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从社会系统看文化

我们着眼于社会系统来考察其中一个子系统——文化系统。

社会系统包括社会的所有方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化促使社会形成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的宏观结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了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他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明确揭示了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次: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政治结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社会文化结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概而言之,社会大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所占有的资源不一样。

要将文化与社会状态联系起来,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文化,即从社会生活的多层次、多角度来理解文化,而不是做过于狭隘的理解。

在社会存在系统中,文化主要表现为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和思想文化。科学文化产出的是带有创新特征的知识,教育文化产出的是具有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思想文化产出的是思想观念。

事实上,文化正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名片。认识一个民族和国家,只有通过其文化才能得到深刻的、本质的了解。脱离了文化特征,一个民族和国家就失去了灵魂。

文化涉及的领域众多,范围广泛。就现实状况来看,经济系统作为社会的物质基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治系统具有决策权,决定着社会制度及政策。而文化系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甚至认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境等都是具体的、有形的,而文化却是抽象的、无形的,可以赏玩,但似乎没有实际价值,并非须臾不可离开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通向国际新发展的策略》中指出:“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概念,更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和文明的进程。”

英国学者保罗·杜盖伊等指出:“现在好像越来越难以离开‘文化’。过去几乎只与‘艺术相连的文化’一词现在流行于最不可能的地方。例如,在看起来最‘物质’的商业与经济领域,‘文化’的地位正变得日益重要。” 他们分析道,形成“文化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实际存在(牵涉经验性问题的)原因,特指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文化风俗习惯所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二是认识论的原因,以往人们认为文化发展所涉及的是一些看起来不那么有形的事物——符号、图像、语言、信仰,因而不可能给人们提供有根据的“真实的”知识。他们甚至认为,所有的社会实践在实质上都属于文化范畴,文化的记述和分析对于丰富社会学知识而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另一位英国学者E.柯尼施认为,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因不是物质、政治、经济、军事,而是一种起着文化先导作用的观念。他在《未来研究》一书中指出:人们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工具或者金钱,而是由于缺乏观念——文化的观念。人们很难认识到观念的力量,因为它们是无形的、难以估价的。只有用人类智力的血液换来的文化精髓才能构成这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才可以转换为一种为生产的规模奠基的智力的资本。

法国学者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必须有某种精神气候,某种才干才能发展……精神气候仿佛在各种才干中作着选择。”

美国学者麦克莱兰说:“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的最后决定因素是价值、动机或心理力量。”

在社会系统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不可偏废。近年来,文化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被视为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进程一样,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 2DVOSIg42P7BEy2Py7eN/XjxKH2iPA3i4BzoFywJGDzruus2Q0f8FOrLUl+Ydz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