理解人类行为和活动的钥匙或模式。

文化按其主体划分,有个体文化、家族文化、群体文化、人类文化等;按类别划分,有科学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从历史角度看,有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从形态看,有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从来源看,有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从地理角度看,有海洋文化、流域文化、山地文化;从城乡差别看,有城市文化、农村文化;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有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生态文化、信息文化等。

从主流和支流来看,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既可能是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而双方并存,也可能是双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转化。

从不同领域和行业来看,文化可以分为政治文化、法律文化、行政文化、组织文化等,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等,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媒介文化、广告文化、出版文化等,地域文化、节日文化、民俗文化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等,休闲文化、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等。

按地域、国家和民族文化范围划分,文化可以逐层细化。如亚洲文化、欧洲文化、美洲文化等,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美国文化、英国文化等,汉族文化、藏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

当然,上述概念有很多是交叉的。各个具体学科与文化的结合,有可能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如科学技术文化学、文化产业经济学、历史人文地理学、国际文化传播学等。

(三)文化圈

文化圈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的具有系统文化特征的文化空间。

从空间方面看,文化圈是一个地理上的空间概念,具有地域性。既有地理位置相连的文化圈,也有洲际文化圈,还有两个以上的远隔地带形成的同一文化圈。

从时间方面看,每一种文化圈都是在不同时间形成的,都有一定的连续性、持久性。

从文化传播方面看,文化圈包含一定特质的文化成分,具有独立性,但每一个文化圈里的文化因素可以传播到圈外的空间,又具有流动性。

文化圈理论注重空间,试图把全部人类史归结为文化联系、冲突、借用、转移的历史。

有人把世界划分为五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东正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按国家和民族范围划分,则可以更细化。

与文化圈相关的概念有文化丛、文化区、文化层等。

文化丛是一种文化实体,是功能上相互关联的文化特征综合体。如果一个文化丛具有器物、经济、社会、道德及宗教上相同的特征,就可被称为文化圈。

文化区最初是博物馆的一种分类范畴,即采用地理上的民族发源地区来分类。学术界对文化区有不同的划分:有的认为文化区是有地区限制的那种文化;有的认为文化区是地理上相邻的部族群;有的以生态环境或经济结构,或宗教信仰,或价值系统测量来划分不同的文化区。

文化层指文化圈的层叠,体现了在时间演进中文化圈的特点变化。文化圈可积累多层,如考古学发现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层面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民俗学发现在同一地区有各个时期的文化共存。

(四)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即文化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文化的诸成员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结构,是彼此交错联系的文化系统。文化模式将每一种文化都视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说:“一种文化就像是一个人,是思想和行为的一个或多或少贯一的模式。每一种文化中都会形成一种并非其他社会形态都有的独特的意图。在顺从这些意图时,每一个部族都越来越加深了其经验。与这些驱动力的紧迫性相应,行为中各种不同方面也取一种越来越和谐一致的外形。” 博厄斯说:“我们必须把个体理解为生活于他的文化中的个体;把文化理解为由个体赋予其生命的文化。” 文化模式反映着一种文化特质丛(内容)相互结合时的特殊形式,反映着各种文化的结构性特征,使不同社会中的不同文化区别开来,以内在的、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和规范着每一个体的行为,进而影响政治经济活动和历史的进程。

文化模式可分为简单文化模式(文化特质较少、结构比较简单的模式)和复杂文化模式(文化特质和特质丛繁多、内部关系复杂的模式);普遍文化模式(人类文化中相同或相似的模式)和特殊文化模式(不同文化特有的模式);主要文化模式(曾绵延数千年并起重要作用的模式)和次要文化模式(稳定性差而易变化的模式)。还有内隐的、外显的模式,自主的、外发的模式,等等。

按精神形态或心理因素划分,以宗教文化模式为例,它可分为:西方基督教文化模式、西亚伊斯兰教文化模式、南亚佛教文化模式、远东儒教文化模式等。

按自然或经济生活方式,文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农耕文化模式、海洋文化模式、游牧文化模式等。

美国学者R.林顿把文化模式界定为行为的标准,分为实际文化模式和文化结构模式。

克罗伯把文化模式分为主要文化模式和次要文化模式。主要文化模式是与人们的生存、生计等实际生活有关的文化结构,次要文化模式是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与审美活动等有关的文化结构。

与文化模式相关的概念有:文化形貌,主要指文化组合形成的面貌、样式或布局。文化共同体,主要指由各部分组成的文化整体,即融合体。文化系统,主要指具有特定功能、相互之间有着有机联系的整体。文化体系,主要指文化的相互关联与集合,又指文化的各种属性。文化形态,主要指民族、国家或群体的文化系统的构成形式。 /60noXCxdoga/wr/iC4UbwOo8k8b3sW91sBfh31uBFeluPIsbOrlqeR8aOCnlx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